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1件东西

自古道: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古代北方地区,由于与游牧民族有着广大的接壤地带,很多战事由此而生。频繁的战火中,也促使古代北方地区形成了浓郁的彪悍尚武之风,能征惯战的勇将代不乏人。三国时期,仅仅山西地区,就出了很多名震一时的大将。比如五虎上将之首屈一指的关羽,是山西运城人。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张辽,是山西朔州人,徐晃则是山西洪洞人。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1件东西

三国初期的下邳之战中,刘备一方势小力弱,被曹操击破,关羽也在激战中被曹操生俘。曹操怜惜关羽的勇武,不忍加害,于是把关羽留在曹营,想让他为自己卖命。关羽在曹营度过的时间中,与老乡张辽和徐晃意气相投,结下一段友情。不幸的是,他们的友谊未能持续多长时间,因为各为其主,他们最终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1件东西

此后,他们一直为自己的主公效力疆场,很少谋面。但山不转水转,建安二十四年的一场大战中,关羽和徐晃再度相逢,只不过这次相逢,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此次却败在徐晃手下,其中有个原因。话说当年七月,蜀汉大将关羽从荆州出兵,北伐曹魏,向曹魏控制的襄樊一带发起猛攻。关羽在此战中,达到了他军旅生涯的巅峰状态,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并且把重镇樊城重重包围,旦夕可破。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1件东西

曹操慌了手脚,急忙调集人马南下抵御关羽。大将徐晃临危受命,带领一支人马赶往樊城前线。因为于禁的大军刚刚全军覆没,此次出征,徐晃的兵力捉襟见肘,《三国志》记载,“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仓促之间,徐晃的手下是一批刚刚招募来的新兵,战斗力与关羽精锐的荆州军相差甚远。曹操很是担心,再三嘱咐徐晃:“须兵马集至,乃俱前”,等他随后调集的大部队赶到后,再与关羽开战。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1件东西

徐晃在前线与关羽紧张对峙,曹操在后方也没闲着,一方面从各地抽调兵力,一方面积极与江东孙权联络,想让他袭扰关羽后方,以缓解曹军前线压力。孙权的回信很快来了,《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信中说,他马上出兵袭取关羽后方的江陵公安两个重镇,到时候关羽必将回师自救,樊城之围即可自解。他在信中再三嘱咐曹操:“乞密不漏,令羽有备”,让曹操注意保密,不要让关羽获知,以免他提前防备。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1件东西

曹操不愧是一代奸雄,他看完信后心中一动,有了一个想法。他召集大臣们,商议这封信是该公开还是保密。《三国志》记载,谋士董昭认为,这封信应该公开。董昭说:“用兵之道讲究权变合宜。不妨把这封信故意泄露出去。关羽听说孙权要袭扰他的后方,必然会撤兵而走回援后方,樊城之围即可提前解除。这样一来,就可坐视孙权关羽两虎相斗,我方待机而动。”

董昭又说:“如果不把这封信公开,让孙权不费吹灰之力白得两座城池,不是上策。加之樊城之中曹魏守军,现在已经人心惶惶,朝不保夕,一旦士气崩溃,樊城必然失守”。曹操听完,连声称好。他立即命令,把这封信作为一件“秘密武器”送给前线的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让他把孙权这封信抄录几份,用弓箭射进樊城中,和关羽的营寨中。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1件东西

曹操送来的这件“秘密武器”果然效果非凡,胜过千军万马。樊城之中的曹军守将,在关羽猛攻下人人自危,兵无斗志,很多人已经放弃希望,随时可能沦陷。而这封信的到来,让樊城曹军大喜过望,孙权即将攻击关羽后方,关羽将会很快撤军,让他们重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三国志》记载,“围里闻之,志气百倍”,拼死反击关羽进攻,使得关羽的攻城难度大大增加。

而关羽看到这封信后,更是吃惊不小。一时之间,他也难以确定,这到底是不是曹操的疑兵计,孙权到底会不会攻击他的后方。如果是前者,他应该置之不理,继续猛攻樊城。但如果是后者,他必须要紧急撤兵,星夜回援后方基地,不然被孙权端了老窝可不是玩的。结果,一封信让勇武果断的关羽,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中,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三国志》记载,“羽果犹豫”。他的手下将士也心无斗志,因为他们的家眷财产都在后方。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1件东西

大军事家吴起的兵法著作《吴子兵法》中,专门提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用于形容此时关羽的危险处境,可谓再合适不过。一封信让关羽吃了大亏,关羽的百战雄师从此斗志全无。在接下来对徐晃的会战中,关羽进退失据,心神不定,仿佛换了个人一样不在状态,因此才会被徐晃击败,并且由此一蹶不振,直至败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