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晋级副高吗?

一元复始汪春元


应该晋级。

有道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没多大能耐但也干了30年不需要有多大能耐的活,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最好的年华。

再说也是给后来人一个希望和等待,对教育的发展以及稳定教师队伍有益无害。

再说50岁左右的人,精力和知识等方面与大环境已经有所滞后,评讲上不占优势,也经不起评职称的折腾。

让这些奋斗了大半辈的人心安一些吧。直接晋级没二话。


河东三民


对于教龄三十以上的老教师,我认为应该直接晋级副高!

因为能坚持从教三十年,对教育那都是真爱!

况且,大家都知道的,我国教师工资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低的。他们能够不离不弃,甘守清贫,坚守岗位三十年。可以说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了!

三十年了,他们基本都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了。我们又怎么能够忍心他们带着遗憾退休呢?

我至今都记得,同办公室的一位老教师,带着遗憾与不甘,在二级教师的岗位上退休的!他其实是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水平那真是杠杠滴!只是被文凭所限制,最后“含恨”在二级岗位退休!

给予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副高级待遇,既是对他们从教三十年的肯定,也是对后来者的鼓励!这对于稳定教师队伍,让教师安心从教具有积极意义!

其实,教师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所谓“激励”!他们只要能够安安静静的教书育人即可!

我很赞赏山东省的做法!他们是所有乡村教师从教二十年就可以直接晋升为副高职称,从教三十年就直接晋升为正高职称!

只是他们做的还不够彻底!范围只是限定为“乡村教师”。其实,城市教师的工作强度等,不比乡村教师低!他们也应该享受这项政策红利!

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来讨论!我将把你们的意见写进提案。


姑苏讲堂


我支持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直接晋级副高。原因如下:

第一,从工作时间上看,他们坚守教育岗位30年,再怎么也比年轻人干得多,理所当然晋职,更比那些晋职拉关系走后门的人强。

第二 从年龄上看,他们都在50岁以上或者左右。

这个年龄已经快要退休,晋级副高是应该的,正常人不会攀比,再不让晋级副高,他们就没有机会了,就会带着遗憾退休,这也是对他们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勉工作的最高嘉奖。

我单位就有这样遗憾退休的人,而且不止一人,那种心情不是我们轻描淡写的“遗憾”两个字能概括的。让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晋职副高,是对他们的认可。

第三,他们竞争不过年轻人。

如果不照顾他们,让他们与年轻人竞争晋职,他们根本竞争不过。不是因为他们工作干得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年轻使劲拼命工作时,没有什么证书或者什么赛课,现在年龄大了,再参加这些比赛,完全不如年轻人了,因为他们不会太先进的课件制作,讲课也开始落伍,学历也比不上年轻人了。总之,如果让年老的渐渐失去优势的他们和蒸蒸日上的年轻人竞争,这是明显的不公平。

第四,这样做是鼓励竞争前提下的兼顾公平。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用同一个标准评价不同的人 本身就是不公平,这个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年龄偏大不能晋职的问题,为这个做法鼓掌喝彩!

年龄大了还进不上职称的人太多了,希望全国都能实施。

就在前几天,我们学校的晋职老师进行了教学叙事。其中一位老师第一句话就磕磕巴巴说了三遍,后来他说,自己太紧张了,一紧张血压就高,说话都不顺溜。他今年54,原来的中专师范生,在农村干了23年,马上要退休了,可是还没有晋职。我们老百姓都同情他,大家都选他,可是也没用,因为领导不给他打分,再加上他证书少,分数肯定比年轻人低。这些年来,为了在退休前晋职,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有啥活动都参加,什么赛课,论文评比,课题等等一个不落下,就这样证书也没有年轻人多,更不会给领导送礼,所以至今也没晋上。今年我们六个人晋职,他排名第五。大家都和领导说,照顾一下老同事,可是领导说,那怎么能行呢!说得好像他多么公平公正是的!

看到自己怎么努力都进不上职称,一天他给我打电话,我也无奈啊,但是我感觉到,那一刻他快要崩溃了。你们说,这种情况,他还怎么努力才符合晋职的要求呢?老教师没晋上,一些30 多岁的年轻人晋上了,一个是不来工作在家养病的癌症患者,一个是就等着晋职后马上去飞到南京应聘的年轻教师 因为人家老公已经去南京工作了。这两个晋职称的人,学校的工作都指望不上,咱不说年轻人不对吧,但是现在能给学校干工作的人却进不上职称,心理能舒服吗?晋职称本来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却搞成这样!

真希望我们这里也有这个政策,让那些教龄三十年以上的老教师体面的得到一份评价。

说到晋职称,听到看到的事情太多了,超乎你想像,以后有机会继续聊这个话题!你身边有没有教龄三十年以上,还没晋职的老教师?写在评论区吧!


中考政治刘老师


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直接晋级副高,我举双手赞成!

没有对教育事业发自肺腑的热爱,怎么可能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坚持30年之久?教龄30年以上,发30年荣誉证与直接晋级副高相比,我觉得直接晋级副高更能振奋人心,更能激励广大教师终身从教的决心。

当教师的师德没有问题、业务能力没有问题、教学水平没有问题的情况下,30年教龄一到就晋级副高,就不用再为职称的是是非非、风风雨雨所困扰,必定会更加安心地从教。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深知道:副高所要求的那些“硬件”,无论是高级别的论文还是高逼格的课题,其实对于一线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来说,并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31年不屑于评职称却桃李满天下的湖南师大龚德才老师看来,教师把课上好才是最大的本事,把课上好才是硬道理,把课上好才能真正做到问心无愧!

那些和龚德才老师那样常年醉心于教育教学的老师,他们把所有的青春和热情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立讲台而心无旁骛,处校外而人口皆碑,哪怕他们没有令人眼红的职称,又有谁能否定他们的满腹诗书和浩然风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将大把大把的经历浪费在为职称勾心斗角、为职称尔虞我诈上,把宝贵又有限的精力浪费在无休止的“作秀课”、“注水课题”上,对学生的发展又有何益?对教师的成长又有何用?

教龄三十年一到就让一线教师晋升副高,或者享受副高待遇,会吸引更多优秀、年轻的人才纷纷跻身教育系统,因为这样一来,教师行业就成了一种有盼头、有前途更有“钱途”的行业。


微雨润苗


问世间,职称为何物?直叫人晋级无望!职称这个东西很神奇,它能让你欣喜若狂,它也能让你一败涂地。教师这辈子仿佛就为个职称而活着。

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拥有过桃李满天下,也经历了世态炎凉,最后,当这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师,回头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忽然发现,很多人被一个“职称”这个东西而阻挡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门外。

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应该让他们拥有副高的职称,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不应该在用什么论文、课题、证书、荣誉这些条条框框,把这些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尊重老教师,让他们的工龄工资多挣一些不行吗?

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应该让他们拥有副高的职称,老教师的精力和身体状况,也不允许和年青人在一线上再“拼争”了,但是不能忽视老教师曾经付出的一切,和为学校打下的奠基石。

友友们,支持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直接晋级副高的,点个赞吧!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点赞、关注、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月亮姐姐Nancy


我已从教三十一年,教龄三十年能直接晋级副高,那是我做梦时想的,醒来不过是梦中想得美!

大部分教师工作满十到十五年能评上中级,但有没有指标聘上中级就不一定了。我们这里前几年开始,乡村教师实在聘不上的,接政策教龄满二十五年的不占用指标直接聘,已经让好多老教师感激不尽了。

我中级已满二十年,曾经也信心满满,可现实却是希望渺茫,从此死了心。中学老师的副高的指标会稍高些,评审要求也低一些。而小学老师想评副高,像我们全市副高指标每次只有6个,我们这些普通教师打破头也别想。

满三十年能评副高就满足所有老师的心愿了!直接晋级副高还是不要想了,放宽指标,让符合要求的老师都能有资格评,评上了都可以聘,大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会消失。

活说回来,教龄三十年以上直接晋级副高,国家也真不用多花多少钱。因为到2024年10月后退休的,拿的退休金和职称没关系了,只是聘上副高后上涨部分的工资多交一点养老金而已。可能过几年真的可以实现,现在教龄二十多年的教师还是有盼头的,你认为呢?


肖潇傻洒2018


看到这个题目,我真的有话说,因为我们这里正在为评副高的事情议论不休。

现在为评副高议论不休的是一些在农村工作25年的老教师,他们可以不受岗位结构的限制,直接晋级副高。很多年龄大点的老师,看到文件后很开心,觉得真的有盼头了,离着副高不远了,没想到自己在头退休前还可以晋级副高,大家情绪高涨,彼此之间互相庆祝,在农村坚持了很多年,没有白坚持,还是受到照顾了。

看到没有这是文件的截图,就是这文件,叫25以上的老师感到欢欣鼓舞,好像看到了希望。

看看这个截图,除了要在农村扎根25年,还要有县级以上的荣誉称号,教育局的不算,自己专业的东西不算。优质课之类的不算,必须是市政府颁发的政府嘉奖类。这样就会刷下一部分老师。因为老师们不容易拿到政府的嘉奖荣誉证书。

就算有一部分老师有,一个镇上的中心校有几十个符合条件的。你觉得会把这些老师全部晋级为高级教师吗?就算你晋级高级教师了,可是按照聘任的比列,你没有资格聘任,只有等老师退休,你才有资格,这样一来二去你也就到退休的年龄了。这个职称还有什么用呢!

就和题主问的不是一样的问题吗?到了30年可以无条件的晋级副高,你就拥有了副高的资格证书,可是资格证书没用呀,聘任书才有用,你觉得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名额给农村的老师吗?我反正是表示怀疑的,也和上面的一样,给了资格证,有什么用,不聘任,那就是废纸一张呀。

目前也没有听到任何文件说年满30年的教师直接晋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好消息就会传递过来。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友友们觉得年满30年直接晋级副高的可行性到底有多高,你们对于这样的政策的期盼程度到底有多大,希望友友留言分享下自己所在地方的评职情况。


浅浅的教育


这么看:

一是目前看,不少地区农村教师满30年教龄自然晋升高级职称已经成为现实。只要教龄满三十年,符合高级教师晋升条件,直接晋升副高职称。值得庆贺!还没有接到通知的地区的农村教师,值得期待!好好干!

二是还需要静下心来,看看条件:要满足符合高级教师晋升条件。也就是副高级职称晋升的赋分要求,你应当达到,才能自然晋升。学历,必须上课有教案,后勤,行政人员那就免了……老教师们记住要上课……

三是晋升之后,还要聘任。有很多地方已经显现出新的矛盾,晋升了,但是聘不上,还是享受中学一级教师工资……

四是这就要求已经满三十年教龄的农村教师:1.上好课,不间断;2.还要按照赋分标准抓证书,为聘任做准备;3.时不我待,年龄已经不小了,一旦聘不上,可能就面临退休……高级教师只是拿在手里而已……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五是农村教师30年自然晋升高级,聘任还需努力,也就表明,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六是预计城市30年教龄的老教师,也可能享受到自然晋升的红利……

总之,自然晋升固然可喜,但是还需奋斗到最后,直至聘上副高职称,才算完成任务……祝老教师们好运。


追求有趣


我认为应该允许30年教龄以上的老师直接晋升副高职称。



从事过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很清楚,老师的薪资待遇工龄越长,职称越高,收入就越高。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时,在一份文件上我看到了正高职称的收入,让我的的确确大开眼界。

我现在是中级职称,岗位工资执行的是十级,而正高级职称从岗位工资上比我高出了近两千元。我又看了其他职称之间的,对比的的确确,职称越高薪资待遇的距离差距非常的大。

在实际的职称评审过程中,除了必备的学历,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以及教研课题,还有其他相关资料必须达标以外。

让老师们望职称而兴叹的是,在基层学校晋升的指标比较少,往往是一所学校符合条件的人比较多,但是指标可能就是一个或两个。每到职称评审季,符合条件的老师之间关系紧张,暗潮涌动。可能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打小算盘,的的确确有时候让同事关系反目成仇。



所以我觉得应该放开职称评审的一些政策性要求,取消名额指标的限制,实行自然晋升。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份招聘启事,西藏拉萨地区招聘教师月薪将近1万元。

刚开始看到这样的新闻,我还半信半疑,其实仔细看完以后,觉得这是真实的,西藏地区处于高原地带,可能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愿意去从教的人不多,但是薪资待遇的的确确比其他地方高不少。

我看到文件写着,工作满五年直接晋升中级职称。 根据不同的工龄条件,直接晋升相应的职称等级,取消了所有的条件限制。



我觉得这样的政策非常好,是否也将这样的政策在全国推广开来,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在我周围有很多已经退休的同行,每当提起职称评审的事情,可能都会黯然泪下,心中充满愤愤不平。

有人临退休可能还是一个初级职称,每年同学校去慰问退休教师时,老教师们谈起更多的就是职称。更多会勉励中青年老师在职期间有机会,有条件一定要,晋升高一职级职称,否则退休以,后各方面待遇的的确确受职称影响很大。

希望对职称晋升各项政策逐步放宽,等到我工龄满30年的时候,也能直接晋升一个副高级职称。


汇智坊


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晋级副高吗?

答案是不可以!

第一,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有过这样的表述。从最权威的中办、国办2016年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到一些省份出台的《实施细则》,都没有满30年教龄可以直接晋级的条文。

某省教育厅文件中这样表述,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满20年者,可以直接申报中级职称,任教满30年者,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不受单位职称比例限制。这种说法对于教龄与职称的关系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达到相应教龄就获得了申报相应职称的资格,不用像过去那样必须单位要有空岗才能申报。过去单位有几个空岗才能出线几个,现在是符合年限的不占单位指标,另行评聘。

但是,千万不要误读。可以申报不是直接晋升!可以申报不等于不参加评审!可以申报不等于直接评定为某某职称!该有的材料一样也不能少,该走的程序一步也不会缺,只不过,比起过去而言,给了踏上门槛的机会!

某省教育厅的政策是满15年评中级、满25年评高级可降一个学历层次,也是体现了对教龄的适度倾斜。

第二,教龄满多少年就直升某个职称,也存在不小的弊端。那就是可以熬资历,用不着拼命付出了。这与职称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设计初衷显然并不吻合。更何况,教育不是讲苦劳和疲劳的,教育一定是要强调功劳的。有些人真的是混到教师队伍里来的,一辈子不知道误过多少子弟,如果单依教龄就让这种人晋级,也是让人不能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