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引導鼓勵居民儲蓄進入股市,增加股市的長期資金,難度在哪?

譚浩俊


中國人是最擅長存錢的,因為我們中國人都喜歡未雨綢繆而不喜歡臨時抱佛腳。19年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住戶存款餘額72.44萬億元,如果按14億的總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儲蓄存款為51000多元。如果按照3個人一個家庭的平均規模來測算,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家庭戶均存款大約在15萬元。如果把這部分資金引入股市,毫無疑問A股將出現一次前所未有的牛市,但是就目前來看我認為還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1,投資觀念問題。

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是股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很多人對股票還是很陌生的,認為股票太虛無縹緲了。有很多老年儲戶還都拿著存摺去存取錢的,他們覺得有存摺就有憑證,這會更安全一點。這種觀念已經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了,想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沒有個三五十年的光景很難改變大家觀念上的問題,因此鼓勵居民儲蓄進入股市最難的點就在觀念上面。

2,股市自身的問題。

如果A股一直健康發展的,一直牛長熊短的,就像美國股市那樣,我不認為引導居民儲蓄進入股市會是什麼難事。但是A股的現狀恰恰和理想違背,不但牛短熊長,而且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內幕交易頻繁。中小投資者的權益難以在股市中得到保障,本來風險就大的股市,權益又得不到保障大家有怎會原因把錢放心的投入到股市呢?因此股市自身的問題是大家不願意把錢投進股市的關鍵問題,這個問題一日不解決那麼引導居民儲蓄進入股市就會是一紙空談。

3,制度問題。

當下的A股存在很多制度上的缺陷,比如交易費用高,披露制度不完善,懲罰措施不夠全面等。而A股市場上最多的投資者是散戶,據最新統計顯示1.5億的開戶賬戶中99%以上的都說散戶投資者。也就是說A股市場上有數以億計的散戶群體,他們多數是小資金投資者,制度的缺陷他們會是最終的受害者。大的機構投資者可以獲得市場上的一手資料,但是小散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這些,上市公司也根本不會理會這些投資者的訴求。而受害的最終都是這些小散,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保護這些中小投資者。制度的缺陷我想也是多數人不願意進入股市的關鍵因素,也是諸多的上市公司肆無忌憚的造假,隱瞞內情的關鍵。


投資觀


不要忽悠人民了。2015年11萬進股市,現在只剩5萬。想要老百姓的錢,乾脆要老百姓捐還好看點,忽悠進股市那就是騙。


南海有家


別來忽悠百姓的這點血汗錢了。對中國股市來說,股市有風險,進場需謹慎,這只是場面上的提示。其實真正的提示應該是,股市有貓膩,進場需背景!作為普通老百姓,一沒權勢背景,二沒財富底蘊,三沒卑劣人格,進股市只有給上述三種人送錢的份,哪輪得到賺錢好事?看看這多年股市,有幾個普通股民是贏利的?又看看這多年,股市出了多少隻大大小小的碩鼠,當然這只是面上的,實際上還有多多少少大小的碩鼠們,仍然在明裡暗裡地舉行著它們偷吃股民血汗錢的狂歡盛宴?如此股市,唯題主可進,權貴們可進,屁民們還是遠離,讓他們自娛自樂去吧!


杭州匹夫


只引誘投資者入市不規範上市公司給投資者回報,那是引蛇出洞引君入甕關門打狗,那是請君跳坑啊!


木木木相


目前股市有不好的現象就是上市套現 然後拍拍屁股走人。要知道他們自己原始股就是1元每股 一旦上市就是幾十元每股 甚至幾百元每股 瞬間翻了幾十倍幾百倍 毫無風險。

所以投資者現在都望而卻步,畢竟自己血汗錢送給別人套現 花幾十倍錢幾百倍錢 買原來只值1元的東西 誰都不願意。


nea310st562


我們回顧一下,居民儲蓄是怎麼進入樓市的?

有一個講了很多年,大約被人們忘記了的故事,雞湯式的故事,並且被商界、學界乃至政界為了各自的目的,廣泛引用,這個故事起先流傳,應該是我上中學的時候,也就是本世紀初。就是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中國老太太到了臨終的時候拉著子女的手說:兒啊,辛苦了一輩子,終於買了一套房。還沒來得及享受就駕鶴西去了。美國老太太同樣拉著子女的手,說的是另外一番話,辛苦了一輩子,貸款還完了,不同的是,房子我住了,該享受的也享受了。

這個故事剛開始流行的時候,極具煽動性,本意是講中美兩種文化差異下,對待生活的態度。最後被商業化地帶進了生活。要知道,這個故事流行之初,也是中國住房按揭制度的開始,也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黃金時代的開始。

其結果就是,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房地產飛躍發展,長期儲蓄率下降,和居民槓桿的加高。僅用了10年,中國居民槓桿率水平從20%提升至50%。

居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再通過存貸比例把錢放貸出來,買房,儲蓄資金成功進入樓市。儲蓄率與槓桿率是相互補充的兩個概念,儲蓄率高意味著剛剛率低,相反,儲蓄率低意味著槓桿率高。

對居民來說,股市與樓市分別意味著什麼?

中國居民槓桿因按揭買房,迅速擴大的背後,是住房價格的持續高漲和M2(貨幣發行)發行量增大的疊加。之所以能支撐,其原因除了房價上漲,也因為此前的高儲蓄率提供了極大的加槓桿的空間。那麼對於引導資金進入股市的兩個難點就呼之欲出了,其一,為目前的高槓杆率,加大長期儲蓄資金進入股市的難度;其次,與股市相比,儲蓄資金進入樓市的支撐因素是房價持續高漲,試想一下,如果房價如股價,其波動頻次和速度如果像股價一般,那麼對高槓杆水平下的樓市持有者將會是沉重打擊,不管你是住房還是炒房都會如此。

最後,回答一個問題,鼓勵儲蓄資金進入股市這個路徑要不要得?

儲蓄的本質,實際上是儲備未來的購買力,以備不時之需。發達國家居民之所以擁有低儲蓄高消費的生活方式,源於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當你對未來的擔憂減少一分,那麼儲蓄的長遠意義也就會減少一分,但至少目前,在我們國家,居民個人儲蓄是必須的。從這個角度講,引導儲蓄資金進入股市,是不靠譜的。

是不是完全不靠譜呢,我認為,掌握在一定的度以內可以,但超過了度就不行。中國股市自九十年代初以來,上證指數年平均複合增長率超過15%,從這個角度講,股市無疑是一個使資產發生增值的好地方。但是,股市當中的股票,其背後代表的企業,有其行業特點,有周期特點,相應的也有其風險。大部分的居民並不掌握分析企業或者經營企業的技巧。而只能交給專業投資者。

在滿足了基本的未來預算的儲蓄以後,剩餘的資金我認為是可以入市,但看要採取哪種方式入市。並且,隨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各類基金機構的發展,居民過剩的流動性也正在逐步流向股市。

所以對於居民儲蓄來講,並不用刻意去引導進入股市,事實上這件事正在發生,刻意引導,則會矯枉過正。


如果對本答案感興趣,請點“關注”,分享更多有趣的財經知識。


財經龔少


20多年了進入股市的百姓哪個不輸?這種論調以前在股市低迷無法上升時多次出現,事實證明這是騙局。是很不負責任的瘦主意。周立波有很精彩而形象的描述進行調侃,不信可以看看他的小視頻。


美麗回憶13


我93年股市入了50萬,89年的會計師,至今還在原地踏步,還很多人虧損了,跑了,當時房子二三百塊錢一平米,購當地2000平米的房子錢,而現在2000平米房子至少價值在4000萬左右,加之自己的承受力還比較大,而且是部分資產入市,還不是自己的全部資產,所以說百姓不要盲從,最多隻能拿出資產的一半,等虧了的時候,領導會告訴你,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快樂1694776971092


鼓勵居民把儲蓄錢進入股市,首先要股市規範運轉,其次上市公司徹底杜絕欺騙造假上市,對那些一毛不拔鐵公雞上市公司進行治理,同時要改變熊市時太長,牛市彈花一線,股市創新高需十幾年時間實在太長,人生有幾個十年,居民進股市沒有賺錢機會,誰敢進,看到的進入股市人都是虧本,沒有賺。


SMT十徐


引導鼓勵居民儲蓄進入股市,增加股市的長線資金,這個做法出發點對股市屬於重大利好,但是真正實踐起來是特別的困難,主要難度體現在以下方面。

難度1:居民把錢存在銀行是有安全有保障的,保本保息的,最起碼本金不會出現損失,而且多少都是還是有利息的。而股市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波動太大,是屬於高風險投資,兩者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絕大部分居民是不可能把儲蓄款進來股市做長期投資的。

難度2:A股市場沒有賺錢效應,進來股市炒股的人十個人就有九個人虧錢,也就是90%以上的股民都是虧錢的,在這樣的一個市場裡面,居民還會傻傻地把自己存款拿進股市來虧嗎?只有把股市提高賺錢效應,變成90%以上的股民都是賺錢的時代,相信居民才願意把錢進來股市炒股。

難道3:A股市場是重融資輕回報,也就是進來股市資金都是被上市公式圈走了,首先是IPO募資一筆資金,等上市之後大股東又逢高減持套現,股民的錢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被他們套走了,誰願意把錢拿進股市呢?

難度4:A股市場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市場,在這樣的一個市場裡面,很多制度不完善,還不成熟的市場。類似IPO制度,交易制度,分紅制度,披露制度等都是需要不斷地完善。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市場裡面,想要吸引居民存款進來股市,難度非常非常高。

綜合以上幾大難度,股票市場完全沒有賺錢效應,大部分股民都虧得一塌糊塗,在這樣的一個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又有哪些居民會把存款拿進股市來呢?

所以根據當前股票市場情況,我覺得引導居民資金入市難度太大了,等什麼時候A股市場賺錢效應非常高的時候,居民存款自然會主動進入股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