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揭秘手机5大“伪常识”,别再信以为真啦~

揭秘手机5大“伪常识”,别再信以为真啦~

手机不断更新换代,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许多“常识”也不一定正确了。那么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有哪些“常识”其实是错误的呢,让小翼带您揭秘“伪常识”吧!

“伪常识”一:手机要把电量耗尽再充电

这种说法原先针对的是能产生“记忆效应”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而对于现在采用锂电池的新型手机,情况正好相反,锂电池随用随充效果更好,如果电量耗尽再充电甚至还会加快电池老化,所以现在的手机无需耗尽电量再充电哦~

揭秘手机5大“伪常识”,别再信以为真啦~

“伪常识”二:手机和银行卡、身份证放一起,会让卡消磁

这几年,磁条银行卡正逐渐被芯片银行卡取代,卡里的信息都储存在特定的芯片中,依靠射频技术进行识别,完全不用担心消磁的问题。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使用的是非接触式IC技术,内置的是芯片,并没有磁条。所以我们更不用担心身份证“消磁”的问题啦。

揭秘手机5大“伪常识”,别再信以为真啦~

“伪常识”三:5G辐射比之前大很多?

亲,这个问题早就辟谣啦!网络提速和通信基站辐射增值无关。5G网络速度比4G网络速度更快,这是靠扩容传输宽带实现的,就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并不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同时,5G通信基站的辐射标准并没有变,还是要低于40微瓦/平方厘米,这个标准还不到美国的1/10。要小翼说啊,担心5G基站的辐射,还不如担心一下紫外线的辐射呢!

揭秘手机5大“伪常识”,别再信以为真啦~

“伪常识”四:手机进水后加热烘干

手机进水不要慌,如今我们使用的手机都具有很强的密封性,只要不在水中长时间浸泡,水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手机内部的主板电路。可这个时候如果给手机加热,手机内部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主板凝结成水珠,反而可能会进入主板使手机彻底报废。手机进水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快擦干手机表面的水分,并将手机与干燥剂密封放在一起,静置一段时间。

揭秘手机5大“伪常识”,别再信以为真啦~

“伪常识”五:牙膏能修复手机屏幕划痕

坊间一直有说法称牙膏能修复手机屏幕上的微小划痕,这种说法认为牙膏中含有的硅物质和摩擦剂可以对划痕进行填补和修复。但事实上,牙膏中摩擦剂的硬度还没有手机玻璃屏幕的硬度大,根本无法起到打磨手机屏幕的作用。而且,手机屏幕划痕的尺寸一般都远大于牙膏摩擦剂颗粒的直径,摩擦剂颗粒难以牢固地填充在划痕中。所以,用牙膏修复手机屏幕是不可行的哦。

揭秘手机5大“伪常识”,别再信以为真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