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曹红梅:巾帼不让须眉 致富不忘众乡亲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曹红梅作为一名妇女,她辞掉副乡长的工作,来到农村养牛当起了一名“牛官”,而且养牛致富后还不忘众乡亲,如今,她创办的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全国科协扶贫示范基地,国家、省巾帼农业创业基地。


曹红梅:巾帼不让须眉 致富不忘众乡亲


正在牛圈内喂牛的这个妇女正是曹红梅,作为一名妇女,抬着近百斤重一袋的青储饲料在喂牛,动作非常敏捷、熟练。她告诉记者,以前她曾经是广南县者兔乡的副乡长,由于经常下村开展工作,看到农村大量的土地被荒废,她就决定辞职回到农村养牛。

广南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红梅说:“我看到我们农村大量的荒山和田地都闲置了,成片成片的土地都荒废了,大部分老百姓都外出务工了,我就想来把这些荒山荒地给他利用起来,同时也带动一下不能外出务工的这一部分老百姓来一起发展产业。”


曹红梅:巾帼不让须眉 致富不忘众乡亲


2015年3月,说干就干的曹红梅来到者兔乡木乍村,创办了广南县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500万元,是一家以肉牛养殖并进行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占地15亩、一个年存栏600余头能繁母牛的母牛基地和5741亩配套草场逐步成型,这时她手上的资金所剩无几,这让她是进退两难。

广南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红梅说:“2015年3月份的时候,当时我已经辞职,我们申报的项目也搁浅了,突然之间自己的工作也没了,项目也没有了,这件事到底做还是不做呢?让我想了好久,那个时候就是最徘徊最难的时候了。后面也很感谢我们的老百姓,有20户群众,每家贷款5万元入股到我们合作社一起来发展,才度过了这个难关。”


曹红梅:巾帼不让须眉 致富不忘众乡亲


曹红梅说,她辞掉副乡长来养牛,全是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从最开始连怎么喂牛都不知道的人,通过慢慢的琢磨,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积极向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请教,如今,她已成为养牛行业的技术能手。

广南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红梅说:“小的就是给牛打防疫针,喂药这些,大的技术就是包括牛难产,移位,子宫脱落需要缝针是我自己做。”

耕耘一片土地,带富一方人民。目前,曹红梅在者兔乡木乍村已建设了两个养牛场,存栏540头文山高峰牛,其中18个月以上的能繁母牛存栏319头。合作社成立至今,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共吸纳了者兔乡7各村委会建档立卡困难户782户2662人,贫困户每年通过产业效益分红和种植青储饲料卖给合作社来增加收入,2016年至2020年,合作社共发放产业效益分红资金220余万元。


曹红梅:巾帼不让须眉 致富不忘众乡亲


广南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红梅说:“去年我们出栏了495头牛,我们的销售收入是348万,利润是八九十万,我们非给老百姓就是723800元,我自己剩下十多万元的利润。”

另外,曹红梅的合作社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6个稳定就业岗位,帮助6户贫困家庭户年均增收3.6万元以上,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广南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李云焕说:“我的两个小孩儿都在读大学,每年都要花费三四万块钱,如果我不来这里做工的话就拿不出这笔钱来供小孩儿读书了,我们在这里做工,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还有一点儿奖金,才勉强可以把生活维持下来。”

广南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曹光德说:“刚建场我就在这里工作了,每年都有5万多元钱的收入,我已经存了十多万元钱了,我也不想在家建房子了,我都想好了,准备到广南去买房子住了。”

合作社发展不忘根,致富情系乡亲们,多年来,曹红梅坚持“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企业增效”的理念,通过合作社引领、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特色肉牛养殖,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户增收与合作社增效的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她的合作社被列为全国科协扶贫示范基地,国家、省巾帼农业创业基地,州扶贫明星企业等荣誉。

敢闯敢为,勤劳创造财富,致富不忘众乡亲。曹红梅坚强勇敢,不屈不挠,她又心存感恩,带头致富,在她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做“巾帼不让须眉”!(胡 俊 李文斌)


曹红梅:巾帼不让须眉 致富不忘众乡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