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愁人!每天上千斤蘆筍難賣掉 需要購買請與他聯繫

這兩天,家住無為市泥汊鎮的徐偉心急如焚。“投資兩三百萬建蔬菜大棚種植蘆筍,最近每天可以收割1000 斤左右。後期隨著氣溫回升,產量還會增長。”可目前酒店餐飲業仍在回暖中,以往熱銷的蘆筍眼下很難賣出去。“我每天和一幫人騎電動車出去送蘆筍,可這也不是個辦法啊。”焦急的徐偉求助新安晚報、安徽網,希望能有一條順暢的渠道把這些新鮮蘆筍送到市民餐桌上,也能解決他的燃眉之急。

愁人!每天上千斤芦笋难卖掉 需要购买请与他联系

徐偉將蘆筍裝上三輪車挨家送貨。(受訪者供圖)

【真愁人】每天上千斤蘆筍難賣掉

徐偉是無為市泥汊鎮人,以前在上海打工,2016 年開始返鄉創業。看到蘆筍在一些飯店很受客人歡迎,徐偉認為這是一條商機。

2017 年,徐偉在家鄉流轉了100 多畝土地建造蘆筍大棚。“自己手裡有點錢,又貸了款。”按照蘆筍種植規律,第一年投錢,第二年維持,第三年可以回本。2020 年初,正是回本的關鍵時期。因為蘆筍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非常受市民青睞,按照徐偉此前的設想,蘆筍收割下來後很快能通過物流賣掉。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一切。

“蘆筍產量上來了,最近每天可以收割1000 斤左右。”可是豐收了的蘆筍卻讓徐偉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要想辦法給這些蘆筍找銷路。

在徐偉提供給的一張照片上,記者看到一間房子裡堆滿了收割下來的蘆筍。徐偉介紹,這是他們的冷庫。面對眼下這種狀況,每天收割的蘆筍只好先放進冷庫,再找出路。“放進冷庫存放,會影響蘆筍品質,也提高了成本,你說我可著急?”

【笨辦法】眾人騎車挨家送貨上門

3 月4 日上午,記者聯繫上徐偉時,他正騎著一輛電動三輪車在無為市給人送蘆筍。“我們今天一共有10 個人在幹這事。一個一個打電話確認後,然後一個一個送。”

這兩天,為了給蘆筍尋找出路,徐偉和公司的小夥伴一起想到了這個笨辦法,以優惠價格向周邊消費者出售,他們送貨上門。昨天一大早,徐偉就騎著電動車出發了。徐偉告訴記者,他們送的大多是普通市民,一戶要個四五斤,忙活了一上午也沒送出去多少。“沒辦法,送出去一點是一點。在家裡,我看到堆積的蘆筍就著急上火。”徐偉說,隨著後期氣溫緩慢回升,蘆筍產量還會增加,這讓他更加憂心忡忡。“光靠我們這樣送,也不是辦法。”心急如焚的徐偉求助本報,希望能有需要蘆筍的客戶和他聯繫,一起來幫他渡過難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