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胡善祥的悲劇詮釋了半路殺出來的婚姻,終究比不過青梅竹馬的愛情

如今《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演員鄧家佳飾演的女二胡善祥,憑藉著精湛的演技,著實驚豔了一把,從最初的單純懵懂,再一步步邁向黑化的過程每一步都把控的相當到位。

那麼正史裡的胡善祥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引來了眾多觀眾的犀利吐槽,諷刺編劇消費古人,為迎合商業化產品而強行篡改胡後形象呢?

胡善祥的悲劇詮釋了半路殺出來的婚姻,終究比不過青梅竹馬的愛情

一、身世清白,來歷清晰,絕非歷經滄桑的靖難遺孤

首先就是胡皇后的身世問題,正史上的胡皇后不但不是所謂靖難忠臣的遺孤,而且身世也沒有電視劇裡那麼狗血。

胡皇后的親生父親,史書記載地是明明白白,時任錦衣衛百戶官職的山東人胡榮,皇帝身邊的近臣,家世雖不至於顯赫一時,但就和皇帝的親近程度而言,一般的地方官還真比不上。(ps: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明宣宗朱瞻基一生中的兩位皇后,都來自於齊魯大地,一個是山東濟寧的胡皇后,另一個則是山東鄒平的孫皇后)。

連世家侯爵選夫人都要慎重考察一番,更不用說給太孫選妃了,第一項考察項目就是家族清白,比如直系親屬有沒有犯過國法,很明顯,胡皇后是前朝遺孤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編劇為了製造戲劇衝突,強行給後來的孫皇后加戲,多湊一些集數,於是胡皇后就成了固定臉譜化的反派形象。

胡善祥的悲劇詮釋了半路殺出來的婚姻,終究比不過青梅竹馬的愛情

二、造化弄人,闖入“他人世界”,為被冷落埋下隱患

而胡皇后之所以被黑、被廢,其實與她是半路殺出來的有關,因為正是半路殺出來的緣故,讓她不可避免的站在了孫皇后的對立面。

俗話說的好,感情是培養出來的。孫皇后十幾歲就入宮,自幼和朱瞻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原本孫氏當選太孫妃是按部就班的事情。

可誰也沒想到,半路殺出個胡氏,選太孫妃是要經明成祖手欽定的,胡氏的賢良淑德、寬人待己,為自己博得了一個好名聲,再加上時為太子妃的張氏的看好,胡氏被冊封妃位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後宮本就是爭風吃醋的角鬥場,正妃就意味著名義上的冠軍,儘管朱瞻基對孫氏寵愛如故,但依然讓自認屈居嬪位的孫氏耿耿於懷。聰明好學的朱瞻基連叔父朱高煦都能對付,又何嘗不知孫氏的心結呢?

但眼下上有祖父朱棣的諄諄教導,下有叔父朱高煦的虎視眈眈,不違背祖父的意願,才能符合皇家禮法裡的孝字。

胡善祥的悲劇詮釋了半路殺出來的婚姻,終究比不過青梅竹馬的愛情

三、忍耐已久的朱瞻基倔強的像頭牛,胡皇后最終被廢

忍耐是朱瞻基走向權力巔峰的根本。

忍耐過後他可以將不斷挑釁皇家權威的親叔叔活生生烤死,當然也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皇后了。熬過了剛愎自用的祖父朱棣,熬過了大智若愚的父親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決定對這位原配發妻的位份做一點點改動。

既然要廢后,總得給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不能啪啪地打祖父朱棣的臉,也不能表現出一副冷漠丈夫的姿態,畢竟皇帝就是天下人的表率。

左思右想,朱瞻基找到了一個正當理由,那就是胡皇后終其一生未能給他誕下一個兒子。

公元1427年,時為貴妃的孫氏為朱瞻基誕下長子朱祁鎮,而在此之前,正值壯年的朱瞻基沒有一個兒子,這不僅加深了朱瞻基對孫貴妃的喜愛程度,還增強了朱瞻基對胡皇后的厭惡感。

倘若胡皇后膝下有子,那還不至於丟掉話語權,更不會給了處心積慮廢后的朱瞻基一個可乘之機,儘管朱瞻基在正史上是以愛民如子的仁君形象出現,但也不妨礙他擅自廢后的事實。

胡善祥的悲劇詮釋了半路殺出來的婚姻,終究比不過青梅竹馬的愛情

四、無端被廢黜,引來無數人同情

不過廢后的事情剛擺在朝堂上,就引來以內閣“三楊”為首的大臣激烈反對,畢竟胡皇后已然當了十多年的皇后,況且沒有什麼大的過錯,完全配得上母儀天下。只是遺憾的是,歷史向我們證明,歷朝歷代的大臣的勸阻也挽回不了皇帝那顆執拗偏激的心,朱瞻基堅持讓胡皇后主動上表請辭,並以“膝下無子,體弱多病”的理由退居長安宮。

明宣宗朱瞻基表面是希望胡皇后安心修道,並賜號靜慈仙師,實際上心裡已經迫不及待要邁向只屬於孫貴妃和朱瞻基二人的小天堂了。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胡皇后身居在高牆深院的後宮,我們很難理解她當時的心情,明明沒有做錯什麼,卻始終當不成朱瞻基心裡的那個人。朱瞻基對孫貴妃深情款款,對胡皇后卻是棄之如敝履,這樣的行為連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

《明史.后妃列傳》裡如是記載:“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

如果不是黑紙白字地寫著明宣宗朱瞻基,誰又能知道這部當今時代屢見不鮮的大型愛情互虐劇,最早的主角竟然是幾百年前的皇帝。或許朱瞻基潛意識裡將胡皇后視為阻擋他和孫貴妃許下“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山盟海誓時的壁壘,但對胡皇后而言,她也不過是封建君主專制下的可悲產物。

儘管後來朱瞻基心懷愧疚地檢討:“此朕少年事。”但誰又知道,朱瞻基到底是覺得愧對胡皇后,還是面子上有點過不去,影響了他的帝王威嚴呢?

胡善祥的悲劇詮釋了半路殺出來的婚姻,終究比不過青梅竹馬的愛情

五、餘生張太后的幫助,成為其唯一慰藉

幸虧有張太后同情胡皇后,不忍看她就此淒涼度過餘生,經常來找胡皇后聊聊天,囑咐奴婢好生照料著胡皇后。而且每次朝廷舉行宴會的時候,張太后總會親切地拉著胡皇后的手,和她聊一些家常,按照後宮規矩,宴席位置應遵從位份順序。

張太后執意將胡皇后留在身邊,這樣一來,孫皇后不得不排到胡皇后的後面,以至於孫皇后長時間悶悶不樂。但畢竟張太后是朱瞻基的親生母親,朱瞻基自然不敢違背母親的意思,因此胡皇后晚年過得還算安逸。

公元1435年,三十八歲的明宣宗朱瞻基駕崩,他也成為首位四十歲之前英年早逝的明朝皇帝,因此身為太后的張氏挑起了支撐朝政的大梁,年僅八歲的太子朱祁鎮順利地繼承皇位。七年後,太皇太后張氏撒手人寰,受張氏庇護多年的胡皇后悲痛欲絕,第二年就因悲傷過度離開人世。

胡善祥的悲劇詮釋了半路殺出來的婚姻,終究比不過青梅竹馬的愛情

六、死後復位,可已是物是人非

直到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的明英宗朱祁鎮,為了挽回流失的民心,一輩子貼著不靠譜標籤的朱祁鎮,終於做了兩件實事。

第一件就是赦免建文帝被囚禁了五十多年的次子朱文圭,這個幾近痴呆的老年人,因那場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從孩提時期就被幽禁在安徽鳳陽城內,由專門軍隊駐守看管。

第二件就是恢復胡皇后的尊號,讓這個苦命的女人在實時二十多年後,再次拿回了屬於自己的名份,可惜的是物是人非,芳華已逝的胡皇后化為泥土。

當然考慮到親生母親的感受,朱祁鎮肯定不會過分尊崇胡皇后,雖然重新翻修了一下胡皇后的陵寢,但始終沒能將胡皇后的牌位放到先皇朱瞻基的宗廟裡。

其實如果不是朱瞻基對孫貴妃的執念過深、寵愛過度,單憑胡皇后的品德,完全能夠安享晚年的。

胡善祥的悲劇詮釋了半路殺出來的婚姻,終究比不過青梅竹馬的愛情

天時地利胡皇后都佔了——明成祖朱棣的親自把關,明仁宗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看好喜愛,民心所向的路人緣,這把牌怎麼打都是胡皇后佔優勢。因此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忍不住為胡皇后打抱不平,明明沒有犯啥錯,卻被朱瞻基逼著退位,流乾了傷心淚。

其實細細想來,明宣宗朱瞻基不僅壽命短得出奇,連行為處事都和祖先格格不入,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一路風風雨雨、恩愛如故,他感念馬皇后的不離不棄;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相敬如賓、和和美美,他感激徐皇后的相濡以沫;明仁宗朱高熾和張皇后舉案齊眉、琴瑟調和,他感謝張皇后的傾心陪伴。

然而,朱瞻基卻絲毫不顧胡氏的心情,執意將胡氏的皇后之位廢去,難免讓後人詬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