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3月2日,是长春市中心医院第二批驰援武汉的7位医护人员奔赴战疫一线“满月”的日子,这30天里他们夜以继日、恪尽职守,凭借着坚强、乐观的精神勇敢奋战在抗疫一线!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30天前,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逆行远征,他们分别是:重症医学科李刚、王萍、纪红、周万鹏,呼吸内科王柳、梁颖、刘冰。抵达武汉后,他们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和充沛的使命感出色地完成了救援任务。无数忙碌在患者之间的分分秒秒,勾勒出了他们平凡质朴,却又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医者形象!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李刚,重症医学科主任,第六分队党支部书记兼第六分队队长,率队承担了一个疗区共计50张床位的救治任务。李刚每次走出疗区,脸上都会留下深深的压痕,长久佩戴口罩导致他的口唇紫绀,有时呼吸不畅,他就对自己说,“吸气,战胜病毒,一定要争这口气;呼气,战胜病毒,一定要出这口气”!慢慢地,“争一口气,出一口气”成了疗区里的流行语,医生、患者仿佛都跟上了他的节奏。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王柳,呼吸内科医生,第六分队党支部组织委员。王柳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咽拭子的采集检测。被问到穿防护服工作有无憋闷感?王柳说对自己来说感觉还好。良好的身体素质源于他平时对运动的热爱,到了武汉也不例外,他还会带领其他医疗队员一起做运动,强身健体。工作之余他习惯做一些有氧运动,在酒店周边进行四到五公里的慢跑,或是在房间内进行力量训练。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梁颖,呼吸内科护士,被任命为感染防控组副组长,是长春市中心医院这批驰援武汉护理人员中年龄最大的,工作时间最长的,队里的弟弟妹妹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她总是用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安慰和叮嘱队友,衣服穿暖了吗,吃好了吗,睡足了吗?她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做好防护”。“尽管我们也会疲惫恐惧,但是只要把防护服一穿,病房一进,我们的状态就立即调整过来了!”梁颖说。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王萍,重症医学科护士,护理第六组组长兼生活照护组副组长。生活中的王萍一直自认为是一个粗线条的女孩,但是对于照料患者的各种细节她可从未疏漏过。考虑到武汉老年患者可能听不懂东北话,为了能更有效地沟通,了解病情,让患者更加安心,她利用工作之余学了一些武汉的基本方言,一声声武汉版的“你好吗”,让每个患者暖在心头。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纪红,重症医学科护士。热心肠的纪红平时是个急脾气,但是面对武汉患者却倍增耐心。每一个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她都记在心上,26床的大娘情心率有些快,她时刻关注;29床阿姨有些烦躁不配合,她主动做做思想工作;22床的小弟,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了,她鼓励他多吃东西早日出院……疗区有个用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大爷,不太配合医生治疗,她就一遍遍遵医嘱反复为大爷调节参数,同时一边安慰患者。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刘冰,呼吸内科护士,是个开朗,豪爽,坚强的东北姑娘。每次穿好防护服进入病房的她都亲切的称呼大爷、大娘,虽然防护服、护目镜、面平遮挡住了她的面部表情,但是每个患者都能从她的肢体语言和声音中能感受到那份微笑的暖意。她说上班时喜欢忙碌,闲不住,经常在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后不停穿梭在病房当中和患者“话聊”,缓解患者的焦虑心情。

湖北掠影|来到武汉三十天的他们

周万鹏,重症医学科护士,是一个阳光帅气的90后大男孩,是此次医疗队年龄最小的队员。初到武汉的他难免有些紧张,但经过几天的认真培训后,每一个防护细节都熟练于心,进入疗区的他迅速进入角色,没有丝毫的恐惧的全情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只要有周万鹏在病房值班,那些行动不便的病人都是由他主动搀扶到卫生间,翻身,做检查等等,作为一个男护士他主动承担了那些繁重的工作。

初到武汉时的茫然、慌乱、焦虑、到体验穿尿不湿的尴尬,护目镜的事物不清,防护口罩带来的呼吸不顺畅……长春市中心医院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克服了各种困难,已经适应了在武汉的工作和生活。随着病人病情的好转出院,病人数量的减少,大家的工作热情与日俱增。很快就要春暖花开,相信他们凯旋归来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姚婉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