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京劇調門“工尺譜”和西洋音樂定調的關係

早期的京劇也就是皮黃,是以演唱聲似“洪鐘大呂”為演唱體驗和最佳標準的,“時尚黃腔喊似雷”嘛!不止是皮黃如此,梆子,秦腔都是如此。


在大老闆程長庚時代,那時候的標準調門基本上是正工調(也就是G調),我想這樣高調門的歷史原因,就是亂彈戲多為村野鄉調,野臺子,那不靠喊,臺下也聽不見。那時候也沒電,更沒有麥克風,所以藝人演唱的時候,不憑藉著肉嗓子喊那是不行的,臺底下哪能聽不見。因此,喊出一條洪亮高亢的嗓字,也是當時藝人一項苦練的基本功和追求的目的和方向。

京劇調門“工尺譜”和西洋音樂定調的關係

京劇前輩大老闆程長庚

當然,到了老生泰斗“伶界大王”譚鑫培時代,雖然越來越不崇尚“喊似雷”,演唱逐漸往細膩婉約上靠,但是藝人的調門,可是一點沒有降下來,這個我們從當時留下的唱片就能一窺端倪。

京劇調門“工尺譜”和西洋音樂定調的關係

京劇“伶界大王”譚鑫培

那時候,不但老生的演唱調門高,旦角兒也同樣如此。我們從當時的青衣宗師陳德霖灌製的一些唱片裡就可以聽到。即使“四大名旦”早期的唱片,同樣調門也是不低的,例如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的一些早期唱片,都是如此!當然,他們演唱時運用的調門,比起他們上一輩的老藝人來說,已經是有所下降了,唱法也開始往細膩和婉轉上改變,不像老派皮黃藝人的唱法那樣直來直去,但是比起今天的調門,那還是非常高的。

京劇調門“工尺譜”和西洋音樂定調的關係

京劇旦角前輩陳德霖演蕭太后

事物就是辯證的,調門高,響亮,有力量,有力度,那必然會腔調簡單,平直而樸實無華,那麼調門降低了,也相對的會使唱腔更多的呈現婉轉,細膩,控制更加容易,層次更加豐富,但調門高亢的那些優點,勢必會被抹去和代替,或者弱化。

我國古代使用樂器的定調,都是使用笛子,或者簫,一般情況用笛子的時候比較多。其實,直到今天,一些民間的京劇票房,特別天津,還保留著用笛子定調的習慣,他們定調吹的時候,稱作幾個“眼”兒,用“眼”兒來對應你唱多高和什麼調門。

京劇調門“工尺譜”和西洋音樂定調的關係

笛子

比如:西皮(63弦):6個眼 C調,5個半眼 降D,5個眼 D調,4個半眼 降E,4個眼 E調,3個眼 F調,2個半眼 降G,2個眼 G調。

二黃(52弦):6個眼 D調,5個半眼 降E,5個眼 E調,4個半眼 F調,4個眼 升F,3個眼 G調,2個半眼 升G,2個眼 A調。

我國傳統記譜的方式,也可以用文字,劃分為: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乙這七種音調,這就是熟稱的“工尺譜”,

至於人們常說的五音“宮 商 角 徵 羽”,對應的則是今天從西方音樂引進簡譜的“1 2 3 5 6

京劇調門“工尺譜”和西洋音樂定調的關係

笛子也分為七調,歸納起來是這樣的:

上字調:相當於西方音樂定調的降B調;要按照簡譜可以對應為“1”(音刀);

尺字調:相當於西方音樂定調的C調,簡譜可以對應為“2”(音瑞);

小工調:相當於西方音樂定調的D調,簡譜可以對應為“3”(音米);

凡字調:或稱趴字調:相當於西方音樂定調的降E調,簡譜可以對應為“4”(音發);

六字調:相當於西方音樂定調的F調,簡譜可以對應為“5”(音掃);

正工調:又稱五字調:相當於西方音樂定調的G調,簡譜可以對應為“6”(音拉);

乙字調:相當於西方音樂定調的A調,簡譜可以對應為“7”(音西)。

京劇調門“工尺譜”和西洋音樂定調的關係

我們常聽京劇演員說某某唱正工調或六字調,也有說工半調,六半調的,由於過去以正工調為京劇舞臺的標準調門,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說法。

京劇調門“工尺譜”和西洋音樂定調的關係

以調門高亢嘹亮著稱的老生前輩大家高慶奎

由於近代西方音樂的逐漸被接受,音樂的這種記譜和稱呼,也逐漸用英文的CDEFGAB七個字母所代替,傳統的記譜和稱呼逐漸的就被人們遺忘和遺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