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也没时间多读书,大家能推荐一下你最喜欢的哪本书吗?

三号岛主


推荐推荐最近在读的书吧。

1、《平凡的世界》

超接地气的语言,看似朴实,实则精彩。

要做一个像孙少平一样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也要做一个像孙少安一样脚踏实地生活的人。

2、《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

每一天快乐也要过,不快乐也要过,为什么不快乐的过呢!

3、《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人一定要有目标有梦想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不断地进步。

4、《窗边的小豆豆》

温暖又可爱的一本书。

读完以后就在想大概没有人会不向往像巴学园一样的校园吧。

5、《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有了爱,就有了光。

有了爱,就有了梦。

有了爱,就有了希望。







杰微日常


向大家推荐几本我觉得比较喜欢的书籍,个人认为比较值得阅读。

1、《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里讲述的故事既残忍又温情,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关于 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这其中的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更能洞见人性的复杂。同名电影更是看的人止不住的流泪,为你,千千万万遍~

2、《悟空传》

这本书超级好读,而且一旦拿起就放不下了,小小的一本很快就能读完。这本书中猪八戒和孙悟空虽然都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终究是软弱无力的小人物。就像孙悟空说的:我终于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没有齐天大圣,只有一只小猴子。整本书的描述方式更是让人轻松接受,作者用慵懒的口气,简单的句子,但是藏在背后的却是千钧重的故事。说得是那么云淡风轻,讲起来全是如此沧桑随意。

3、《安娜•卡列尼娜》

这本书揭露了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整本书中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安娜家族走向毁灭的悲剧事件,一条是列文家族逐渐明朗的幸福生活,仿佛日夜轮回明面与暗面,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在按照自然规则生长,尽管结局不同。最后安娜卧轨的那一刻我几乎崩溃,是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4、《纯真博物馆》

这本书的作者曾经这样评价此书“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看完后,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一段感情最终的归属地是一座博物馆,这是对爱情的景仰还是对世俗的嘲笑?这本书里表达的并不是“爱情”本身,更多的是一段彻底纯真的感情。

5、《如父如子》

这本书中反映了当今社会值得关注问题,值得人们反思。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 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家庭条件不同,过的当然是不一样的生活。然而,对孩子而言,家庭条件固然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亲子之间的互动。这本书也有同名电影🎬,很好看的一部电影。

6、《回答不了》

这本书中大多数文章都有点人物访谈的性质,不过这样在我看来读起来才真实、好读,作为一个漫画作品,画作的还是挺有吸引力的。书中的故事都是被沉淀下来的人生故事,有些细碎的琐事但又真实地感受到温暖,足够诚恳真挚。

7、《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书是作者和一个书店的长达20年的通信集,沉淀了很多真情。 这本通信集,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不断传递。而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全书的主线在于两个老书友,二十年来不曾见面,纯粹以书信的形式联络,并保持着卖家与买家的关系,这正是我们奢求的感情。

8、《不可思议的朋友》

这本书改编自真实故事的自闭症题材,是一本很不错的绘本。讲述的是一段长达20年的特殊友情。其实整本书绘本没几页,故事很少,很短。画风的感觉很微妙,让人看了未免有些心酸。希望所有自闭症患者都能感受到这种温暖。


复活纪


从高二开始喜欢上读书,到现在已经13年了,读过的书很多,喜欢的也是不少。

很多书早就读完,被放进了家里的箱子里。

现在手头上也就二十来本吧,在这些书里,我最喜欢的有那么几本。

1、《古文观止》:集合了中国古代最优秀、最值得反复阅读和背诵的222篇散文,很多我们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章,比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陋室铭》《醉翁亭记》等等,都在其中。

2、《东周列国志》:所叙故事起于周宣王39年(前786),迄于秦始皇26年(前221),长篇巨幅,内容宏大,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开端,历叙平王东迁、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七雄相争、始皇称帝、天下一统这纷纷然六百年间的人与事。这本书给你呈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春秋战国”。

3、《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全书都是“议论文”式的语句,却没有一般哲学书那样读起来枯燥无味,而且每一章的内容都是最基础的理论,比如生活的意义、上帝、实在的本质、真理的追寻、自我、自由、道德和好的生活、正义和好的社会、非西方哲学、美。【这本书还有一本姊妹篇,即《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我们如何创造和改变环境,环境又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性格、影响我们的行为。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能教会我们认清自我,更好地与人们相处,与社会契合。


惜欢娱乐君love数学


又到了写问答、荐好书的时间啦,今天我推荐一本《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豆瓣上,2万多人打了9.0分哦。

01

这是瑞典版的《一个人的朝圣》

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或许你看过《一个人的朝圣》,两本书的写作风格与核心思想都差不多。
如果你两本书都没看过,那好吧,你就把它俩,当作治愈温情系书籍的代表作品吧。
这个叫欧维的男人,虽然是一个怪老头,但你在他身上,能看到那些被我们称为“积极向上”的东西,比如正直、正义、道德、勤劳、善良等等。
剧情我就不剧透了,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书。但我觉得有个书友的感悟写的特别好。他说:
那些善良的人,有时候也会看似刻板、沉闷,但他们就算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公平、不快乐,也会在下一个拐角处,遇见幸福。

02

顺道再推荐一下《一个人的朝圣》两部曲

这本书在2012年刚出版的时候,真得是横空出世,横扫各大排行榜。书籍的故事内容很简单,讲得是一个人,放下所有执念,长途跋涉去看望自己的老朋友。
但这不仅仅只是看望病人这一件事,而是在这路上,他发现自我,找到人生意义的故事。这就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思想。

虽然,在路上的时候,主人公哈罗德是孤独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自我,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往往都是没有自我的,很容易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放不开手脚,被各种理由给束缚住。
所以,这两本书,其实讲述的是同一个主题思想,但故事都很吸引人。感兴趣,可以读一读哦。
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
欢迎【关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实现加速崛起!

在下千城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耗时六年写的《无声告白》,它也是我今年看到的最震撼的一本书。

书封上写了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里,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莉迪亚,妈妈希望莉迪亚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做一名与众不同的医生,有伟大的事业,不要像她一样一辈子困于厨房和家庭上。

然而,莉迪亚没有按照父母的期待长大成为一名女医生,因为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5岁了。想知道为什么,大家可以去翻翻这本书来看哦。

我们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长大,从小就被各种学习班,兴趣班排得满满的,从小就被教育要听父母的话,否则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小小的心灵想要取得爸爸妈妈的欢心,什么都听父母的话。而父母总是自以为是地觉得,我也是为孩子好啊,我倾其所有,努力工作,让他上各种学习班,还不是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实,他们只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很多父母都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梦想。

看完这本书,希望为人父母的家长们,都该反省反省自己的教育问题,也希望每个孩子都本岁月温柔以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贰菇娘


给没时间多读书的朋友推荐一本我最近看的,感觉还算不错,并有所收获的书籍。

《新100个基本:自我更新指南》,松浦弥太郎的笔记书。



这是一本人生的笔记书,有关自我更新与成长,里面有100条松浦弥太郎日常生活的准则,让你可以随手翻阅,作为自己的目标,引发你思考。

比如以下的句子:

“解决麻烦是我的职责。”

“不说可是。”



“担心可以,但不怯懦。”

“了解自己的表情。”

“别急着下结论。” “写计划,画地图。”

在我看来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会引发我的思考,让我也开始想写下自己的100条基本。

正如松浦弥太郎所说,持续自我更新,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每天看书,每天都有新收获,与你分享~

我是夏与至,特立独行的青年作者,多平台热文作者,已出版多本书籍,坚持写作与阅读,有趣的灵魂和热爱生活的心,欢迎关注,一起努力成长!

夏与至


也没时间多读书,大家能推荐一下你最喜欢的哪本书吗?

喜欢读书,又没有太多时间的读书的朋友,我建议是读好书,这样才不会辜负你的时间。下面,我就推荐几本我最喜欢的书籍,个人认为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

1、《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写实小说。该作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的故事。

小说的曲折惊险,时刻牵动着读者的心,让我们不禁为奥利弗的身世叹息,为卑鄙小人的无耻行径而感到愤怒,为善良的布朗罗而感动,为奥利弗得到新生而由衷的高兴。

社会无论多么黑暗,总有温暖的东西向我们靠近。



2、《贝姨》

《贝姨》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围绕于洛·德·埃尔维男爵一家的命运展开。巴尔扎克将底层小人物,出于妒忌心将全部的心思用来祸害他人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

小说叙述了于洛男爵如何在失去理智、丧失道德的疯狂情欲的驱动下,一步步败坏家族的名声、军队的荣誉,走上投机诈骗、侵吞军款的犯罪道路,最后身败名裂的整个过程。于洛这个人物是富有象征性的,他的堕落意味着旧时代辉煌的终结,折射了整个上层社会的道德腐败。贝姨,是于洛·德·埃尔维男爵夫人的表妹,是一个"偏执狂"式的人物,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合体。贝姨狡诈,报复心理很强,她不露声色的实施着自己的报复行为,尤其是结尾出其不意的转折,真是令读者拍手叫绝。


3、《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因此分居。苔丝再次被亚历克纠缠。后来,克莱尔从国外回来,请求苔丝原谅他的不辞而别,并向苔丝倾诉了时时刻刻的思念。苔丝将所有痛苦的来源都归结在亚历克·德伯,便愤怒地将他杀死。而她最后也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美是要付出代价的。”苔丝正是用美换取了人们无限的“哀伤”,无论是愚蠢还是聪慧,都会为苔丝的“凄美”而感伤。

特别提示:《德伯家的苔丝》推荐读吴笛翻译版本。


昨夜星辰昨夜风jk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之余,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推荐一本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深度工作》。

书籍简介

这本书籍描写的内容和书名一样,旨在指导我们学会深度工作的方式,从而从这种工作方式上获利。

1.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就像作者说的,我们每天都在工作,那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通过工作创造出很大的价值,而有的人做的工作却是低效率、重复性、可以被替代的呢?这就是源于你是否进行了深度工作。职场上,能够坚持“深度工作”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样的。

2.为什么要学习“深度工作”?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当我想要处理某样非常重要的工作的时候,我就会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或者有的人习惯插上耳机,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完全不被打扰的空间。

同样是工作,为什么我们在做有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的时候就不需要这样做呢?

因为在处理这些很重要的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注意力,深度工作可以创造更高的工作价值,这也就是我们要进行深度工作的原因。

此外, 深度工作还能够帮助我们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即使是简单的工作,你专心时处理工作的速度和一边玩手机一边工作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度工作让自己的工作速度更快,就可以早一点下班,将下班后的时间用于更多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当中。

因此,《深度工作》其实就是旨在让我们掌握深度工作的能力,让我们工作的更轻松,享受更高的工作价值。

《深度工作》的作者是美国的卡尔·纽波特,是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在他自己大学毕业的十年间,在麻省理工计算理论小组完成了博士学业,出版了4本书,被乔治城大学聘为终身教授……而且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并且坚持下班后的时间全部用来陪伴孩子和家人。

这一切都源于他培养了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如何进入深度工作模式?

介绍了书的简介和作者介绍,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我们从书里学到了怎样的深度工作模式?

1.让自己成为不太好联系的人。

想要实现深度工作,首先你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好联系的人,比如微信不要及时回复,邮件也是如此。当然并不是要你不去处理,而是将这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集中处理,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帮我们获得大量的整段时间,更有可能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2.确定深度工作哲学。

作者将深度工作哲学分为四种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再次我推荐大家使用节奏哲学。

这种哲学更通俗一点说就是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每天给自己规定某一个时间段用来工作,时间久了,无论和大脑都是适应一种固定的节奏,不需要提前酝酿和过渡,就能直接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了。

3.无压力不工作。

给自己制造一定的压力,也是让我们进入深度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设定一个截止日期;比如将某些关键的内容和时间,用一个醒目的计分板表示出来;再比如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反馈机制。

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个人读书体会

这本书我读了两次,第一次读的时候完全没读懂。建议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跳过书籍的第一部分,或者略读。可以直接去阅读书籍的第二部分,这样效果会更好。


以上就是我最近阅读的《深度工作》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推荐给大家。但其实我更希望的是,如果你们读了这本书,就一定要将书中的内容用起来,只有真正用起来,你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不是看热闹觉得好玩,但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青云计划获奖者,专注阅读和写作,欢迎关注~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小小一座山


没有时间读书,是因为你觉得读书不重要,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先从读小说开始,比如《盗墓笔记》《鬼吹灯》《狼图腾》,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见识,了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从书中得到收获,会慢慢读更深奥的著作,比如四大名著,循序渐进,终有所成。


郭炳强


推荐一本近期印象深刻的书:《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这本书的作者威尔•施瓦尔贝曾是美国知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的高级副总裁和总编,在得知母亲确诊胰腺癌时,他正在法兰克福参加图书展。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威尔不知所措。

在一次陪母亲就诊时,威尔想到:“如果我们总是在同一时间,读同一本书,就有些像读书会了。”母亲说:“读书会不是都会带些东西吃吗?”“那我们就组建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不吃东西的读书会吧。”于是,就有了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威尔和母亲在最后时光中读过的书,记录着他们各自对每本书的看法。在读书会中,威尔和母亲讨论着人物的命运,借此谈论着自己的人生,他们从书中发现自己的影子,从书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威尔通过读书会更多地了解了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也通过读书会获得了面对死亡的淡然。在《每日的力量》中,母亲标记出一句话:“我们只能拥有今日,因为昨日的我们已经死去,而明日的我们还未出生。”随着读书会的进行,威尔的母亲慢慢接受了死亡终会降临的事实。

在确诊癌症的第二个新年夜,母亲在晚餐时和家人说:

我去世之后,我不想你们任何人悲伤。不过,我希望你们可以彼此关照,假如我听说你们中有谁吵架,我会很生气。假如有谁搞破坏的话,我将从坟墓里钻出来教训他。

在阅读母亲喜欢的书籍时,威尔总能想起母亲,通过向别人推荐母亲喜欢的书籍,仿佛就将母亲的精神传递了下去。

威尔认识到,当深爱的人即将去世,也许同时要做的就是庆祝过去、活在当下、悼念未来。等孩子长大,威尔会让他们阅读母亲喜欢的这些书,让他们在书中更了解自己的祖母,就像祖母还活在家人之中。

最终,威尔的母亲在平静中去世了,那本《每日的力量》就放在母亲的床边,在母亲夹着书签的那一页,是母亲阅读生涯的最后一个句子,“假如你不愿祝福他的王国,那么不要为之祈祷。假如你愿意,不能只靠祈祷,还必须为之努力。”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一本沉重而温暖的书。能够与至亲缓慢地告别,创造一段亲密的回忆,也许是面对死亡最好的方式之一。

人生就像一场读书会,我们不知道哪一本书就是最后一本,哪一句话就是最后一句。在我们还能表达,还能做想做的事时,请努力去表达、去行动、去感受生活。

阅读改变不了生命的结局,却能增加生命的厚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