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朱宁:疫情下,2020年中国经济如何负重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明显:地方财政压力陡增,资本市场情绪恐慌,第三产业几近停摆,中小企业寒冬难过,停工潮一时仍难恢复。疫情阴影下,中国经济前路如何?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朱宁受邀做客财新网《财新云会场》栏目,围绕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短期及长期走势的影响分享观点。

朱宁:疫情下,2020年中国经济如何负重前行?

以下为朱宁教授观点实录:

一、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和走势与过去大不相同

Q1:对比2003年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这次新冠肺炎的影响会更大吗?

朱宁: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在过去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中国经济的结构和全球化已经发生了非常深远的变化,所以用当时对经济的影响来预测这一次新冠肺炎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未必特别准确。

基本肯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个方面,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经济的体量,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2003年非常不同,当时中国刚刚加入WTO,整个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同时当时整个经济的活力和比较年轻的劳动力供应都非常好的和全球市场配合在一起。而这段时间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其实是在一个逐渐放缓的过程中,所以大的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整个经济增势的方向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个方面,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传播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通过过去这十几年整个中国高铁系统的发展,我们人员的流动速度和幅度都大大超过了2003年。这点值得我们进一步高度的关注。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的防御心态。这一次大家对于爆发新冠肺炎的这种关注程度,甚至是这种防御的心态,比2003年有很大的加强,这对于我们一个逐渐全球化的经济体来讲,这种人员、资金上的隔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超过上一次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二、完不成“保6”是大概率事件

Q2:GDP今年还有望“保6”吗?

朱宁:2020年经济增长要“保6”这个目标,我个人认为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即使没有新冠肺炎的影响,我个人也认为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很充足的底气去保6%的增长速度。这即是和这段时间整个国际经济和贸易的环境有关,也与我们中国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这种模式调整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加之新管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今年GDP增长速度可能会和我们年前预测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今年完不成6%增长的速度可能是个大概率的事件。

就今年GDP增速,我个人觉得,可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会有非常大的一个下降;而回归整年,随着疫情的平缓,经济增速肯定会有所回调,所以我估计,在疫情相对可控的条件下,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在5.5%左右;如果会有进一步的恶化,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还会有一个更多的回调。

三、不应用大水漫灌的政策刺激短期增长

Q3:严格防疫VS恢复经济,宏观政策如何平衡?

朱宁:我们要想更有效的防控疫情,就势必要以牺牲短期的净增长速度来作为代价,所以我觉得这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一个权衡,或者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

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我们必须要看到,此次疫情是一个短期的、一次性的突发情况;而中国经济是长期的增长,更是一个马拉松式的长期可持续的过程。从这点来讲,我们必须要看到哪个问题是更加迫切的。显然在短期,控制疫情,无论是对于整个中国国内的经济稳定,还是对于整个中国在全球世界里面的形象和地位,我觉得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短期内,还是要对开工、旅行采取一些较严格的限制,来保证我们可以在尽快把疫情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稳定的状态之下。

在目前,我认为我们不应该采取极端的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去试图短期极大的推动短期资金增长速度,而应该利用这个时间点更好地调整我们的轻资产结构,把我们整个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用到刀刃上,用到更加有效、能够提升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这些方面和领域。

四、今年预计有三次降准,降息可能性较小

Q4:为保障流动性,货币政策是否应进一步宽松?

朱宁:今年,我预计会有三次左右的降准,第一是帮助稳定中国的金融体系和中国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第二方面也可以促进我们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为它们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我觉得这是稳定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和手段。

至于会不会降息,我个人也不是很确定。我们必须要意识到降息的决定,它不只是对整个经济的短期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对于诸如资产价格,对于注入人民币的汇率都会形成比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在我们刚刚和美国形成了第一阶段的贸易谈判之后,整个人民币的走势仍会是在贸易谈判和贸易谈判协议执行过程中一个比较大的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个人认为,人民银行在降息的问题上,可能会面临比较多的考虑和限制,降息的可能性并不是特别大。

但这点可能取决于美联储今年关于降息会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现在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全球化,我们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其实也依存于整个全球的货币和金融环境的变化。

五、财政支出在公共设施投资方面要补短板

Q5:“稳增长”任务艰巨,是否需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

朱宁:从中长期来讲,可能财政刺激政策也是大家寄予希望更多的一些经济政策,有三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领域:

第一点,随着此次疫情的爆发,也暴露出我们在公共设施的投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补齐短板,无论是医疗设施,医务人员素质,又或是应急交通的管理和支持系统,我觉得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定向支持的财政投资或者政策刺激的领域;

第二点,在疫情影响下,大家比较担心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问题,或者是他们的债务危机。在这方面,我觉得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都可以发力,从减税、减租,从减免或是降低社保认缴等等,我都觉得是可以在短期给企业提供一个缓解现金流压力,够辅助改善经营状况的系列做法。

第三点,我们还要需看到,收支双方要并举,一方面我们通过减税,暂缓社保缴纳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压力,同时我们在财政上的刺激要更加积极,更加精准的发力,比如针对医疗、在线教育,或者是一些民生领域进行更加积极的投放和刺激。

六、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要防范“一刀切”

Q6:服务业遭受巨大打击,如何帮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朱宁: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我认为政府可能从三大方面入手:第一,肯定是减租减税,进一步减小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以及现金上的限制;

第二点,还可以通过政策刺激、政府补贴等扶持方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寻求一定的新的需求点,例如通过推迟社保征收等政策,来降低企业运营方面的成本;

第三点,帮助企业能够更好的安置好自己的员工,因为毕竟现有大量员工,他处在返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到不能进城,需要自我隔离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尽可能的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安抚员工情绪。

而在面对各式各样政府政策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防范以下问题:

第一、一刀切或者相对的形式主义,我们很多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而不是真正的考虑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限制与挑战。希望我们各级政府能够想企业家所想,及企业家所及,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上级政府交代的任务。

第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在整个救助过程中还会形成所谓的道德风险。就是究竟哪些企业应该扶持?是否会把那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一些产能又重新恢复过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地方政府首先一定要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同时也要量力而为,特别是有很多地方政府自己目前已经面临比较大的财政压力,那么一定要回避在整个救助和救灾过程中,进一步恶化自己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反之,很可能会给整个中央政府,全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和问题。

七、恐慌情绪逐渐消化后,A股市场会逐渐企稳

Q7:如何看待疫情给资本市场造成的“恐慌”?

朱宁:我觉得这次和03年相比,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我们整个市场还处在一个资金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前两年我们推出沪港通、深港通这种北向资金,对于整个A股市场的平衡作用也在逐步发挥。所以,我个人觉得说在中短期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被逐渐消化之后,市场会逐渐的企稳,然后走出一个逐渐稳步上涨的环境。

我们必须看到在过去一年的经济逐渐放缓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和负面因素已经逐渐被股票市场所反映,在股市估值里面,从中短期来讲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但从今年的中长期来讲,我觉得大量的市场资金和机构投资者人会比较看好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这么一个趋势。


内容来源 | 财新网《财新云会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