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老師,爸爸沒了”,親子作業完成了,幸福的一家四口卻毀了

導語

隨著人們的思想更加開放,孩子的教育也不再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教育,現在則更加提倡孩子的實踐教育。許多幼兒園的孩子,總會有老師佈置的親子作業,大多都是要孩子和父母共同參與動手的作業,這無疑是對孩子和父母有利的。但是如果親子作業佈置不當,那它可能不僅不會給孩子和父母帶去益處,反而可能會害到一個家庭。

“老師,爸爸沒了”,親子作業完成了,幸福的一家四口卻毀了

案例

羅先生和羅女士的兩個孩子都在上幼兒園,一天,羅女士去學校接孩子放學,兩個孩子和媽媽一起回家後,告訴爸爸媽媽說老師佈置了一個親子作業,想要讓父母和他們一起完成。原來,老師讓孩子們回去抓幾隻野生的小魚,放在家裡餵養幾天,觀察並記錄小魚是如何成長的。

在週末,羅先生和羅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去郊外的一個小河裡抓魚。羅先生和羅女士下河抓魚,讓孩子呆在岸上看著不要到處亂走。可沒想到的是,較小的孩子好奇心重,看見了一條小魚,於是就跟上去想抓住,結果卻不小心掉進了河裡。羅先生趕忙去救自己的孩子,可羅先生將孩子救上岸後,自己卻再也沒有上岸。

“老師,爸爸沒了”,親子作業完成了,幸福的一家四口卻毀了

孩子哭著說:"老師,爸爸沒了。"親子作業完成了,可幸福的一家四口卻毀了。這不禁讓我們反思,親子作業到底該如何?

親子作業不能強人所難

①不能具有明顯或潛在的危險性

作業佈置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而不是讓孩子面對危險。有些老師佈置作業什麼都不考慮,讓孩子去抓魚,讓孩子去抓昆蟲,這些作業都是需要去野外完成的,而孩子顯然是不適合去野外完成作業的,即使有父母陪伴,也依舊存在危險性。

②不能超出孩子能力範圍

很多親子作業的內容,不像是給孩子佈置的,反倒像是給父母佈置的,讓孩子做剪紙,讓孩子做便當,這些都是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作業。親子作業要以孩子為中心,以孩子為主要對象,而不是讓父母去完成。

“老師,爸爸沒了”,親子作業完成了,幸福的一家四口卻毀了

父母要有主見

①不能盲從老師

很多家長面對老師都是唯唯諾諾的,老師說什麼,家長就做什麼。要知道,老師誠然是孩子的教育者,但家長也是孩子的教育者,甚至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作用要甚於老師。因此,家長絕對不能無視自己的教育作用,不能盲從老師,要有自己的主見,對老師不合理的教育要提出異議。

②拒絕做形式主義者

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鍛鍊孩子,而不是為了把作業的完成程度進行對比。因此父母和孩子完成親子作業時,主要是為了完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拒絕為了作業表面上好看而做形式主義者,比如花高價買優秀的作業成品,這種行為是父母應當杜絕的。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作業,而不是做表面功夫。

“老師,爸爸沒了”,親子作業完成了,幸福的一家四口卻毀了

總結

親子作業的作用不僅僅是鍛鍊孩子,還是促進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交流。我們作為父母,要認真嚴謹地對待親子作業,對不合理的作業提出異議,對合理的作業要和孩子一起親自完成。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