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玉簪常见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玉簪常见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陈旦蕊

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Aschers]又名白萼、白鹤仙,为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原产于中国、日本,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其耐寒、喜阴、忌强光直射。玉簪为观赏植物,其株型、叶形、大小、色彩、纹理质地多样,部分花具香味,抗性较强,栽培管理简单而粗放,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玉簪是较好的阴性植物,在园林中可植于林下作地被植物,或植于岩石园或建筑物北侧,也可作盆栽观赏,或取其叶片作为插花作品的配叶,或作切花。玉簪在生长期常受到病虫害危害,本文就玉簪培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归纳整理如下。


玉簪常见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1 地下根部病虫害

1.1 根腐病

1.1.1 症状 感病植株的根和根冠腐烂,和同龄健康植株相比,病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褪绿甚至枯萎,导致植株最终死亡。感病植株地下部分根毛少,整个根系较正常植株的根系小,病根变色(各种深浅棕色和黑色)、坏死。如果感染蔓延到根冠,可看到很明显的棕色潮湿腐烂的部分。叶片上有小水浸样斑,特别在叶积水(如灌溉水、雨水、露水)的部位,通常是叶柄和叶聚合部,在有利条件下,病斑会蔓延到被感染叶片的大部区域,病变的中心部会变成棕色、变干,边缘则呈暗绿色水浸样。根腐病主要是由镰刀菌和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是通过伤口入侵。

1.1.2 防治方法 购买和种植健康、有活力的植株,从源头防感染。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合理灌溉,避免土壤长期潮湿。在分株和移植过程中,用具应消毒,尽力避免损伤根系。分株时损伤的植株可以用杀真菌剂浸泡晾干后再栽植。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销毁,并将根连同周围土壤彻底挖除。发病后可选用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根防治。

1.2 病毒病

1.2.1 症状 感病植株出现花叶、叶脉黄化、畸形扭曲,有的在叶片上形成褪绿色的环斑。若几种病毒混合侵染,则病情加重,严重时植株生长减缓,植株矮小,叶枯萎甚至植株死亡。引起玉簪病毒病的常见病毒有玉簪植物病毒、凤仙花坏死斑病毒、番茄环斑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等,其中玉簪植物病毒是感染玉簪最为普遍的病毒,除通过营养体、蚜虫及叶蝉等带毒传播外,病毒还可通过与含病毒株汁液接触过的工具和设备机械传播。但玉簪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1.2.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选用无病毒繁殖材料或组培脱毒苗,可减少传染来源。适期喷洒农药,把蚜虫、叶蝉等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及时拔除并销毁病株。加强通风透光,进行合理肥水管理,确保玉簪生长健壮,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病毒危害。

1.3 根结线虫病

1.3.1 症状 玉簪易被根寄生的线虫感染,最常见的是根结线虫,其口腔中生有一锋利的矛状吻针,用它穿透寄主玉簪表皮钻入根部组织为害。一旦线虫在玉簪根组织中安家,就不再移动,雌性会在玉簪根中产卵,这些卵孵化的幼虫要么进入土壤寻找新的寄主植物,要么待在原来的玉簪根部生活。线虫取食后的分泌物可以刺激玉簪根部细胞畸形生长,导致玉簪根膨胀或形成虫瘿。根组织根结或者小虫瘿是根结线虫引起的最常见和最易辨认的症状。此外,还可经常看见分叉根尖。因为受伤的玉簪根干扰了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植物就会呈现出发育不良、易枯萎及营养缺乏症状 [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

1.3.2 防治方法 加强植物检疫。实行轮作。 夏季曝晒土壤,在曝晒期间经常翻动土层使之充分受热干燥,即能消灭大量根结线虫。热水处理:把带病的玉簪根部浸泡在热水中,50℃浸泡 10min或 55℃浸泡 5min,可杀死线虫,而不伤寄主。药剂防治:可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15~30g/m 2 ,将其均匀施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约 10cm处,浇透水,防治效果良好,有效期可长达 45~55d。本品不仅能防治线虫,还能兼治多种其他害虫,如红蜘蛛、蚜虫、介壳虫和地下害虫等。


玉簪常见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2 地上部分病害

2.1 炭疽病

2.1.1 症状 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属几种真菌引起的,是玉簪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叶面病害。感染炭疽病会损害植物的外观,叶片病斑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一,后合并成大斑,灰白色至灰褐色或褐色,边缘色较深或呈红褐色,外有黄绿色晕圈,斑上有小黑点。病叶易破碎,严重时整片叶枯死。玉簪花梗和叶柄也感病。叶片长时间处于高湿(下雨、露水或灌溉)、高温条件下,都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和发展。

2.1.2 防治方法 炭疽病发生期间,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掉。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栽植密度,忌栽植过密,影响通风透光。注重浇水方法,避免浇水时直接向植株淋浇,造成水滴飞溅传播病菌,雨后要防止土壤积水。药剂防治可选用 70%的甲基托布津600~800 倍液或 50%的炭疽福美 500 倍液喷施,每7~10d喷 1 次,连续喷 3~4 次 [2] 。

2.2 白绢病

2.2.1 症状 白绢病主要发生在玉簪的叶、茎基部,植株染病后初呈水渍状,以后产生白色丝状菌丝体,状如白色丝绢,常蔓延至病部附近土面上,并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导致玉簪叶柄基部、茎基部腐烂,叶片失水枯萎脱落,植株倒伏。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和植株残体存活多年,从植株根颈部侵害寄主。病菌寄主广泛,菊、鸢尾、兰花及芍药等也常被侵害。种植密度过大、土壤积水时间过长时发病严重。

2.2.2 防治方法 及时消除病源。拔除病株,清除落入土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在病穴撒布石灰或用 7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与新土按 1:1 000 的比例混拌均匀后施入病株处,进行消毒。发病初期适时用药,可控制病害流行。可在植株基部及其周围土壤上喷洒 45%的代森铵 800 倍液或 25%的粉锈宁 2 000 倍液浇灌病株防治,每7~10d浇施 1 次草木灰浸出液,连续浇施 2~3 次,可有效预防白绢病的发生。

2.3 斑点病

2.3.1 症状 斑点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危害玉簪的叶片,当温度在22~28℃、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容易发病。另外,在少肥、缺水或者大水漫灌、生长不良等情况下都容易发病。发病时大多从叶尖开始,起初表现为水渍状褪绿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半圆形不规则的成片大斑,边缘青褐色,界限不明显,中间呈灰白色。后期病斑上会长出密密的黑色小斑点,最终导致叶片枯黄,影响生长和外观。

2.3.2 防治方法 消灭初侵染源,彻底清除病残枯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可喷施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植,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注意浇水方式,控制相对湿度,合理施肥与轮作,盆栽时要及时更新或消毒盆土。药剂防治,斑点病发生期间,及时摘除病叶后立即喷药防治,可用 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50%的代森铵 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 5~7d喷 1 次,共喷 2~3 次。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 25%的咪鲜胺乳油 500~600 倍液,间隔 7~10d喷 1 次,连续喷洒 2~3 次,可以使玉簪花的斑点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玉簪常见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