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为什么城里人有钱也不敢生孩子,而农村很多穷人却生的多?

为什么城里人有钱也不敢生孩子,而农村很多穷人却生的多?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就连大家见面也都多问一句:还生吗?

聊得多了,就感觉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城里人有钱的人不敢生孩子,而老家农村人却是一个接一个,生的不亦乐乎。

细想一下,生或者不生的,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他们秉承优生优育的观念,贵精不贵多。城里人是最重视教育的人群,属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第一代。

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必然是达一个更高的阶层,至少也要保持目前的水准。

为什么城里人有钱也不敢生孩子,而农村很多穷人却生的多?

他们认为生一个娃就要努力教育好一个娃,他们是最舍得在教育上给孩子投入的人。

从备孕、怀孕、胎教、早教、选幼儿园、买学区房、报课外班、争抢名校资格,乃至出国留学,这些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经济和精力成本。

但是这个人群的经济实力不一定很雄厚,生存、工作压力巨大,因而,培养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讲已显吃力。

两个孩子则是实力超众的象征,巨大的教育和生养的成本让他们望而却步。

城里人大多都受过教育,男孩女孩都一样,不一定就要非生个男孩,独生女儿也一样精心抚育。

所以,即使政策允许,他们也不愿意多生,不想影响了现有的生活品质。

而地处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口,却恰恰相反,刚好是贵多不贵精。

他们认为家里有人,特别是有男人,才是硬道理。最起码在三山五村里,家里孩子多了,特别是男孩多了,人丁兴旺,家大自业也大,周围都没人欺负。

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驱使下,不管不问自己是不是能够很好的养活好孩子们,没生到男孩就继续一个劲的生下去。

农村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道理:农村医疗条件差,孩子夭折率较高,孩子能好好养活长大成人就很好,能多生就多生一个;

生产方式落后,在农村还是要依靠人们的双手去劳作,自然是劳动力越多越好;受传统观念影响,多子多福的现象还根植在农村人心里;

养儿防老,也是农村人的一个固有意识,儿子多了,这个靠不住还有那个,只要有一个跳出了农门,就有可能给全家人的生活带来改变。

国家现在已经全面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再加上农村父母和城里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值大不一样。

所以,农村孩子的教育成本相对城里孩子来说,要小很多。

为什么城里人有钱也不敢生孩子,而农村很多穷人却生的多?

因意识和观念的差异,农村人生孩子是只管生不顾养,孩子成不成才和父母及家庭的指导成分不大;

城里人生孩子是生了一定要养好,宁缺毋滥。

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层面来说,我们还是感觉城里人的想法更贴合现实些,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尊重。

看似只是一个生或不生的小问题,其实折射出来的是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们各自的不同观点,而这种观念,在十几、几十年后,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有一句话说的好:“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周而复始,就是这个道理。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