08.14 盐碱地牧草高产种植措施

现如今,在我国的很多都出现了土地盐碱化的现象,但我国目前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因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盐碱地牧草种植技术。

在盐碱地上种植牧草与常规牧草生产技术有所不同,应着重掌握好以下技术:

盐碱地牧草高产种植措施

一、选对品种。

不同牧草品种的耐盐碱能力和抗盐碱能力有显著差异。盐碱地种植牧草时,要根据盐碱度高低,选择适宜的品种。在盐碱含量较高的重盐碱地,可选择种植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种,如碱茅、沙打旺、紫穗槐、田菁、沙嵩、长穗冰草、垂穗披碱草、鞘雀裨、灯蕊新麦草;中度盐碱地,可选择有一定耐盐碱能力的品种,如紫花昔蓿、草木椰、毛菩子、燕麦、黑麦。

二、适时种植。

在盐碱地种植牧草,适宜的播种时间能减轻土壤盐碱对牧草生长的影响。春季盐碱地种植牧草时,一般选择在降雨或灌溉,土壤墒情良好盐碱含量较低时播种。夏季盐碱地种植牧草,一般在大雨后或小雨后播种。秋季盐碱地种植牧草,尽最早播,利用早播土壤温度高、水分多和盐分少的有利条件,促进牧草幼苗生长.避开盐碱为害,秋季早播牧草有较长的生长期,能促使牧草生长,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牧草越冬和来年生长。

三、掌握种植方法。

盐碱地土壤中的盐碱含量呈上多下少的"T"字形分布。据测定,春季盐碱地0-5厘米表层土壤的盐碱含量比下层土壤高2-3倍。

为减少土壤盐碱对牧草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在牧草播种时应将草种播在含盐碱量低的深层土壤中;也可利用开沟种植方法,使地面形成沟底、沟垄,土壤中的盐碱向较高的沟垄积累,沟底土壤中的盐碱含量降低,在盐碱含低的沟底播种,开沟深度7—10厘米,沟距50厘米,随开沟随施肥随播种。

四、注意播种深度。

由于大多数牧草的种子比较细小,播种过深会导致出苗困难和出苗不齐。因此应适当浅播,但播种过浅,会导致牧草种子播后落干。因此要掌握好播种深度。在盐碱地上种植牧草,不但要考虑到土壤水分、地温等因素,还要考虑到播种可能遇到的盐碱害。为此,要尽量缩短播种后草种埋藏在土壤中时间,避免吸水吸盐太多。应适当浅播,使草种萌动后就发芽出土。

五、促进出苗和成苗。

在播种牧草后,覆盖地膜是延缓盐碱含橇快速上升和延长耕作层土壤较低盐碱含械的时间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盐碱地种植牧草的地膜覆盖,可根据盐碱地的盐碱程度,确定适宜的覆盖方式。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可以直接平作,先播种后盖膜;在中度盐碱地上,可以畦作,地膜覆盖在畦上;在重度盐碱地上,可采用沟棚种植,在垄上平覆地膜形成沟棚。通过这些覆盖措施,可促进蓄水保墒,降低播种和出苗部位土壤含盐械,有利于牧草出苗、保苗和成苗。

六、防止返盐喊。

盐碱地牧芹生长期间,由于茎叶繁茂,土地裸露面积小,盐碱为害较轻;但是在某些因素影响下,种植牧草的盐碱地会出现返盐碱现象,严重时在地面上形成白色的一层盐霜,严重影响牧草生长。为此,可采取阻止含盐碱地下水上升到耕作层的系列措施:一是深开种牧草盐碱地的内外排灌沟,降低地下水位,让含盐碱的地下水从沟系排出草地外;二是降低种植牧草盐碱地的裸露面积,用秸杆等物覆盖种植牧草的盐碱地,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三是增施基肥和有机肥,增加地面覆盖,改良土壤,增强牧草对盐碱的耐受能力。

山东胜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5年发展,已由单一园林绿化公司发展成为了涵盖盐碱地生态环境修复、盐碱地畜牧业、盐碱地功能农业、盐碱地旅游地产四大产业为主体,电商新零售平台为渠道,农、林、牧、旅多板块协同发展的大型产业集团。集团是中国盐碱地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理事长单位,也是全球盐碱地产业生态运营模式的开创和引领者,目前已拥有盐碱地治理自主知识产权六大核心技术体系,2600余项盐碱地治理专利技术,相关专利在潍坊滨海、内蒙、陕西等多地均得到了很好的项目实践验证。成千上万亩长期闲置的盐碱地在胜伟现代科技的保护性开发下得以焕发生机。

胜伟集团首创了“盐碱地产业生态综合体”模式,首先对盐碱地进行保护性开发,进而在开发后的盐碱地上打造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盐碱地产业生态综合体,由此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全机械化立体式波纹管排盐(井)网络体系

包括波管排盐技术,明沟排盐技术、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排水降盐技术等。波管排盐施工实现全机械化作业,使用GPS定位系统及激光精平系统控制埋管深度及坡降比,无需开挖碱土即可一次性实现从开沟到埋管再到集料铺设,从而降低土壤含盐量,隔离并排出土壤中的可溶性盐。

2. 原土调理增肥降盐改碱模型

包括各类基于堆肥、有机肥和绿肥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物理掺伴型结构调理制剂和化学物料优化配比的撒施型化学改良调理剂;研发出适合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的液体改良调理剂。通过原土调理肥改善土壤基本结构,进一步降低土壤含盐量,平衡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有机质含量。

3. 多层次植物吸盐控盐体系

包括吸盐植物土壤改良作用; 抗、耐盐碱植物品种应用。吸盐植物土壤改良技术:盐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可将土壤中的盐碱离子吸收于体内,成熟后将植物地上枝叶取走,即等于取走了一定量的盐分离子,这样可较大程度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离子浓度;耐盐碱植物选育,保证新优植物品种不断更新,将抗、耐盐碱植物品种推广与应用。

4. 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痕量滴灌技术体系

基于滴管、喷灌、痕灌、分根交替灌等灌溉方式的节水控盐技术,创建局部的淡化“水肥保蓄层”;基于微地形构造的耕作避盐节水技术,通过垄、沟等微地形引盐和躲盐已达到节水目标;基于生物/薄膜覆盖的蒸发抑制技术,减缓盐分的上行表聚,实现根区控盐节水。

5. 苦咸水自动膜分离及微咸水安全利用技术

咸水淡化灌溉洗盐技术,利用咸水淡化设备对盐碱区浅层地下咸水进行淡化,并用淡化后的水对植物进行灌溉洗盐;基于咸水-微咸水直灌或轮次灌溉的劣质水安全利用技术,保障区域水盐平衡及植物健康增长;基于淡水-咸水交替灌溉的劣质水安全利用技术,控制根区水盐平衡。

6. 多尺度信息化与标准化管理控制体系

在盐碱地整理与利用的管理及工程施工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对工程造价控制、采购、施工、资料、结算等进行科学管控,通过物联网时时监测,收集数据,建立标准、规范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