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鹽鹼地牧草高產種植措施

現如今,在我國的很多都出現了土地鹽鹼化的現象,但我國目前土地資源較為緊張,因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那麼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鹽鹼地牧草種植技術。

在鹽鹼地上種植牧草與常規牧草生產技術有所不同,應著重掌握好以下技術:

鹽鹼地牧草高產種植措施

一、選對品種。

不同牧草品種的耐鹽鹼能力和抗鹽鹼能力有顯著差異。鹽鹼地種植牧草時,要根據鹽鹼度高低,選擇適宜的品種。在鹽鹼含量較高的重鹽鹼地,可選擇種植耐鹽鹼能力強的品種,如鹼茅、沙打旺、紫穗槐、田菁、沙嵩、長穗冰草、垂穗披鹼草、鞘雀裨、燈蕊新麥草;中度鹽鹼地,可選擇有一定耐鹽鹼能力的品種,如紫花昔蓿、草木椰、毛菩子、燕麥、黑麥。

二、適時種植。

在鹽鹼地種植牧草,適宜的播種時間能減輕土壤鹽鹼對牧草生長的影響。春季鹽鹼地種植牧草時,一般選擇在降雨或灌溉,土壤墒情良好鹽鹼含量較低時播種。夏季鹽鹼地種植牧草,一般在大雨後或小雨後播種。秋季鹽鹼地種植牧草,盡最早播,利用早播土壤溫度高、水分多和鹽分少的有利條件,促進牧草幼苗生長.避開鹽鹼為害,秋季早播牧草有較長的生長期,能促使牧草生長,積累足夠的營養物質,有利於牧草越冬和來年生長。

三、掌握種植方法。

鹽鹼地土壤中的鹽鹼含量呈上多下少的"T"字形分佈。據測定,春季鹽鹼地0-5釐米表層土壤的鹽鹼含量比下層土壤高2-3倍。

為減少土壤鹽鹼對牧草出苗和幼苗生長的影響,在牧草播種時應將草種播在含鹽鹼量低的深層土壤中;也可利用開溝種植方法,使地面形成溝底、溝壟,土壤中的鹽鹼向較高的溝壟積累,溝底土壤中的鹽鹼含量降低,在鹽鹼含低的溝底播種,開溝深度7—10釐米,溝距50釐米,隨開溝隨施肥隨播種。

四、注意播種深度。

由於大多數牧草的種子比較細小,播種過深會導致出苗困難和出苗不齊。因此應適當淺播,但播種過淺,會導致牧草種子播後落幹。因此要掌握好播種深度。在鹽鹼地上種植牧草,不但要考慮到土壤水分、地溫等因素,還要考慮到播種可能遇到的鹽鹼害。為此,要儘量縮短播種後草種埋藏在土壤中時間,避免吸水吸鹽太多。應適當淺播,使草種萌動後就發芽出土。

五、促進出苗和成苗。

在播種牧草後,覆蓋地膜是延緩鹽鹼含橇快速上升和延長耕作層土壤較低鹽鹼含械的時間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鹽鹼地種植牧草的地膜覆蓋,可根據鹽鹼地的鹽鹼程度,確定適宜的覆蓋方式。在輕度鹽鹼地上種植,可以直接平作,先播種後蓋膜;在中度鹽鹼地上,可以畦作,地膜覆蓋在畦上;在重度鹽鹼地上,可採用溝棚種植,在壟上平覆地膜形成溝棚。通過這些覆蓋措施,可促進蓄水保墒,降低播種和出苗部位土壤含鹽械,有利於牧草出苗、保苗和成苗。

六、防止返鹽喊。

鹽鹼地牧芹生長期間,由於莖葉繁茂,土地裸露面積小,鹽鹼為害較輕;但是在某些因素影響下,種植牧草的鹽鹼地會出現返鹽鹼現象,嚴重時在地面上形成白色的一層鹽霜,嚴重影響牧草生長。為此,可採取阻止含鹽鹼地下水上升到耕作層的系列措施:一是深開種牧草鹽鹼地的內外排灌溝,降低地下水位,讓含鹽鹼的地下水從溝系排出草地外;二是降低種植牧草鹽鹼地的裸露面積,用秸杆等物覆蓋種植牧草的鹽鹼地,減少表層土壤水分蒸發;三是增施基肥和有機肥,增加地面覆蓋,改良土壤,增強牧草對鹽鹼的耐受能力。

山東勝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經過15年發展,已由單一園林綠化公司發展成為了涵蓋鹽鹼地生態環境修復、鹽鹼地畜牧業、鹽鹼地功能農業、鹽鹼地旅遊地產四大產業為主體,電商新零售平臺為渠道,農、林、牧、旅多板塊協同發展的大型產業集團。集團是中國鹽鹼地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理事長單位,也是全球鹽鹼地產業生態運營模式的開創和引領者,目前已擁有鹽鹼地治理自主知識產權六大核心技術體系,2600餘項鹽鹼地治理專利技術,相關專利在濰坊濱海、內蒙、陝西等多地均得到了很好的項目實踐驗證。成千上萬畝長期閒置的鹽鹼地在勝偉現代科技的保護性開發下得以煥發生機。

勝偉集團首創了“鹽鹼地產業生態綜合體”模式,首先對鹽鹼地進行保護性開發,進而在開發後的鹽鹼地上打造一、二、三產協同發展的鹽鹼地產業生態綜合體,由此創造了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1. 全機械化立體式波紋管排鹽(井)網絡體系

包括波管排鹽技術,明溝排鹽技術、明溝-暗管相結合的排水降鹽技術等。波管排鹽施工實現全機械化作業,使用GPS定位系統及激光精平系統控制埋管深度及坡降比,無需開挖鹼土即可一次性實現從開溝到埋管再到集料鋪設,從而降低土壤含鹽量,隔離並排出土壤中的可溶性鹽。

2. 原土調理增肥降鹽改鹼模型

包括各類基於堆肥、有機肥和綠肥的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以物理摻伴型結構調理製劑和化學物料優化配比的撒施型化學改良調理劑;研發出適合滴灌水肥一體化應用的液體改良調理劑。通過原土調理肥改善土壤基本結構,進一步降低土壤含鹽量,平衡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有機質含量。

3. 多層次植物吸鹽控鹽體系

包括吸鹽植物土壤改良作用; 抗、耐鹽鹼植物品種應用。吸鹽植物土壤改良技術:鹽生植物生長過程中,可將土壤中的鹽鹼離子吸收於體內,成熟後將植物地上枝葉取走,即等於取走了一定量的鹽分離子,這樣可較大程度地降低土壤中的鹽分離子濃度;耐鹽鹼植物選育,保證新優植物品種不斷更新,將抗、耐鹽鹼植物品種推廣與應用。

4. 全自動水肥一體化痕量滴灌技術體系

基於滴管、噴灌、痕灌、分根交替灌等灌溉方式的節水控鹽技術,創建局部的淡化“水肥保蓄層”;基於微地形構造的耕作避鹽節水技術,通過壟、溝等微地形引鹽和躲鹽已達到節水目標;基於生物/薄膜覆蓋的蒸發抑制技術,減緩鹽分的上行表聚,實現根區控鹽節水。

5. 苦鹹水自動膜分離及微鹹水安全利用技術

鹹水淡化灌溉洗鹽技術,利用鹹水淡化設備對鹽鹼區淺層地下鹹水進行淡化,並用淡化後的水對植物進行灌溉洗鹽;基於鹹水-微鹹水直灌或輪次灌溉的劣質水安全利用技術,保障區域水鹽平衡及植物健康增長;基於淡水-鹹水交替灌溉的劣質水安全利用技術,控制根區水鹽平衡。

6. 多尺度信息化與標準化管理控制體系

在鹽鹼地整理與利用的管理及工程施工中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對工程造價控制、採購、施工、資料、結算等進行科學管控,通過物聯網時時監測,收集數據,建立標準、規範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