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渊建立唐朝是不是很容易?

子不语乎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是一个王朝!没有哪一个王朝是随便就能建立的,他们经历过得艰辛、苦难、战争、风险等都是无法想象的。李渊在建立唐朝前自己本身就是封疆大吏,有着自己的军队,身边也有瓦岗英雄及自己儿子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即便这样,也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才建立了延续四百多年的唐朝。当然,还要有足够好的运气。

在旁观者看来,写一本书、建立一个公司……好像成功者看起来都很容易,而且风光无限,但是,背后的艰辛付出以及实力的日积月累又何其不容易!

物竞天择,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不断的努力再努力,积累再积累,才能逐渐接近再接近成功,对每一个人如此,对每一个王朝,也是如此!


归宿129305691


不容易!而且是相当的不容易!

一、造反的本钱

干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本钱,造反也不例外!

本钱之一:显赫的家世。李渊的先祖李暠是西凉国的开国君王,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居太尉,封陇西郡公,死后追封唐国公,父李昞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本钱之二:牛B的李渊。七岁时,李渊父亲李昞去世,其袭封为唐国公。李渊长大后,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无论贵贱之人都得其欢心。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杨坚任命李渊为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由于李渊的亲姨妈是杨坚的独孤皇后,所以杨坚特别亲近器重李渊,累转谯(今安徽亳县)、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当时有个善于相面的人叫史世良,曾经说李渊骨法非常,将来必建立帝业(窃认为是瞎编的),并希望它能洁身自爱,保护自己。李渊听了之后非常自负。公元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达龙门时,遇上了母端儿农民起义,李渊领兵击败了起义军,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次年升为右骁卫将军。后又带兵大败突厥来犯之兵,威望如日中天。公元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此后,李渊又奉命率兵征讨历山飞贼甄翟儿,与甄翟儿遭遇在河西郡(今山西汾阳)的雀鼠谷,李渊大获全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

二、造反的过程。

下定决心。据说,为坚定李渊造反的决心。一天晚上,时任晋阳令的刘文静、晋阳宫监的裴寂,请李渊喝酒,乘李渊喝醉酒之后,偷偷的选了几个晋阳宫的美女陪李渊过夜。李渊第二天醒后,大惊。裴寂乘机说:“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李渊 从此以后那是胆战心惊,坐立不安,有了造反的贼心了,但还是没有造反的贼胆。公元617年农历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农历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渊二子李世民说:“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有人撰文说,此时李世民年少,不可能劝父造反。但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其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不怕牺牲。造反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很大。胜利了,欢歌笑语,坐北朝南,君临天下。失败了,身首分离,祸灭九族,遗臭万年。造反一定要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压力山大。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渊先发制人,指使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借此将二人囚禁。5月17日,恰巧数万突厥军队进攻晋阳,李渊立刻名正言顺地命人将两人推出斩首。6月,又遣李建成、李世民两个儿子率军攻杀拒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7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造反。

排除万难。造反后,留下儿子李元吉据守根据地太原。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据说,在起兵造反,进军长安的过程中,天公不作美,暴风下下不停,道路泥泞难行。士兵怨天怨地,军心乏力。又传闻突厥和刘武周进攻根据地太原,李渊有了退兵的打算。李世民哭着向李渊诉说利害关系,才坚定了李渊造反要造的底的决心。代王杨侑得知李渊造反后,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另派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8月,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占领霍邑,打开了进军关中通道。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占临汾,克绛郡(治正平,今山西新绛),于十五日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屈突通率军数万屯守河东(郡治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准备阻止李渊军入关。时李渊军司马刘文静引突厥大将康鞘利率兵匹赶到,使李渊兵力大增。十八日,李渊军到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招抚关中农民军首领孙华。二十四日,命其先行渡过黄河,并派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率步骑兵六千渡河至梁山(今陕西韩城西北)扎营,以待大军。9月,屈突通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起初进展顺利。但孙华、史大柰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隋军败回河东。初十,李渊率诸军包围河东。但河东城高险峻,加上屈突通又善于守城,使李渊军难以很快攻下。李渊只好留一部兵力继续围城,亲率主力于十二日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争取胜利。公元617年11月9日,李渊攻入长安。11月13日,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渊权势熏天,权倾朝野,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5月,隋恭帝杨侑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的成功的确是非常的不容易。本人写着容易,说着容易,我们看着容易,读着容易,但李渊的决心和付出是非常不容易的。造反中,胆战心惊、寝食难安、心有余悸、赴汤蹈火等一路伴着李渊。成功了是英雄,是王侯!失败了就是贼!而且死的还相当的难看!唉!我还是唱个歌结束这篇拙文吧!

数英雄论成败

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海雨天风独往来……


吴建彬626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为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改元武德,仍定都长安,建立唐朝,隋朝灭亡。杨侑降为希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东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山西省)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王窦建德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铣则于621年被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因此唐朝基本统一汉地。



灥靐飍羴麤龘


任何朝代的建立都不能用容易来形容,开国创业都是筚路蓝缕。李渊建立唐朝,肯定是不容易的。


隋炀帝征高句丽,李渊在怀远镇(今辽宁朝阳附近)负责督运。杨玄感之乱,烦帝诏李渊为弘化留守,知关右诸军事。可见李渊与隋朝宗室关系密切,参与了朝廷的众多大事,他也趁此机会招纳人才,引起场帝猜忌,李渊惧而以酬酒、受贿等行为“自污”。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郡慰抚大使。大业十二年(616年)升为右晓卫将军,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迁太原郡留守,7月杀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打着勤王定乱,迎回隋天子的旗号正式开始于晋阳县起兵,并且得到李氏宗族、姻亲的响应。他一边招降叛军、流寇,一边派亲族迅速进兵,并且借助突厥始毕可汗的500骑兵进攻隋大兴城,于12月攻克。

他拥代王杨有做愧僵皇帝,遥尊隋场帝为太上皇,受假黄钱、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不久进位相国,加九锡。

即帝位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6月18日),隋场帝在四月被叛军所拭后,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隋朝灭亡。李渊开始着手消灭其他原隋朝领土上的诸侯、军阀,在他的儿女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和平阳昭公主的征讨下,用了七年时间,先后消灭薛仁果、薛举、李轨、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杜伏威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最后一个梁师都是在贞观二年(628年)被平定的,此时他早已经将皇帝位让给儿子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维持了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

由此可见,开国创业,不是请客吃饭那么容易。李渊篡夺了他表弟的江山,他儿子李世民篡夺了他的江山,可谓是一报还一报啊。


V度


任何一种容易,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努力。

我们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这件事来说。

首先你们家或者说你们家附近要有苹果树,这就是要有资本。

其次,你站在苹果树下,刚好苹果砸中了你的脑袋,这就需要有时运。

最重要的一点,苹果砸中你的脑袋,你有判断出它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这就是有能力。


李渊建立唐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他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份幸运和努力而已。

李渊天生是幸运的,他出生于北周关陇贵族家庭。由于他家庭的原因,他比别人多了一份可以创立基业的资本,就像牛顿的家旁边有一棵苹果树一样。

而这份资本也不是生在家里捡来的,在隋朝三征高句丽的时候,李渊负责督运粮草。在隋文帝的时候,他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率兵抵御突厥,屡屡建立了战功,最终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份资本。

有的生在帝王家的皇子也不一定最后会有皇位。跟皇位有缘的,首先是你要是皇子,而且你有能力做皇帝。


李渊的时运也不错,他碰上了隋朝末年的动乱。让他有机会捡漏,能捡到漏的也一定要有能力和胆量。在隋朝土崩瓦解时,李渊招兵买马,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然后带领着自己的儿子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攻取长安。最后终于取得了皇位。

李渊戎马一生。自太原骑兵,开国称帝,扫除群雄,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拿着脑袋在玩命。没有能力的,不曾努力的人敢这么玩吗?


哪有那么多的容易?只不过在轻松的外表下,裹藏着不为人知的努力。


石诗史事


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新朝代,哪有那么容易啊,那得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

而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不管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三征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弄得天怒人怨;大型工程一个接着一个,营建东都洛阳,工程量很大,老百姓真的是苦不堪言。接着有修建京杭大运河,根本没有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个机会,最后老百姓被逼造反,他自己也去了江都不回东都也不回长安了。

当时身为隋朝大将军的李渊丝毫没有动作,他知道隋朝肯定会衰败的,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他没有带领自己的手下起兵,而他也没有得罪那些起兵的人,没有出兵攻打他们。这个时候的李渊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一样高高挂起了自己的这一个无关者的大旗。

可是这个时候他的二儿子儿子李世民并不这样想,他是有野心的,他认为他们父子应该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打下天下成就一番事业,但他的父亲李渊则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他作为属臣的他并不想背上谋逆的罪名。所以身为隋朝大将军的李渊丝毫没有动作,而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开始着急了,而且李渊手下的一个人裴寂也看不下去了,所以说他就联合李世民设计坑了李渊一把。

裴寂是晋阳宫里的官员,李渊的一个好朋友,他邀请他到晋阳宫里边去喝酒,这个晋阳宫就是杨广妃子所住的地方,这就很是明显了,李世民和裴寂就是用这个晋阳宫去逼着李渊起兵反隋,而当时的裴寂演戏演的也很是充足,当时他邀请李渊去宫里喝酒,在不经意之间在李渊的酒里下药,而且让其成功的昏睡过去,而在之后也能够让李渊不省人事睡在晋阳宫中,

一觉醒来的李渊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什么事情,而裴寂这个时候就到了李渊的面前说你昨晚上喝多了,直接是冲进宫中睡了隋炀帝的妃子,而当时听到这个事情的李渊心里很是慌乱,裴寂和他说这可是死罪,如果不想死的话,那就起兵反隋,或许能够成功。

再加上杨广并不信任李渊,就怕他造反,给李渊派监军,经常派人监视李渊,三番五次拷问李渊,因为李渊是大将军,在太原主政一切军政事务,可以招兵买马。李渊在太原期间,对付匈奴。所以隋末,最让杨广睡不着觉的就是李渊,而李渊有特别顺从,从来没有怨言,隋炀帝杨广怎么不信任他,他都不计较。但是有了上面儿子和朋友裴寂的算计,这两件事加一起,李渊觉得现在不反是不行了,不反一定得死,反了也许还有机会,说不定自己

能够当君主保住一命,君临天下呢。就是这样在李世民和裴寂的威逼利诱下,在杨广的极其不信任下,李渊下定决心起兵反隋。

李渊先是召回了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共同商讨起兵之事,最后定下来让三儿子李元吉守太原,李建成,李世民当先锋,大军开始向长安进发,经过千辛万苦,最终攻下了长安,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各路势力,最后统一了中国。





健康中国1965


李渊建立李唐王朝,其实也不是非常容易,只是比那些光着膀子打天下的人,硬件条件要好得多。

李渊是隋朝贵族,被封为唐国公,封地在山西太原,整个山西地区的财政、军事就是李渊最有利的资源。

不过成就帝王大业,光靠硬件资源是不够的。很多人四个二俩王在手里,还不是照样把一手牌打了个稀巴烂?

由此可见,李渊能够在隋末群雄中,异军突起,肯定是有他独特的过人之处。至少有三点是其他诸侯所比不上的。

01李渊根深蒂固的贵族家世,是他成就大业的重要保障。

  1. 李渊的父亲李昞,是北周柱国大将军,母亲是西魏八柱国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而西魏是北周的前身,北周又是隋王朝的前身,父母在这一集团内部的地位非常高。
  2. 李渊的祖父李虎,那就更厉害了,和独孤信一样,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创造了李渊家族在南北朝的鼎盛局面。
  3. 此外李渊的祖先们,都在南北朝时期,有重要官职。可见李渊绝对不是白手起家的那种皇帝,他和刘邦、朱元璋之类的皇帝不同,他家有钱有势。

家族的力量给与了李渊创立基业的先决条件,他在隋王朝时期,也被封为了唐国公,拥有自己的封地。

有了封地就有了起义的资本,这是那些农民起义军根本没办法比的。李渊拥有山西地区,那是合理合法的,而农民起义军拥有的地盘,则是抢夺来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渊的百姓更加支持李渊,而其他起义军的百姓,未必就支持他们的君主。所以在后期争夺天下的时候,李渊的后备力量十分雄厚,这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新唐书》

此外,李渊在隋王朝的高层中,有庞大的关系网。这些关系网平时没有用,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能够帮助李渊。

因为李渊创业的时候,很多隋王朝的旧臣,会主动投效到李渊帐下,这就解决了人才的问题。毕竟是关陇集团内部成员,肥水不流外人田。

可以说,李渊继承了一大批隋王朝的政治遗产,这才是李渊能够迅速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有了人才,那就有了争夺天下的真正资本。

02李渊挟天子以令诸侯,学习三国曹操。

李渊是一个聪明的政治家,他耳濡目染了太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在尚未创业之前,他治下的刘武周发动叛乱,使得隋炀帝大为恼怒,打算治罪于李渊,这是李渊造反的重要原因。

那么这个时候李渊在做什么呢?他并没有急着高聚义旗,因为他没有推翻隋王朝的理由。他是隋王朝的唐国公,可以说在当时来看,推翻隋王朝,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

  1. 所以当天下人都打算争夺地盘的时候,李渊打下长安,把隋炀帝的孙子杨侑扶上了皇位。并且宣告天下,隋炀帝残暴不仁,必须要废掉他,改立新的明君才行。
  2. 这一行为和天下其他诸侯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李渊手里有杨侑这么一个政治资本。其他诸侯只知道争夺地盘,却没有考虑过正统性的问题。
  3. 而李渊巧妙地化解了这一点。他是隋王朝的唐国公,有辅国重任,自然是有资格做这么一件事。
    再说他打江山,可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隋王朝天下。

这么一来隋王朝的遗老遗少们,自然会争相跟随在李渊身边。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得到这么一个正统性。

李渊也是一样,有了正统性,那么就有了和隋炀帝分庭抗礼的理由,也有了容纳隋王朝政治资源的资格。

二年春正月丁未,诏唐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壬戌,将军王世充为李密所败,河内通守孟善谊、武贲郎将王辩、杨威、刘长恭、梁德、董智通皆死之。庚戌,河阳郡尉独孤武都降于李密。三月丙辰,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太上皇于江都宫,右御卫将军独孤盛死之。---《隋书》

隋王朝其实非常强盛,治国能臣很多,之所以灭亡主要问题出在隋炀帝身上。李渊巧妙地夸大了这一点,使得隋王朝的能臣都到了自己这边,这是他比其他诸侯高明的地方。

03李渊有一个能打仗的好儿子李世民。

如果历史书上的介绍没有被李世民篡改的话,那么可以肯定一点,李渊能够得天下,基本都是依靠了李世民的战功。

三年二月,金刚竟以众馁而遁,太宗追之至介州。金刚列阵,南北七里,以拒官军。太宗遣总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当其北,翟长孙、秦武通当其南。诸军战小却,为贼所乘。太宗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贼众大败,追奔数十里。---《旧唐书》

李世民是一个天纵奇才,他在军事上的能力,在当时来说是无人可及的。早在李渊还没有决定起义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和朋友们擅自招纳了上千名勇士,打算起义。

李渊创业初期,地盘其实并不大,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大地盘,主要就是因为李世民带兵出征,消灭了各路地方势力。

  1. 第一,李世民带兵攻打西秦霸王薛举,薛举死后,后又与其子薛仁杲大战,将其击败,铲除了唐王朝西边的军事威胁。
  2. 第二,李世民带兵相继击败了唐王朝北方的刘武周、宋金刚,收复北方失地,消灭了唐王朝来自北方的威胁。
  3. 第三,李世民带兵南下,在虎牢之战中,俘虏了窦建德,击败了王世充,打下了洛阳城,使得唐王朝夺取了对中原地区的管理权。
  4. 第四,窦建德被俘虏以后,李世民再接再厉,带兵前去消灭了窦建德余部,包括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立下这么多汗马功劳,整个唐王朝的版图,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给打下来的。李渊有这么一个能征善战的好儿子,怎么可能不得天下呢?

在虎牢之战过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食邑更是增加到了三万户。此外李世民还得到了李渊的特许,可以自置官属,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为后来夺取皇权,奠定了基础。

总结:李渊起义,其实比其他诸侯承担了更多压力。

其实造反起义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说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这些人,难道他们就不是英雄吗?当然也是。

他们从一文不名,到称霸一方,自然是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可是历史偏偏没有选择他们,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起义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李渊起义也充满着风险。如果不是隋炀帝要拿他问罪,到了这种紧急关头的话,李渊是不可能想到起义的。

他是世袭的唐国公,坐拥山西封地,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这种人起义的代价,其实是更大的,因为一旦失败,他将失去一切。而光膀子的英雄,起义代价是最小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

《旧唐书》

《新唐书》

《隋书》


江湖小晓生


历史上除了宋朝外那一朝的建立不是浴血奋战而来,而李渊与隋朝渊源甚深,时任山西太原太守但随着各地的农民起义揭竿而起,而民间流传杨姓将被李姓所取代,隋炀帝杨广恐慌之下对李姓大肆屠杀,虽然李渊为人深沉低调,但面对压力之下无奈起兵,在收复瓦岗以后实力大增,先后击败窦建德王世充而建立大唐王朝,由此也可以证明任何的农民起义如果没有地方武装的参与是不会成功的!


爱无恨35


其实我感觉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应该算是比较容易的了,主要有几个点

首先就是隋炀帝的原因了,隋炀帝这个人吧,我个人觉得他是功大于过的,完成了祖国统一,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等等,但是呢,他的一些行为,导致了民不聊生,可以说是弊在当时 功在千秋,然后就农民起义造反,要推翻隋的统治,李渊的成功可以说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其二就是李渊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太宗李世民,他在唐朝的统一与建立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时天下大乱,李世民给自己的父亲推荐了自己的好友刘文静,让他来招兵买马,李渊建立唐朝可以说是顺应天命,如有神助,当时隋炀帝的暴政让很多人都有不满,老百姓对李渊的队伍很有好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李渊的大军,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李渊的人和做得很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我是觉得李渊建立唐朝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唐朝建立后,李渊过得就没有那么好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干掉了自己的兄长皇太子李建成与四弟齐王李元吉,逼宫李渊,纵观李渊的一生,难得不在于建立唐,而在于处理家庭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