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茶庄看到一付对联:品家专爱自然茶;茶然自爱专家品。对仗工整吗?你怎么看这对子?

老叶视觉


此物着实不可称为对联,前者尚是白话句子,后者连句都算不上,堆砌文字而已。

金针诗格有云:一曰有窍。二曰有骨。三曰有髓。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体。此乃三本。

又云:一曰忌格懦。二曰忌字俗。三曰忌才浮。四曰忌理短。五曰忌意杂。此为五忌。

无三本而犯五忌,岂可称联?



江州唐宋


问题:茶庄看到一副对联:品家专爱自然茶;茶然自爱专家品。对仗工整吗?你怎么看这对子?

前言

如果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这是一副“回文联”:

品家专爱自然茶,茶然自爱专家品。

何为“回文”?

在中国汉语语言文学中,有许多尤为突出的特点,它也许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比拟的、无法表达的。那就是巧妙地运用汉语语序特点,从而演绎出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回文”手法便是其中之一。其诗叫“回文诗”,词叫“回文词”,对联称作“回文联”。

他们的共同特点:正读倒读都是诗词、对联。它作为众多“修辞手法”的一种,通常也叫“回环”,如同对偶一样,“回环”也可谓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

“回环”的侧重点在于正读倒读,所用的文字完全一样,意思大概一样,也有可能相差很多。

“回文联”集锦

在中国传统对联艺术中,“回文联”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特例,也必须符合一般对联的标准,对联本身就是完全对偶。

自古以来,相传有很多这类经典的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

  • 客上天然居;人过大佛寺。
  •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第二种:

  • 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
  •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回答问题

题主谈到的这幅茶庄对联,如果从文化艺术角度分析,除了是一副回文联之外,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也只能算是一副常见俗联。

本人的观点如下

  • 上下联平仄关系不严谨,可以说比较混乱(以平水韵为标准),谈不上工整工对,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检测一下;
  • 依据对联的法则,上下联有相同字出现,而且在同一个对应位置,这是对联一大忌;
  • 下联回文后整个意思没有新意,有合掌之嫌疑;
  • 整个词语搭配牵强,理义无章;
  • 将茶事这种社会礼仪,社会活动描述地毫无雅趣,简单粗旷,缺乏艺术气息和茶人自身意境,缺乏审美,毫无内涵。纯粹为了回文这一而回文,读罢没有美感。

如是说

茶之道,在于文化,在于修养,突出茶道之外的功夫。犹如诗道,所谓功夫在诗外。茶道既人道,既然有内涵就必定雅致。所以往往离不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人们常说,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难语,所以说功夫在茶外。

在我认为,茶不过“两种姿态”,浮与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与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我心目中茶的境界如此这般

  • 琴有松风听古韵; 茶无心念起真香。
  • 茶煮禅空香自在;琴鸣道妙韵天成。
  • 茶鼓听香般若水; 晨钟网进大千身。

五律/吃茶去也

晨昏犹感冷,日出破朝寒。

潜草滋明润,枝灵踏悦欢。

花开招粉蝶,水动引微澜。

溪露煎春茗,沉浮景界宽。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大家好!我是 ,愿与文友互动交流。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兵法天下


"品家专爱自然茶,茶然自爱专家品。"这是一副回文联,可以作为对联中的趣联,玩味玩味就好。如果真要论对仗工整否,就不敢恭维了。

一、"品家"与"茶然"无法对应。前者好懂,即品茶之高人。"茶然"是什么鬼?明显是生造之词,为对而硬上。

二、上下联末字"茶"与"品"无法对应。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显然出错。

三、平仄来看上下联末字都为前平后仄,也有违一般对联上仄下平的原则。其他地方也多有不合平仄相对之处。

也无大碍。你品着茶,看着对联,心平气和,一笑了之。

附回文名联一: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落思rose


这根本不是对联,气都不沾一点——理由下:

先分析前句的结构;如果把这句压缩了就里"家爱茶",为主谓宾结构。"家"为主语"品"为"家"的限制成份定语,即品茶的专家之意。"专"为谓语"爱"之状语。"自然"为宾语"茶"的定语。

第二句结构分;实际上这是第一句的回文句。如果压缩后就是"茶爱专家品"。这是个兼语式结构的句子:"茶"为主语;"爱"为谓语;"然自"为"爱"之状语;"专家"为"爱"之宾语,同时又是后面"品"的主语——"专家"既是前面"品"的宾语又是后面"品"之主语,一身兼两职,因此语法上称之为"兼语式"。

前句是主谓宾结构;第二是兼语式结构,结构不同,怎么能对仗,不对仗不能叫对联,就是宽对也宽不到这地步。这是其一。

上联的尾字仄结;下联的尾字平收这是稍有对联常识之人皆知的,然而这所谓的对联上下颠倒了,还不说联中平仄相顶之蔽,还不说上下联在同一位置上出现相同的"爱"字。这是其二。

专家爱茶;茶爱专家。这意境倒还有几分,惺惺相惜嘛,可惜内容和形式不相融,让对联的帽子张冠李戴了。

综上所述,此二句不为对联为回文。有人就是这样认识对联的:只要是两句字数一样多,象呼口号一样念起来顺口,那就是对联。对对联取乐而已,管你什么主谓宾定状补什么平平仄仄平平仄哟。做游戏都得讲游戏规则,连人生都是宏观上的一场游戏,道德,政令,法律就是这场游戏的规则。取乐方式多,不能把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对联当为冤大头任意亵渎之。


田子369


严格来说,这个不能算对联,只能是同样的字倒过来写了。有点小聪明,有点意思,但是没什么文化韵味。

建议把下联修改成相关联的事物,然后用对仗的手法去写。

比如下图这样的对联: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西产原煤原产西山

请忽略图片中顺序,正确格式是仄起平收。


西早走天涯


顶多一句回文诗而已,用对联的格式来看并不工整。

对联是从骈文和律诗当中脱离出来的文学形式,一副标准的对联讲究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平仄呼应、对仗工整,我们简略分析一下。

上:品家专爱自然茶

下:茶然自爱专家品

1,字数不必说了;

2,上联开头“品家”算是个名词,下联所对“茶然”是什么鬼?结构开头即废,余下的无须再论;

3,对联收尾必须上仄下平,而这两句搞成了上平下仄;

4,“品家”怎么也要对个“饮者”之类的吧,结构没有,对仗无从谈起。

现在古代文学式微,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贝已经没有多少人上心了,诗词大会也不过形式主义。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即使不能做到发扬光大,也要尽可能让传统文化完整、严谨地传承下去,因为它代表了我们绵续数千年的民族之魂。





关东一棵葱


不知天高地厚,厚地高天知不?像这类回文联,都是一线串起来上下联,同样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不妥之处,谢请师友们帮助指正!



渔樵之人W


有看法:

一、倒置:出句"茶"平收尾,对句"品"仄收尾,反常规。

二、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声不相对应。

三、对仗:品家/茶然(难恰对),专爱/自爱(雷同),自然茶/专家品(品动词?),对仗不好。

四、对式:自创倒句对?

总之,非正统对联也!

另赠:

叶公学品龙颜好

茶舍韵魂主面丢



陆游子


“品家专爱自然茶,茶然自爱专家品”。乍一看并无特别之处,仔细琢磨方可发现其中妙处。首先,这副对联两句合到一起后,(品家专爱自然茶然自爱专家品),便可嗅出一点类似于回文联的妙味。譬如,最为人们熟知的那首“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此联一出,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因此,这副对联虽然对仗不尽工整,但意境尚可,赋予了茶人格化的魅力,细细品来却可以说是一句极具匠心的倒读联。

不过,个见与其说这是一副对联,倒不如说是一句上联,如若能求得与之相对的下联,估计就不会有对仗不工整这一弊病了。不仅如此,或许还能再创经典!





闲云舞墨


这付对联的对仗无论是从仄还是从意思来说一点也不工整。要说这付对联是付回文对联也勉强可以,那也只不过是从头到尾把次序换了一下就是了。有这样一付回文对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这付对联的上下两句都可以从头到尾倒过来再读(写)一遍,但它的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致的。但茶庄的那付对联,下联虽是上联颠倒次序后得来的,但语序不通意思也与上联完全不同。上联“品家专爱自然茶”这句易憧,“品家”可以理解为会品茶的人,也可称为品茶“专家”,“自然茶”可以理解为“天然茶”也就是没有添加其他添加剂的绿色的无公害的茶。上联的意思就是说会品茶的行家专门喜爱喝这些无公害的天然茶。而下联“茶然自爱专家品”,从语法上讲不通外,其意思也与上联不同,上联讲的爱喝自然茶的是品茶的行家、专家,而下联中的“专家”并未说明是品茶的专家。“品家”与“专家”是不同的。总之,茶庄对联的作者只注重了回文诗的字面形式,随手写了一个上联,然后随意把上联颠倒了一下作为下联,从字面上看是一付回文形式的对联,但从意思上讲不通。还不如改成这样:品家专爱自然茶,自然茶品家专爱。这样虽说对仗也不工整,但起码从意思上来说还能讲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