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八路軍鮮為人知的手提機槍——“花機關”在抗戰中大顯神威

好多軍迷都知道“機關槍”,但您知道“花機關”嗎?今天咱就來聽掌門人說說“花機關”的前世今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機槍的重量大,不適合單兵便攜,需要近距離的火力猛烈而又輕便可靠的單兵使用輕武器。1917年,德國研製出MP18衝鋒槍,後來又有MP28等改良型問世。由於當時的中國把可以連發的槍械叫作機關槍,而這款衝鋒槍外部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槍管上有一個佈滿散熱孔的槍套,看起來就像花一樣,因此MP18衝鋒槍在中國有個極為響亮的名字,叫作“花機關”手提機槍。在全國各地,它還有不少綽號,川軍稱其為“虼蚤籠籠”,粵軍呼之為“豬籠機”。

八路軍鮮為人知的手提機槍——“花機關”在抗戰中大顯神威

MP18衝鋒槍誕生後,在中國得到大量運用。奉系軍閥部隊就曾從歐洲大批購買“花機關”,並投入直奉戰爭。四川軍閥劉湘曾經出巨資購買了1200支“花機關”、600萬發子彈、2400個花機關的槍管。稍後各地軍閥都想盡一切辦法搞到“花機關”。1931年,蔣介石曾經向瑞士購買了100支“花機關”和500個彈夾。由於“花機關”的結構並不複雜,僅僅只有30多個零件,國內各兵工廠通過洋行搞到設計圖紙,很快就開始了對“花機關”的仿造工作。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繳獲了不少“花機關”,並在全軍開始廣泛應用。1931年9月第三次反“圍剿”中,紅四軍在興國方石嶺伏擊戰中,一次就繳獲過20多支花機關。為滿足前線的急需,各地紅軍兵工廠都曾仿造過“花機關”和子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時,他們攜帶的武器中,就包括271支花機關和6.7萬發衝鋒槍彈。在強渡大渡河戰役中,紅軍突擊隊的戰士們均配備有“花機關”。

八路軍鮮為人知的手提機槍——“花機關”在抗戰中大顯神威

八路軍鮮為人知的手提機槍——“花機關”在抗戰中大顯神威

抗戰前期和中期,中國軍隊使用的“花機關”在戰場上顯示出巨大威力。近戰中,有經驗的中國老兵可以用一把“花機關”對付五六個日本步槍兵;尤其在夜襲戰或者突襲戰中,只要衝入日軍部隊50米內,就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早在1933年,二十九軍就曾把“花機關”配備給大刀隊,在夜襲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在喜峰口的激戰中,二十九軍使用“花機關”在近距離猛烈掃射,讓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火力甚至可壓制住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在1937年的天津保衛戰中,配備了“花機關”的二十九軍部隊,曾將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部外的據點全部拔除。在“八一三”淞滬抗戰期間,駐守四行倉庫的800勇士,也曾使用“花機關”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雖然“花機關”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威力,但由於抗戰期間中國軍工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生產的衝鋒槍數量並不多,而且沒有補充。到了抗戰後期,由於戰損巨大,彈藥消耗殆盡,“花機關”幾乎從中國軍隊內部銷聲匿跡。儘管如此,抗戰期間的22次大規模會戰中,都能看到“花機關”的“立功表現”。

本文原刊於《人民政協報》2018年12月20日10版 春秋週刊

審核:楊春 解豔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