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愁人!每天上千斤芦笋难卖掉 需要购买请与他联系

这两天,家住无为市泥汊镇的徐伟心急如焚。“投资两三百万建蔬菜大棚种植芦笋,最近每天可以收割1000 斤左右。后期随着气温回升,产量还会增长。”可目前酒店餐饮业仍在回暖中,以往热销的芦笋眼下很难卖出去。“我每天和一帮人骑电动车出去送芦笋,可这也不是个办法啊。”焦急的徐伟求助新安晚报、安徽网,希望能有一条顺畅的渠道把这些新鲜芦笋送到市民餐桌上,也能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愁人!每天上千斤芦笋难卖掉 需要购买请与他联系

徐伟将芦笋装上三轮车挨家送货。(受访者供图)

【真愁人】每天上千斤芦笋难卖掉

徐伟是无为市泥汊镇人,以前在上海打工,2016 年开始返乡创业。看到芦笋在一些饭店很受客人欢迎,徐伟认为这是一条商机。

2017 年,徐伟在家乡流转了100 多亩土地建造芦笋大棚。“自己手里有点钱,又贷了款。”按照芦笋种植规律,第一年投钱,第二年维持,第三年可以回本。2020 年初,正是回本的关键时期。因为芦笋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非常受市民青睐,按照徐伟此前的设想,芦笋收割下来后很快能通过物流卖掉。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

“芦笋产量上来了,最近每天可以收割1000 斤左右。”可是丰收了的芦笋却让徐伟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要想办法给这些芦笋找销路。

在徐伟提供给的一张照片上,记者看到一间房子里堆满了收割下来的芦笋。徐伟介绍,这是他们的冷库。面对眼下这种状况,每天收割的芦笋只好先放进冷库,再找出路。“放进冷库存放,会影响芦笋品质,也提高了成本,你说我可着急?”

【笨办法】众人骑车挨家送货上门

3 月4 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徐伟时,他正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在无为市给人送芦笋。“我们今天一共有10 个人在干这事。一个一个打电话确认后,然后一个一个送。”

这两天,为了给芦笋寻找出路,徐伟和公司的小伙伴一起想到了这个笨办法,以优惠价格向周边消费者出售,他们送货上门。昨天一大早,徐伟就骑着电动车出发了。徐伟告诉记者,他们送的大多是普通市民,一户要个四五斤,忙活了一上午也没送出去多少。“没办法,送出去一点是一点。在家里,我看到堆积的芦笋就着急上火。”徐伟说,随着后期气温缓慢回升,芦笋产量还会增加,这让他更加忧心忡忡。“光靠我们这样送,也不是办法。”心急如焚的徐伟求助本报,希望能有需要芦笋的客户和他联系,一起来帮他渡过难关。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赵明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