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生代到新生代有哪些沒有因大滅絕事件,但被自然淘汰而消失的物種?又為什麼消亡?

蒙牛PK伊利


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是一個不斷演化、滅絕、新生的動態過程,回顧地球生物史,主要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過程,分別是奧陶紀、泥盆紀、二疊紀、三疊紀、白堊紀發生的生物大滅絕。

第1次:奧陶紀大滅絕

大約4.4億年前,全球氣候變冷,大片冰川生長,改變海洋及大氣環流,而冰川鎖住了大量水,導致海平面下降,海洋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導致約85%的海洋物種滅絕。

第2次:泥盆紀大滅絕

第2次物種大滅絕同樣是氣候變冷導致的,大約3.67億年前,氣候變冷導致陸生生物遭遇重大打擊,海洋無脊椎動物同樣損失慘重,科學家預計,這次物種大滅絕導致80%的物種滅絕。

第3次:二疊紀大滅絕

有別於前兩次物種大滅絕,第3次物種大滅絕的罪魁禍首是地球內部劇烈的地震及火山活動。大約2.45億年前,地球火山地震活動頻發,導致地球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大約96%的陸生生物及海洋生物遭到滅頂之災,也是5次物種大滅絕中最慘的一次。

第4次:三疊紀大滅絕

第4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約2億年前,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約75%的物種滅絕,海洋生物受到的影響最大。

第5次:白堊紀大滅絕

距今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大約6500萬年前,由於小行星的猛烈撞擊,導致地球球被鋪天蓋日的塵土覆蓋,遮天蔽日,地球溫度急劇下降,植物失去光合作用,大量動物被餓死,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恐龍了,科學家預計,這次物種大滅絕導致約75%--80%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事實上,地球上的物種始終保持著新生、滅絕、演化的動態過程,只不過以上五次大滅絕是物種集中滅絕時期,而跨越幾億年,仍有不少物種在地球上頑強的繁衍生息,不過大都是一些低級生物,比如單細胞藻類、海洋中的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如水螅蟲、鸚鵡螺、水母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