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宫剧中经常出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历史上真有这句话吗?

少凡君


众所周知,秦始皇势创皇帝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之前的国家领导人都称为“王”,那么给皇帝请安的“万岁万岁万万岁”也是随皇帝制度一起诞生的吗?



其一:“万岁”的用法

其实,最早的时候,万岁是百姓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并不是皇帝专有。秦汉时期的“万岁”就相当于现在的“棒极了”,是百姓的一个口头禅,通常用来表示一个人的开心,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也可以用来形容所有人。渴望长生不老的汉武帝曾经想把这个词语据为己有,但街头巷尾都在用的词语哪里会有那么好禁止,人们仍然会在一个聚会的大场面上用万岁这个词语。直到到了宋朝,皇帝明令禁止,万岁这个词语只能属于皇帝使用。

其二:“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出现

皇帝渴望长生不老拥有万世的权势和富贵,为什么还要叠加使用呢?是真的因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吗?这个传说来自于武则天,我国的第一位女皇帝,在男权社会里拥有至高权利的武则天也是非常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非常在意这些小细节。一日,武则天在朝廷上和大臣们对对联,武则天出上联:“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位学士搜肠刮肚,也没有对出让武则天满意的下联来,这时一个善于奉承武则天的大臣登场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则天听完后兴高采烈,从此万岁万岁万万岁也就流行开来,成了哄皇帝给皇帝请安的一句奉承之词。



其三:清朝给皇帝请安的说法

我们最常见的“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是在一些清宫剧中,但是一些历史学家也曾经辟谣过,当时的请安词压根不是这个。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一样,都是越来越趋向于懒惰,有时候连朝都不会去上,即使去上也一般走一个过场,皇帝和下面的大臣都离的很远不会齐声喊万岁。皇帝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这个机构会专门记录皇帝何时在何地接见哪个大臣,这个大臣一般在太监领进来以后,进入一个自己该站的区域,然后下跪简简单单说一句:“臣某某恭请皇上圣安。”然后听皇帝的意思再决定下一步的做法。而且根据记载,万岁万岁万万岁不会连着喊出来,也有一个专门的太监,在一起给皇帝请安行礼的时候他会说“一呼”,然后众位大臣齐喊“万岁”;他再说“二呼”,众位大臣齐喊“万岁”;他最后说“三呼”,众位大臣再喊“万万岁”,这样才能整齐不会乱。


中国古代是十分注重这些礼仪的,尤其是在皇帝方面,比如皇帝的自称之词“朕”、“孤”一般人就不能随意使用,皇帝的万岁皇后的千岁也都是有具体的规定。但随着历史的逝去,有些记载已经模糊,电视剧的发展也歪曲了很多历史,想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也就变的更难。


小镇月明


没有这回事哦。

在历史上的清朝,臣子们见到皇帝是不能呼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这都是清宫剧的杜撰。

清代没有在行礼时喊“万岁”的制度。

  • 如果皇帝想要召见某位大臣,这位大臣在觐见皇帝时,先进入皇帝办理政务的殿阁内。

  • 大臣跪下请安,通常会说“臣XXX恭请皇上圣安”,或者“奴才XXX恭请皇上圣安”。


随后,大臣起立,然后走到皇帝坐的炕前,在铺好的厚垫上跪下,聆听皇帝的训示。

皇帝和大臣交谈完毕后,让大臣退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跪安”。

至于比较重大的礼仪,如皇帝、皇太后过生日,或者大朝会的时候,也不会喊万岁。

根据《清会典》规定:

  • 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

在行礼的时候,通常会有引导礼仪的官员发出指示,让大家“跪”,然后叩头三次;接下来发出“兴”(起立)的指示,大家站起来;如此反复三次。

总而言之,清宫剧中经常出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历史上没有发生过。


HuiNanHistory


“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平身吧!”“谢皇上”...... 这段对话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在清宫剧里头经常会有它的身影。
但其实,这样的叫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在清朝是很少需要这样喊的,众多的清宫剧把我们给带偏了。

真的山呼“万岁” ?

首先,“万岁”这两个字肯定是存在的。

在先秦的时候人们开心的时候会说“万岁”,用来表示自己内心的愉悦感。在“完璧归赵”的故事里,秦王拿到了和氏璧后他是很开心的。

而秦王身边的人看见了秦王得到和氏璧这件宝贝,也替他感到高兴,纷纷高呼“万岁”。
但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万岁”一词是和皇帝直接挂钩的,“万岁爷”指的就是皇帝。


除了皇帝,唯一能够称自己是“万岁”的仅有太后。除了这两人之外,没有人可以自称是“万岁”的。如果有人和“万岁”两个字扯上关系,那就大事不妙了。

宋朝时,北宋大将曹利用的从子曹讷喜欢喝酒。喜欢喝酒原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喝酒后容易误事,容易说错话。

曹讷在一次喝醉酒后就碰上了倒霉事:他自己对自己说了一大堆的醉话,这还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他还“令人吁万岁”。

事情被传出去之后,曹讷惶恐不安,感觉自己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果然,曹讷最后被杖责而死。

魏忠贤大家熟悉吧,在明朝中后期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一手遮天、权倾朝野。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甚至是皇帝,他都不放在眼里。但即便是如此,他也不敢说自己是“万岁”,只称自己是“九千岁”。

多尔衮——大清能够入主中原的重要人物,清朝著名的摄政王,可以说也是个拥有无上权利的人。但这么强的他,也不敢称自己是“万岁”,只称自己是“千岁”。


因此,在我国很长的时间里,“万岁”一词仅适用于皇帝。

那“万万岁”又是怎么回事呢?

“万万岁”其实跟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关。

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唯一”是现在的我们来评价她的,但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对于武则天当皇帝是不认可的。

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对于武则天当皇帝掌权,民间、官场里都是有不少人在指指点点的。


再加上武则天她掌权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七岁了,这么高的年龄还当皇帝,在我国历史上除了她就没有第二个人了。

这么高的年龄还要当皇帝,能不能把国事处理好?因此,武则天受到的压力很大。

压力大,自然需要放松解压,她很喜欢别人能够吹捧她、夸夸她,让她能够开心开心。

有一天,武则天在金銮殿把翰林院的所有学士集中起来,想出题来考考他们:

她脱口说出了上联:“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虽然学士们想出了一堆的答案,但武后听了都不满意,甚至觉得他们回答得没什么水平。这时,有位学士看出了武则天想让人夸的心思,就然后大声的说到: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听了之后,直呼大妙,不仅重赏了说出这句话的学士,还将这句话推为杰作,“万万岁”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清朝时很少需要连呼三声“万岁”

我们看清宫剧的时候,“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是经常可以听见的,无论是臣子们见到皇上,还是皇帝上朝时都要这么说,但实际上是不需要这么叫的。

其实,在普通的日子里,大臣们见皇上只需要正常的请安即可,即甩两下袖子,再跪下磕头,说“臣恭请皇上圣安”之类的话就行了,只有在重大的节庆场合里面才会出现“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样的说法。


所以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句话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像众多清宫剧,如《还珠格格》、《延禧攻略》那样说的那么频繁。电视剧里演的,更多的是让我们看着舒服,听着爽快些,不一定都符合事实。就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样,明明这句话是在朱元璋之后才用在圣旨上的,但在电视剧中,明朝前的圣旨就已经出现这句话了。


小小嬴政


历史上确实有这句话,但到了清朝已经被废除。

清朝为了显示与前朝的与众不同,建国时已把跪拜时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这种礼仪给废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耻辱的礼仪跪安。皇帝召见一位官员时,官员先跪一只右腿,然后左腿跪下的同时右腿起立,最后右腿起立,跑到皇帝面前的垫子上,跪着和皇帝说,完事害的跪着退回去。清朝宣扬自己是礼仪之邦,礼仪非常繁琐复杂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同时清政府为了彰显自己满族优越的地位,规定这种礼仪只能适用于满族和蒙古族,汉族不得使用这个礼仪。

但是当这个礼仪遇到洋人可就不好使,乾隆时期英国使臣想要拜见乾隆皇帝,因为不肯行跪拜礼仪造成双方僵持,最后乾隆妥协允许英国使臣行单膝跪拜礼仪。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经历第一次战败见识到洋枪火炮的厉害,道光皇帝竟然不敢见外国使臣,因为害怕外国使臣连单膝下跪都不需要做,直接行使鞠躬礼仪觐见。堂堂天朝皇帝天潢贵胄怎么能和番外蛮夷同起平坐,如果这样做岂不是被天下臣民所耻笑。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到同治皇帝时期,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找了个理由认为外国人是禽兽,不要和他计较允许外国使臣行跪拜礼仪。


陆弃


现在的电视剧,尤其是清宫剧,很多都是内容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编剧写得爽,观众看得过瘾就行,在很多清宫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大臣们老早就要去上朝,皇帝来了开始晨议前,上朝结束后,大臣们都要行叩拜大礼,然后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句话吗?在平时上朝的时候,大臣们都要三呼万岁吗?

三呼万岁,其实是山呼万岁,历史上还真有这句话,在古代一直都讲究君权神授,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到嵩山太室山去祭天,就在队伍登山的途中,忽然随行的官员听到有人在山上高呼“万岁”,一连喊了三声,于是山下的官员就问山上的人,你们有没有在山上喊“万岁”?山上的人都说没有喊,但是却说听到山下有人高呼“万岁!”,于是大家都说道,这时山在对汉武帝高呼“万岁!”,这件事就被当成是祥瑞的征兆记录下来。(这显然是有人糊弄汉武帝啊!)

虽然这件事完全是人为的,但是被这样一记录,在之后的朝代就被当成了一项臣民朝见君王时的礼仪制度,将这项礼仪称为“山呼”或者是“嵩呼”,这项礼仪在之后的朝代,逐渐被规范化了,比如群臣前来朝见皇帝时,大臣们向皇帝跪下之后,朝廷有专门执掌礼仪的官员,这个官员就会高喊“山呼!”,然后这些官员们就会给皇上磕头,一边高呼“万岁!”,司仪官再次高喊“山呼!”,大臣们在叩首高喊“万岁!”,司仪官最后一次高喊“再山呼!”大臣们叩首后齐声高呼“万万岁!”所以其实这个过程是

分步骤完成的,而不是直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除此之外,这句话也不是天天都会喊的,虽然上朝商议国事的时候,的确是有一些礼仪要求的,但是平日里大臣对皇上就是正常的请安就行了,比如“臣/奴才恭请皇上圣安!”,只有到了大朝的时候,大臣们前来向皇帝朝贺,这时候才会有一整套非常严格的礼仪制度,比如清朝的大朝仪就规定了亲王,郡王,大臣们朝见皇帝时的次序,还有必须要注意遵守的礼仪,大朝时间一般是古代的元旦,也就是今天的春节,皇帝的生日那天,所谓万寿无疆的万寿,还有冬至三个重要节日。

每逢这三个节日,皇帝都是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所以清宫剧有事没事都在大殿上朝,这也是不符合史实的,上朝后清朝的大臣们要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同时要奏起礼乐,在一系列活动完了之后,鸣鞭三次,然后皇帝起驾回銮(雍正王朝就有此场景),但是山呼万岁这一项礼仪在清朝时就已经被取消了。在朝仪更加复杂的明朝,大朝时群臣跪拜完之后,会有人像前文一样带着群臣高呼“万岁”的,所以山呼万岁的场景只会出现在公元前140年之后到公元1661年以前,清朝是不会有山呼万岁的场景。

我们想象一下,山呼万岁的场景肯定是很壮观的,帝王们也一定非常享受,不然也不会一直沿用那么久,虽然一些清宫剧和古装剧也还是挺不错的,但是还是应该符合史实,如有错望指正,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万岁”作为吉祥祝福语,在历史上是肯定存在的。


关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有一段演进的历史。

古人饮酒、祝寿啊等喜庆场合,都可以高呼“万岁”,也就是“万年”的意思。“万岁”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春秋时期,在一些巫祝仪式上也很常见,现在一些词语比如“万寿无疆”,和它的意思比较接近。至战国时期,人们遇到什么开心事,需要祝贺时,也都会呼唤“万岁”表示高兴。


我们都知道蔺相如送秦王和氏璧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记载,当蔺相如手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时,“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接到和氏璧十分开心,展示给身边的美人以及左右人等观看,众人为秦王开心,于是在这个喜庆的时刻大家高呼“万岁”。

曾经的“万岁”一词是可以上下通用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万岁”并不是仅有皇帝才可以用,而是不论贵贱都可以百无禁忌。

大呼“外岁”作为臣子对皇帝朝拜礼仪的一部分,最早是从秦始皇开始。《史记》有记载秦始皇登殿,令群臣“上寿呼万岁”一事。只是这个仪式未能成为定制传承下去。


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为了显示皇帝地位的尊贵,就利用“万岁”精心炮制了一个关于“三呼万岁”的神话。《汉书》有云,元封元年,汉武帝正月去华山巡幸,到达中岳时,随行人员都听到山中有三呼万岁的声音,这个声音来自山神。

于是武帝和山神进行了一场人神对话,真实玄之又玄,神之又神。


其实最可能的情况是,汉武帝到达华山,假意听到了“万岁”呼声,转身跟左右人说,“你听到没?有什么在叫我万岁哩!”有大臣聪明机灵,脑子转得快,就附和说:“是哩,我听到了,应该是山神吧!”。于是众人皆顿首称是。

好吧,作为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此后,“万岁”一词就成为皇帝专有了,臣民百姓顶礼膜拜皇帝时都得“三呼万岁”,成为对帝王的特称、尊称。

“万岁”成为朝拜帝王不可缺少的装X口号。

到了宋代,“万岁”更是不能喊错,喊错或不喊都要被惩罚。虽然并没有明文法典规定见到皇帝一定得喊“万岁”,但在历代朝仪中却记载很详细,违反或逾越都将严惩不贷。

北宋的大将曹利用的侄子曹讷,在一次喝醉酒后,“令人呼万岁”,如此作死的僭越行为,在被人告发后,直接杖毙而亡,真是No Zuo No Die。


“万岁”之后还有“万万岁”称呼, 据说来自武则天。

据说武则天称帝后,喜欢众人吹捧,一日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答对子,随口说句上联“玉女河边吹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虽是满腹经纶,此时却有江郎才尽之嫌,此时又来了一位非常机智的马屁精,对了一句“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哄得武则天那叫一个开心,从此“万万岁”也流传朝野间了。


这当然不是真的,不过是个民间故事,史料中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记载。

但是呼唤皇帝“万岁”,从汉以来却越来越盛行,以致于在元代“山呼”礼仪已经非常完备而繁琐了。“万岁”也似乎自此变成了一个象征皇权专制的名词。

日本也学到了三呼万岁的精髓。

日本人向来从中国学去不少东西,连三呼万岁这样潮流仪式,也学得是像模像样。

1889年2月11日是日本的纪元节,明治天皇在这一天要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并在代代木练兵场举行阅兵仪式。

届时本来预备的仪式是,帝国大学等文部省直辖学校的师生员工们,列队向皇宫外苑敬礼,但是光敬个礼,连声音都没有,看上去未免没什么架势,死气沉沉。于是教授们开会研讨,选中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口号,以壮大气势。

“万岁”一次大概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日本,那时倭王武大王,也就是雄略

天皇在公元478年,还向南朝的宋朝遣使进过贡。

(雄略天皇图)

1919年3月1日朝鲜民众高呼独立万岁,举行示威游行,对这次的反日运动也叫做“万岁事件”。再之后, “天皇陛下万岁”,又变成了“民主主义万岁”,也不过是一夜之间的事了。

如今遇到什么欢庆、幸运的事,我们偶尔也会喊声“万岁”。记得高考后那日,大家从二楼把学习资料、书本尽数扔到楼下,一边飞撒一边呼喊“万岁”的样子,正是青春最美好的回忆了!


山主有言:所谓“万岁万岁万万岁”只是一句口号,但这句口号却承载了近三千年来的政治变迁。皇帝消失了,皇权编织的神话已经记忆深刻。


莫山主说青史


一、万岁的演化

“万岁”本是万年、永远存在的意思,后来演化成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在随后演化成上天及皇帝的别称。

①《战国策·齐策四》记载,“﹝冯谖﹞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徧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这里“万岁”就是祝贺、称颂的意思。

②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记载,“台中走出一群宫人拦住道:‘此花乃万岁栽种与褒娘娘不时赏玩,休得毁坏,得罪不小!’”这里“万岁”就是对皇帝的别称。

“万岁”其实最早还不是皇帝专用名词,只要做了值得称赞的事情,就会用“万岁”来表示称赞,《史记》中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人称呼为“万岁”;“万岁”也有用作人名,汉和帝的弟弟就叫“刘万岁”被封为广宗王。

宋朝以后,“万岁”成立皇帝专用名词,大臣、民间不得擅用。据说北宋大将曹利用从子曹讷,在一次酒醉“令人吁万岁”,被人告发,杖责而死。明朝魏忠贤权倾朝野,自诩为“九千岁”都不敢称“万岁”。这时,“万岁”就是最高封建统治者代名词,老百姓必须在顶礼膜拜时呼喊,否则就是大不敬。


二、“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由来

“万岁!万岁!万万岁!”据说来源于武则天。

武则天登基称帝后,为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就曾多次改“年号”。“天册万岁”“万岁通天”“万岁登封”这些年号都冠以“万岁”,以表示登基即位顺应天意。

“万万岁”的来历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恭维,以此证明自己即位合法性。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得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顿时兴高采烈,推为佳作。从此,“万岁!万岁!万万岁!”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安定郡小书生


“万岁”在我国来历来已久,但是据记载,在战国时期,“万岁”就已经正式用于君王,表示庆贺。

“万岁”是什么时候开始用在皇帝身上呢?

汉高祖刘邦称帝以后,群臣上朝时就要山呼“万岁”。但是也没有确凿的记载能够证明。

而汉朝时期不光是皇帝,就连皇太子都能称“万岁”,甚至汉和帝的弟弟就叫“刘万岁”。

从汉朝一直到唐朝时期,对于“万岁”这一称呼的管控并不严格,没有达到“上纲上线”、意图谋反的地步。

“万岁”什么时候成为皇帝的专用名词?

在北宋时期,对于“万岁”的称呼就已经极为忌惮。

北宋大将曹利用的从子曹讷,喝醉酒发酒疯“令人吁万岁”,被杀。可见宋朝皇帝是极为小气的。

到了明朝时期,就更严格了,就连明朝的大宦官魏忠贤都只敢称“九千岁”,可见管控极为严格。

“万岁万岁万万岁”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据说武则因为得位不正,再加上是“女皇”于礼不合,因此特别喜欢别人的吹捧。

甚至于武则天专门出了一个上联“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让满朝文武出下联,但是没有一个让武则天满意的。直到有一个善于揣摩上意的大臣对上了:“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极为高兴,这个“万岁万岁万万岁”开始流传开来。

但是在清朝的各项记载里都没有显示,上朝的时候要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反而是在明朝时期,举行“大朝仪”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太监组织文武大臣“山呼”“万岁”。

太监喊一声“山呼”,群臣喊“万岁”,第三次的时候喊“万万岁”,合起来才成为“万岁万岁万万岁”。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古装剧中官员们上朝见皇帝时都会跪拜,然后高呼三声万岁。但真实的历史上却并不是这样,清朝官员们是没有喊万岁的习惯的。

古代官员们对皇帝高呼万岁,这种礼仪相传是从汉朝开始的,不过当时万岁这个词并不是皇帝专用,普通人道贺的时候也可以用。民间很多普通百姓遇到了喜事,大家也喜欢用万岁这个词来道贺。

一直到唐朝,史书上也有很多关于普通官员之间称呼万岁的记载。一直到了宋朝,万岁才慢慢的变成了皇帝的专属用词,当时一个官员在家中让仆人称呼他万岁,被人举报后被砍头。

不过万岁虽然成了皇帝专用,使用场合却和古装剧中演的不同,电视剧中官员们上朝时候都要高呼三声万岁,甚至单独见皇帝的时候也是这样,这其实是不对的,真实的情况是臣子们一般都是在重大节庆场合才这样。

比如史书就记载过宋朝皇帝册封太子时候,臣子们上前行礼,然后三呼万岁。

再比如唐朝有次过年,君臣们都在一块庆祝新年,歌舞之间臣子们高呼三声皇帝万岁。

可是清朝却不这样,清朝是没有对皇帝高呼万岁的习惯的,不光是私下场合,还是节庆场合都没有,顶多私下叫一声万岁爷。

至于上朝时候文武百官跪拜,然后一起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种事情更加不存在的。翻遍清朝的史书,又或者是官员们的日记等等,都没有过这样的记录。


漂浮菌


有两个说法。

一是秦始皇开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要求文武百官在朝拜时齐声高呼“万岁”,自此遗留下来。

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相传武则天称帝后,喜欢别人吹捧她,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因为她“名不正”。但武则天又不好直接吩咐下人拍自己马屁。有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说出了上题: 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头脑风暴,对答了很多句,武则天都不甚满意,直觉扫兴。这时,有位惯于溜须拍马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后兴高彩烈,推为杰作。从此,“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便在朝野之上遗传推广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