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夏季手足口病高發期,媽媽們該如何預防?

張芳永


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每年的4-6月,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最近與此有關的報道和科普宣傳非常多😊,作為一位新媽媽,我也和大家一樣關心這個話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也開展了多個活動來普及相關知識,併發布了《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整理一下有關手足口病的知識點,以及預防要點🙏。



1. 具有傳染性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

2. 傳播途徑

① 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

② 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

③ 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④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汙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3. 潛伏期

一般為2-10天,平均為3-5天

4. 早期症狀

手足口病一般沒有明顯的預兆,多數寶寶突然起病,早期表現主要是發燒,隨後會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種透明的水皰,主要集中在手、腳、口腔和肛門周圍,疹子不癢、也不會留疤。出疹子的同時,寶寶可能還會出現類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



5. 可以自愈嗎

根據病情輕重可以將手足口病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佔比99%左右的輕症手足口,只是發燒和出現皰疹,只要對症護理得當(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隨著身體免疫力的提高,寶寶1~2 周可以自愈。

第二種情況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嚴重併發症,佔比1%左右,多由EV71感染引起,需額外引起注意,一定要住院治療,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死亡。



6. 重症的早期表現

什麼是重症的早期表現呢?家長如何發現呢?主要把握幾點:

① 是孩子的年齡比較小,在3歲以下;

② 他的發熱持續時間比較長,一般來說高熱危險性就更大,特別是體溫大於38.5℃以上,而且持續兩到三天以上的情況家長就要提高警惕;

③ 孩子出現了至少一次嘔吐,另外出現了睡眠時的驚醒,四肢抖動,還有呼吸、心跳加快,精神萎靡,這種情況就是重症的早期表現。特別是疹子並不典型的患兒出現以上症狀,家長更要引起關注。

7. 如何預防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史常見於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流行季節,當地托幼機構及周圍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發病前與手足口病患兒有直接或間接接觸史。預防措施包括一般預防和接種疫苗。

① 一般預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包括大人也要注意衛生)。

  1. 勤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當定期進行清潔消毒。
  3. 避免兒童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4. 打噴嚏、咳嗽儘量掩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
  5. 手足口病的隔離期應該是從感染後的14天結束。


② 接種疫苗

EV-A71型滅活疫苗可用於6月齡~5歲兒童預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



8. 溫馨提醒

① 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導致手足口病。因為病毒種類比較多,各種病毒間,甚至同種病毒不同血清型間缺乏有效的交叉保護,因此得過一次手足口病的寶寶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種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導致多次發病。所以,即使得過手足口病的寶寶也還是要預防這種病。



② 成人在和寶寶的密切接觸中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因此成人在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洗乾淨手之後再去抱寶寶。

③ 家長們也應關注寶寶周圍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況,避免與生病的寶寶密切接觸。儘量避免帶寶寶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公園、商場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④ 3歲以下的小孩更容易發展為重症病例,因此特別提示:3歲以下的兒童只要出現手足口病相關症狀,都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手足口病關係到每一個寶寶的健康,學習相關知識非常必要,讓我們一起通過合理的預防,守護孩子們的健康!😘


營養師阿喵


手足口病來勢洶洶,這會正是高發季。家長可從以下幾點,對寶寶進行全面保護。

疫苗早接種

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減少重症手足口病發生的手段。

目前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預防腸道病毒71型,EV71疫苗適合6月齡~5歲寶寶,建議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間隔1個月),目前該疫苗不適合5歲以上兒童。之前已患過手足口病的寶寶,如果無法確定病毒類型且在疫苗適齡範圍內,仍可接種EV71疫苗。

注意:EV71疫苗只能預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打了這個疫苗不等於不會得手足口病了,但會降低得手足口病的風險,而且得了手足口病,出現重症、死亡的風險也會大大的降低。另外EV71除了會導致手足口病,還可能導致皰疹性咽峽炎以及非特異性的發燒,所以打了疫苗也可以降低寶寶發燒、得皰疹性咽峽炎的風險。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勤洗手,爸爸媽媽在照顧寶寶時,應該時刻注意手部衛生,在處理完寶寶的尿片或者其他汙穢物後,要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大些的寶寶,已經能聽懂媽媽的指令了,要告訴寶寶在把手洗乾淨之前,不要揉眼睛、摳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東西吃。

清潔消毒

寶寶的餐具和玩具在使用前後都要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寶寶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儘量減少接觸

不要讓寶寶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腸炎的病人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等。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帶寶寶參加聚會聚餐活動。少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場所。外出儘量戴口罩。

做到以上四點,寶寶就會遠離手足口病,寶寶更健康。


兒科醫生鮑秀蘭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和兒童發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樂於普及育兒知識、嬰幼兒餵養、早產兒干預等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