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幣圈迎“生死大考” 喊了許久的區塊鏈春天也該來了

幣圈迎“生死大考” 喊了許久的區塊鏈春天也該來了

  1. 昨晚,幣圈一批自媒體遭遇封號。包括金色財經網、火幣資訊、幣世界快訊服務、深鏈財經、幣種研究室、吳解區塊鏈、每日幣讀、火幣研究院、huobicom、TokenClub等十幾家區塊鏈自媒體的微信公眾號突然無法訪問。

頁面顯示“由用戶舉報並經平臺審核,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已被停止使用”。

隨後,騰訊官方回應稱,部分公眾號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被永久封停。

一時,幣圈自媒體恐慌情緒蔓延。各大幣圈社群隨即流出微博上有人預測的下一步將被封號的名單,關於監管將重拳打擊幣圈媒體的猜測隨之湧現。

猜測很快得到驗證。

8月22日,網傳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進一步開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的通知》,要求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地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這一消息得到官方確認。

幣圈迎“生死大考” 喊了許久的區塊鏈春天也該來了

金融監管持續高壓下,一場虛擬貨幣的地震還將繼續。

無序的幣圈亂象

“區塊鏈專業媒體的機會來了,終於可以踏實做內容了”,在得知一批幣圈自媒體被封號後,一位區塊鏈媒體負責人說到。

“幣圈媒體都是割韭菜的幫兇,早該被整頓了。”另一位鏈圈媒體人士向《全鏈財經》表示。

在區塊鏈剩行風潮下,幣圈媒體曾經歷過一段短暫的風光。

去年下半年虛擬貨幣市場的暴漲帶來了相關產業鏈機構的繁榮。幣圈自媒體即是其中一環。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冒出的與虛擬貨幣相關的自媒體平臺曾在今年初扎堆出現,數量達到上千家。今年上半年,曾有多家媒體宣佈獲得融資。

這些自媒體平臺從業者背景參差不齊,“大多數為毫無媒體從業背景的人士,很多路子比較野”。幣圈行業人士稱。

一時,幣圈媒體呈現井噴態勢,並給外界虛假繁榮表象。與其它行業媒體不同,幣圈自媒體是虛擬貨幣市場重要的參與鏈條之一。

一方面,幣圈自媒體在虛擬貨幣、區塊鏈方面提供了較為迅速、廣泛的消息,但其中也摻雜了不少歪曲事實甚至虛假的內容。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內容很多是配合項目方做輿論引導,吸引用戶。不少區塊鏈自媒體收取高額的合作費,配合項目方或者行業甲方充當“割韭菜”的幫兇。

除此之外,部分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更是披著公眾號外衣,成為炒幣及代投平臺。

在行業人士看來,幣圈自媒體其實是項目方公關、營銷執行方。它們靠為項目發廣告、做宣傳獲取利潤。

一位與多家幣圈自媒體有合作的行業項目方向《全鏈財經》介紹了與幣圈媒體的合作模式。

“對一般項目而言,上交易所一般要花費近千萬人民幣,項目方會考慮將大約40%左右的預算用在媒體投放上。在區塊鏈行業,社群是非常重要的模式玩法,社群對積累用戶和凝聚用戶“共識”非常重要,所以媒體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僅項目方在社群的投入就是很大一筆”。該項目方介紹說。

緊接著是各種幣圈自媒體的傳播推廣費用,這個環節項目方會與選擇各種發佈快訊的自媒體平臺合作,發佈項目的各種動態。

而在前段時間的好行情時期,自媒體對項目方的要價也特別狠:一個項目社群高達15萬到30萬,一條快訊要2萬,甚至有的自媒體開出一篇稿子10萬元的價格。

“很多幣圈媒體實質是行業混亂期割韭菜的那把鐮刀”。該人士感嘆到。

幣圈冬天 區塊鏈的春天

無序的幣圈媒體亂象正是區塊鏈1.0時代行業真實現狀的投射。

區塊鏈1.0時代的最大共識是:賺錢。一些無規則意識的參與者只求盈利,毫無底線和價值共識。

當行業身處紅利期,玩家們爭先湧入,搶佔賽道,尋找資源和利益夥伴,“趕緊多賺錢”是他們的共識。

隨著熊市臨近,“錢荒”蔓延,散戶離去,項目方無法收割,前期的參與者們紛紛離去。

瘋狂的財富效應,讓幣圈淪為人性的探底。一度幣圈被外界妖魔化為區塊鏈的代名詞。

眼下隨著幣圈進入寒冬,無規則幣圈自媒體被整頓,行業生態有望重塑。拋掉幣圈的浮躁和無序的利益收割,屬於區塊鏈的運用時代才有機會來臨。

全鏈財經曾在《幣圈“崩盤”危機:“導師撤 兄弟散” 寒冬下如何自救?》一文寫到:幣圈冷淡並不意味著區塊鏈世界毫無生機。

幣圈“崩盤”危機:“導師撤 兄弟散” 寒冬下如何自救?

根據財新報道,“此次整頓,監管部門態度堅決,計劃將部分重點區塊鏈、虛擬貨幣自媒體納入監管整治範疇,且不排除開展一攬子打擊的可能”。

正如行業人士所說,幣圈崩盤的冬天,恰恰是區塊鏈創業的春天。泡沫散去,區塊鏈的價值才會真正凸顯。

幣圈迎“生死大考” 喊了許久的區塊鏈春天也該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