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常如玉与母亲常香玉

常如玉1956年出生于郑州,是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小女儿。她天资聪颖,常香玉一直想让她继承自己的衣钵,由此引发母女俩的恩恩怨怨……

2004年6月1日,是常如玉一生中最惨淡、最痛心的日子。这天上午,她81岁的母亲、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永远地睡去了。望着母亲安详而又残留着遗憾的面容,常如玉泪雨纷飞,在母亲的灵堂前长跪不起。泪眼朦胧中,思绪万千的她不由得想起了和母亲之间18载的恩恩怨怨,以及母女俩走过的那不堪回首的揪心岁月……

在常如玉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一副严肃冷漠的表情,整天琢磨着唱戏,从未给予过她母爱的阳光和温暖。常如玉从小就怕母亲,她很少和母亲说话,更没有在她怀里撒过娇。她的童年生活充满着孤独和寂寞。

常如玉5岁那年,母亲开始教她唱戏,一些难度较大的戏她一学就会,而且能把母亲的唱腔模仿得惟妙惟肖。常香玉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女儿天生是块唱戏的料,将来一定要把她培养成为一个优秀演员。

常香玉没上过学,她当年学戏全是父亲打出来的。“戏是苦虫,不打不成”,这句话在她脑海里根深蒂固,因此,她也用父亲当年教她学戏的方法来对待女儿。那时,常如玉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渴望去外面游戏、玩耍,但母亲一天到晚守着她,教她唱戏、练功,不让她出门。更让常如玉烦恼的是,只要她哪一句唱得不好,母亲就罚她唱几百遍,她不敢违抗,常常边流着泪边唱。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常香玉夫妇

常如玉初中毕业那年,母亲让她报考河南省戏剧学校,但运动来临了,戏校停止招生,她只得改上普通高中。常香玉眼里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失望。她这样为女儿设计未来:上戏校,毕业后进剧团当演员。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既然女儿不能进戏校接受正规训练,常香玉就在家里加紧教她,她要求女儿每天练功2小时,练唱4小时。一天,常如玉有一段戏没唱好,母亲罚她一直唱到夜里10点。沉重的疲惫感袭上来,她轻轻地对母亲说:“妈,我想睡觉,明天再练行吗?”母亲冷冷地说:“不行!你连这么简单的戏词都唱不好,将来怎么唱大戏?”

说完,常香玉就去了洗手间。当她回到客厅时,发现女儿竟靠着桌子睡着了。常香玉的心头涌上一种说不出的痛,她也是母亲,也有一颗疼爱孩子的心,但转念一想,如果从小对她要求不严格,她将来怎么成材?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常如玉

母亲过分严格的要求,使常如玉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她不仅练唱经常偷懒,还想出各种借口来逃避练功。

有一次,常如玉正在跟着妈妈练唱,突然冲进来几个人,把母亲带走了。半个月过去了,母亲仍没有回来,她问姐姐:“妈妈到哪里去了?”姐姐流着泪告诉她:“妈妈被人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正在‘牛棚’里挨斗。”

第二天,常如玉和姐姐去看妈妈,见她正在接受批斗。那时正值冬天,刮着呼啸的北风,母亲穿着单薄的衣裤,跪在结了冰的煤渣上。一些她们熟悉的人正在用皮鞭抽打着母亲。常如玉哭着要冲过去,被姐姐死死地拉住了。

晚上,常如玉和姐姐来到关押母亲的“牛棚”。母亲痛苦地蠕动着身子,用微弱的声音对常如玉说:“小五,要不是因为你还小,妈妈真不想活了。”这一幕像刀一样深深地刻在了常如玉的记忆里,令她永远不能忘怀。那一刻,她发誓这辈子不再唱戏。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3年后,母亲恢复了自由。出来后的第二天,母亲就让常如玉练功。常如玉平静地告诉母亲:“妈,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唱戏了。”母亲认真地对她说:“小五,你两个姐姐学过戏,但天赋不够,难有大的发展。你的形象、嗓音和悟性都很出众,只要好好学,一定能把我的常派唱腔继承下去。”

常如玉坚决摇了摇头:“妈,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就看见你和爸爸每天都在研究唱腔和剧本,有时半夜醒来,还听见你们在咿咿呀呀地唱,我不想将来重复你们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再说,你挨打受斗的那一幕,成为我心里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常香玉无言以对。

就这样,常如玉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没有去戏校进修,而是去了一所大学读书。那年暑假,她带着几个同学来家里玩,吃饭时,她随口哼唱了几句豫剧,母亲板着脸对她说:“你唱得不对。”并当着同学的面要求她再唱几次,直到唱得准确为止。常如玉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1965年7月,常香玉参加广州中南区戏剧观摩大会时坚持晨练

同学们走后,常如玉因为刚才的事和母亲大吵起来,性格急躁的母亲冲进厨房,抄起一把菜刀就向女儿砍去。常如玉的二姐立即跑上去,把母亲死死抱住。母亲咆哮道:“小五,你给我滚出这个家门,我再也不想见到你!”常如玉跑到街上,放声大哭:“我为什么是常香玉的女儿?我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

从那以后,常如玉害怕回家,害怕面对冷若冰霜的母亲。她和母亲之间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回家成了她精神上的重负。

大学毕业后,常如玉被分配到郑州一家电厂的子弟小学当老师。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并没有泯灭她对艺术的追求。在大学里,她的歌唱才华就已经显露出来,她梦想成为歌舞团的一名独唱演员。一番思量,常如玉决定通过母亲的关系调到歌舞团去,因为母亲曾经这样帮过亲戚和同事的孩子。当常如玉鼓起勇气向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没想到母亲却冷冷地说:“进豫剧团我可以帮忙,进歌舞团我不同意,也不会管你这档子事儿。”常如玉一言不发,转身就走了。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回到学校,常如玉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她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给过她笑脸,母亲远不如家里的阿姨对自己好。她和母亲从来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她生下来才一个月,母亲为了演戏,就给她断了奶……点点滴滴不堪回首的往事,使常如玉和母亲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

为了早日离开这个冰冷的家,离开母亲,常如玉恋爱了,男友是在郑州工作的美国人。很快,他们就结了婚。婚后,常如玉准备随丈夫去美国发展,临走前,她才把自己结婚和即将出国的消息告诉父母。

离开那天,常如玉没有通知父母和家人,悄悄和丈夫坐车去了机场。一路上,常如玉默默地说:“再见了,母亲。再见了,令我伤心的地方。从此以后,我将不再回来。”然而,就在过了安检口后,常如玉看见父母站在远处不停地向她挥手,父亲还在大声地说着什么。常如玉的泪水顿时汹涌而出,她扭过脸,向父母挥了挥手,就走进了机舱。

1986年,常如玉来到了洛杉矶,她一边去音乐学院进修声乐,一边帮助丈夫料理生意。整整两年时间,她没有和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有过任何联系。但夜深人静,对父母的思念像潮水一样包围着她,她常常泪湿枕巾。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那天,常如玉忍不住思念的煎熬,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轮到与母亲通话时,她不知道如何开口,母女俩在电话两端长时间地沉默。过了好一会儿,常如玉故作平静地问:“您还好吗?”母亲淡淡地说:“还好。”接着,母女俩便再也无话可说,常如玉轻轻地挂断了电话。

1990年冬天,常香玉随中国文化艺术团去美国慰问演出,要在洛杉矶停留一天。常如玉得知这个消息后,悄悄地赶到演出现场,母亲正在台上演出,她静静地坐在剧场的角落里,边看边流泪。演出快结束时,常如玉来到后台,把一大包营养品托人转交给母亲。谢幕后,常香玉得知女儿来看她,急忙去台下找,可常如玉早已走了。捧着女儿送来的礼品,常香玉心头涌上浓浓的落寞和惆怅。

此后的一连七八年,常如玉一直没回过家。母女俩都在牵挂着对方,但谁也没有在言语中流露出来。母女俩的性格都很倔强,谁也没有主动去解开心中的疙瘩。

1995年4月,在阔别父母整整10年后,常如玉回到了家乡。10年不见,母亲明显老了,脸上刻满皱纹,头上有了白发,常如玉内心一阵酸楚,她一下子跪倒在母亲面前。母亲一把拉起她,母女俩紧紧拥抱在一起。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尽管母女俩的关系开始“解冻”,但常如玉还是从母亲过分客套的话语中意识到,母亲并没有从内心里真正原谅她。每碰见一个熟人,她仍然当着常如玉的面抱怨:“小五这么好的条件不唱戏,真是辜负了我的期望!”母亲的话勾起了常如玉的伤心往事,她的内心又开始翻江倒海。为了避免与母亲发生摩擦,常如玉在家里待了一个星期,就提前回到了美国。

时间一晃又是5年。2000年7月,常如玉83岁高龄的父亲陈宪章病倒在床,她因为要忙于打理生意,没有回来照顾父亲。陈宪章弥留之际,紧紧拉住常香玉的手,眼里溢满混浊的老泪,用微弱的声音说:“香玉,18年来,我对你和小五之间的恩恩怨怨一直感到很痛心。你别忘了,小五也是我们的女儿呀!”说完,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看着丈夫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常香玉忍不住失声痛哭……

当常如玉马不停蹄地赶回家时,见到的是父亲冷冰冰的骨灰盒。想到父亲在世时,自己没能在他身边尽孝,常如玉的心一阵阵绞痛。然而,父亲的去世,对母亲的打击最为沉重,短短几天,她又苍老了许多。

望着母亲苍老孤独的背影,常如玉心潮翻滚。18载的分离和时光的阻隔,使她对母亲的怨恨早已烟消云散。特别是当她也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时,在辛勤的操劳中,她体会到了母亲拉扯他们兄妹4人的艰辛,而自己对母亲的伤害却是那样痛彻心扉……明白了这些,常如玉走到母亲面前,说:“妈,我对不起你,请您原谅女儿的不孝!”就是这一声“妈”,叫得常香玉泪雨纷飞。整整18年呀,她没有听到女儿这亲切而又熟悉的呼唤声。常香玉把女儿紧紧搂在怀里:“小五,妈妈以前错了,不应该干涉你对生活的选择。妈妈没有文化,你要原谅妈妈。”横亘在母女俩心头的那堵墙,在真诚的话语和泪水中土崩瓦解,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回到洛杉矶后,常如玉几乎每天都给母亲打电话,母女俩有说不完的话。有一次,常如玉得知母亲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还坚持登台演出,为“香玉杯”基金会筹资。她劝母亲:“妈,你演了一辈子戏,也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母亲长长地叹了口气:“小五,豫剧就是我的生命,但豫剧现在不景气,我心里急呀。作为一个老演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振兴豫剧出一份力。”常如玉能够理解母亲对豫剧的那份痴情,在母亲的心目中,戏比天大,只要能够演戏,她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2001年6月,二姐打来电话,哭着对常如玉说:“母亲患上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医生说她最多只能活半年。母亲对死并不畏惧,只是叹息常派唱腔后继无人。即使她走了,在天堂里也不会安息。”那一刻,常如玉突然决定回国学戏。年轻时,她错过了学戏的最佳年龄,现在尽管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她还是决心从头学起,给母亲以心灵的安慰,不让她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常如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认真地对她说:“小五,现在你的生意已做得红红火火,突然要回国学戏,损失是很大的。”常如玉说:“妈,我这辈子欠你的太多了!现在跟你学习,不仅是了却你多年的夙愿,而且对我也是莫大的心理安慰。”

就这样,常如玉放弃在美国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生意,回到了郑州。第二天,常香玉就开始一招一式地教女儿练功,给她说戏,让她一句一句地唱准确。一天下来,常如玉累得什么话也不想说,她这才明白了小时侯母亲为什么回到家里整天不说话。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三哭殿》常如玉饰银屏公主

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练功对她来说是一种残酷的折磨,但常如玉咬牙坚持了下来。短短几个月,常如玉就学完了母亲的《西厢记》《花木兰》《拷红》等经典剧目,并在母亲的指导下对某些唱腔进行了改进和发展。看到女儿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常香玉感到由衷地高兴。

2003年清明节,常如玉搀着母亲来到了父亲的坟前为父亲扫墓,墓碑前芳草萋萋,还开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常香玉把一束鲜花放在丈夫坟前,含泪说:“宪章,咱们的小五回来了,我们之间的隔阂也消除了。她来学我的戏了,并且表现很出色,你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母亲的话让常如玉泪水涟涟。

见常派唱腔后继有人,常香玉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早就被医生判了死刑的她竟奇迹般地多活了两年。2003年下半年,常香玉的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离开家乡时,她让儿子给常如玉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女儿一心一意学戏。她也不让女儿去北京照顾她。

两个月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常如玉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看望母亲。也许母女之间有心灵感应,当常如玉走进病房时,昏迷不醒的母亲突然睁开了眼睛。她吃力地说:“你的戏学得怎样了?”常如玉给母亲唱了一段《白蛇传》,母亲指出她哪些地方唱得不准确,并一一给她纠正过来。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2004年6月1日上午,一代宗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安详地走了,常如玉失声痛哭。姐姐把母亲临终前写的一封信交给她,常如玉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小五,妈妈不是一个好母亲,没有给你母爱和温暖,并且还让你受到了那么大伤害,谢谢你原谅了妈妈。但遗憾的是,妈妈在世时没有看到你在舞台上把我的经典剧目完完整整地表现出来。你毕竟也快50岁了,我希望你能找到学生,把妈妈的常派唱腔完整系统地继承下去。”常如玉哭喊道:“妈,虽然你对我照顾不多,但你博大的胸怀、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是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受益终生。妈,让我们来生还做母女!”

母亲走了,常如玉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无心练功,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回忆起自己和母亲之间的一些往事,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她的视线……

当她的情绪平静下来时,她突然悟到,自己不能整天在痛苦的回忆中消磨岁月,那是对自己和母亲不负责任的伤害。只有擦干眼泪,振作精神,将常派唱腔继承和发扬下去,让它在戏剧的百花园里开出绚丽的花朵,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和祭奠!

送别母亲,常如玉将泪和痛埋在心底,认真排练演出,继承妈妈的遗志,将常派唱腔发扬光大。此后十多年里,她担任常香玉基金会理事长、香玉小学名誉校长,与陈小香等豫剧名家一道,传承和发展常派声腔艺术。

追忆母亲常香玉,常如玉为母女18年恩怨痛悔

2005年,常如玉参加央视春节戏曲晚会,表演常派名剧《花木兰》。2007年,她又参加“戏比天大——纪念国务院授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专场戏曲晚会 。经多年积淀,2013年,常香玉诞辰90周年时,常如玉推出了《香玉·如玉》艺术专辑,深得戏迷好评。

2015年10月,常如玉收李培、李响乐为徒,作为常派弟子培养。此后,她一边教学,一边演出,以这种方式怀念妈妈。

2017年11月,常如玉还主演了电影《如玉之香者》。该影片讲述了她与妈妈两代人的豫剧情缘。拍摄期间,想起与妈妈走过的风雨岁月,常如玉经常潸然泪下。

2020年,母亲已去世16年了。常如玉一直没有忘记妈妈的心愿,经常在心里告慰:“妈,我在为常派艺术传承发展奔走努力,您在天堂安息吧,来生咱们再做母女。到那时,我会知道怎样做个贴心孝顺的女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