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生活 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從前,喝酒,唱歌,那叫檔次。 現在低調做人,努力掙錢,多陪家人,那叫靠譜。不管你混的多牛,多有錢,做和你年齡匹配的事,這叫責任!

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而衰靠子助。父母給的叫背景,自己打的叫江山!不要假裝很努力,因為結果不會陪。

你演戲!人們常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賦”老師也常常教導孩子們勤奮努力必定能取得好成績。但是半個學期過去了,期中考試的成績也出來了,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成績卻感到很無奈,依舊不上不下,成績舉步維艱。不少家長找到我,跟我反應:“老師,我家孩子挺勤奮的呀,每天五點鐘就起來,在家裡早讀一個小時再去學校早讀,中午匆匆忙忙吃完午飯,又是做作業,晚上十點多鐘回來,做作業到十一點半睡覺……為什麼勤奮的汗水誰還不來成績。這種情況在孩子中絕不是個例,看上去他們很用心,很勤奮,勤奮到家長看了都有點揪心。勤奮到考試考砸了,家長也會用只是一時粗心,只是運氣不好來安慰自己,不忍去責怪他們。但是,孩子們的勤奮為什麼沒有取到應有的效果呢?那些看上去沒有自家孩子勤奮的學生反而能考高分?是天分不夠?是頭腦不夠靈活?還是真的粗心大意?

生活  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其實都不是,其實很多的勤奮都只是看起來很勤奮,很多的努力也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很多學生的勤奮和努力只是做給家長,老師看的,也是做給自己看的。為了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為了自己將來不會後悔。他們每次考試成績不理想都會自我安慰:我已經很努力很勤奮了,可能是腦子沒別人好吧,也許是太粗心了吧……

其實,孩子,你錯了,你的勤奮為什麼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你的努力為什麼沒有換來成功的喜悅?因為你的勤奮只是表面的,或者說低質的,甚至是應付的,為了勤奮而勤奮,又或者是為了讓別人看上去勤奮而勤奮。從教這麼多年來,接觸過很多的學生,把學生的學習分為幾種情況:一種我們叫“腦懶體懶”,這種孩子不願意學習,假裝學習都不願意,作業不做,上課不聽,越到後面跟別的孩子差距就越來越遠。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後進生或者學困生。這種孩子老師家長一般都會嚴加管教,極力啟發,但往往效果不大。還有一種叫做“體懶腦勤”,這種人就是我們覺得神一樣的存在了,看上去整天遊遊蕩蕩的,該參加的活動一次也沒落下,玩遊戲的時候也從沒見他缺席。也沒見他整天的泡在練習堆裡奮筆疾書。但是考試成績一下來。咦?還不錯哦。這種學生積極用腦,尋找有效的學習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別人問他們的時候,他們往往毫不在乎的說:"學習沒什麼的,玩玩就可以啦。”這種是用對了方法,積極動腦尋找事半功倍的方法的人,也是我們應該提倡的學習方法。但一旦玩過了火,收不住腳,往往成績也容易斷崖式下降。再有一種就是那種“腦勤體勤”的孩子,他們很少參與校內校外活動,遊戲場上也沒有他們的身影,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花在背誦和練習上。這種人一般是我們稱為“學霸”的那種類型,既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又能夠剋制自己,勤奮努力的學習。這種學生是老師和家長的最愛,雖然素質教育並不提倡。但確實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剩下一種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這種情況了,我們叫“體勤腦懶”。看上去很勤奮,做筆記,做練習,背誦,一切都很正常,一樣都沒有落下,一切都有條不紊。但是,這種勤,只是外表的,我們說的“體”勤,而腦子沒有跟上。具體表現如下:上課老師講課,好像一聽就懂,不懂也說懂。或者說自認為“懂了”,隨之學習過程即告停止。課後不去鞏固複習,及時明知自己不懂的問題也懶得去請教,也不願去多思考。導致不懂得問題,知識點越來越多。學習本來就是一個質疑的過程。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通過聽講,課後探究搞懂為止。但是如果自己認為自己 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停止了。所以,孩子,學習不能不求甚解,不能囫圇吞棗。如果確實有問題不懂,可以下課就去問老師,或者跟同學共同探討。今日事,今日畢,無比消化每一天的知識,不讓不懂的問題堆積,以致以後想解決都解決不了或者來不及解決。

一有空他們也在看書,而且你問他看懂了沒有,都會很有信心得告訴你,懂了!真的是這樣嗎?在看書的時候,他們往往如蜻蜓點水,一目十行。又或者心猿意馬,心不在焉,這是做出一副看書的樣子,其實並沒有深入看書。這樣的看書,過了一段時間,就根本無法回憶起來。所以孩子,看書要做到精讀,要靜下心來,不是看得多就好,而是要看進去。在你不能靜下心的時候,看還不如不看。

生活  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考試的時候一拿到題目,還沒有仔細審題,就急於動手,所以經常出現題目看不清,條件沒有看全就開始做題。這種情況做對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題目做錯了,才恍然大悟:有個條件沒看清楚!

所以孩子,做題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認真。要知道,我們的高考是容不得後悔的。拿到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不要急著做題,而是要先把題目看清楚再做。這個題目考什麼知識點?給出的直接條件是不是能夠解出題目?有什麼隱含條件?還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解出問題?……磨刀不誤砍柴工,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時取得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好不容易做完了,激動之心難於言表,於是就匆匆地把題目就交上去了,根本不去進行檢查,有些很明顯的錯誤,本來應該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但因為想著交卷就是著看半天都看不到問題。所以孩子,做完題目後一定要留時間檢查,要有耐心,這個是習慣問題,必須要培養起來。

生活  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成績下來了,一看,不理想,這時,這些同學會說,“只是粗心而已,其實,這些題目我都是會做的,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級錯誤’,我的成績不會是這個樣子。”但是,孩子,結局就是結局,沒有如果。你要先問問自己,有多少分是因為‘低級錯誤’丟的?上次考試有沒有犯“低級錯誤”?為什麼每次都要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呢?粗心不是藉口,因為下一次考試回打你的耳光。所以孩子,你要吃一塹長一智。準備一個“錯題本”,錯題本很重要,是知道自己只是薄弱點的捷徑,試卷上的錯題一定要有錯題本進行整理。

他們也很勤奮做題,但是卻只知道埋頭苦做!各種練習題刷了無數遍,但卻不懂歸納,不會停下來思考,只是為了完成而完成。同樣的題,往往一錯再錯。哲學上有句話叫做:“人總是容易被同一塊石頭絆倒。”思維定式會讓同學們經常重複犯同一類型錯誤。所以孩子,有時候歸納,糾錯,思考比練習本身更重要,畢竟我們練習的目的不是為了重複我們已經掌握的知識,而是為了尋找我們不懂得問題。

所以孩子,請不要假裝勤奮,請不要以粗心為藉口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因為,結局不會陪著你演戲!

生活  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