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同时代的风云人物邓稼先和杨振宁,谁对国家贡献最大?为什么?

斗帝化马


其实,他们根本不在一领域,根本没有必要去做对比,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两弹一星: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们国家的两弹一星的元勋,可以说国防科技力量和他那些年在戈壁滩上的勤勤恳恳地研究是分不开的。他的主要成就其实就是在这些方面。

而说到贡献,其实就是对于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究。有了像邓稼先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成为了最早拥有原子弹氢弹的国家之一,这也是立足于世界的根基之一。有了这些就不需要担心被其他大国欺负了。

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

而杨振宁对于中国的贡献其实主要在教育事业上,他拒绝了马里兰大学45万美金的年薪,回到中国搞起了教育,前前后后投入了600万多美元,从80年代初至今,几个地方来回奔波,差不多也要有40年的时间了,建设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有一些实验室还是世界前列的水平,还在北大和南开建了研究院,并给教清华大学的学子基础物理学。

平心而论,就对中国贡献而言,杨振宁是远不及邓稼先的。

而他的学术贡献主要是来自于理论物理学,主要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宇称不守恒等十多个大发现。可以说,他在理论物理学圈是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之一。2000年,《自然》杂志把他排到了有史以来的物理学家的top20,这当中有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顶级物理学家。当然,必须要说一点的是和牛顿,爱因斯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因为这里题主问的只是贡献,很多人喜欢吐槽杨振宁回国晚,以及娶了年轻的老婆,所以不多说了。

所以,就对咱们国家的贡献来说,两个人其实都做了很多很多,远远大于一般人的贡献。但是客观地说,邓稼先的贡献更重要。而杨振宁主要是对理论物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钟铭聊科学


对于我国的贡献,邓稼先对于中国的发展贡献最大,1958年,我国准备搞原子弹,负责二机部的刘杰部长找到了时年34岁的邓稼先,说要“放一个大炮仗”,邓稼先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当时就同意了,在说服家人之后,他带着一众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踏上了去往核试验基地的路,这一去就是八年的时间,一直都待在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中,日复一日,从搭建场地,到组织人员学习,再到爆炸成功,邓稼先一直行走在第一线。

从1964到1984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邓稼先参与32次核试验,并且多次现场指挥工作,邓老为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做出的贡献,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

1985年,邓老因为直肠癌住进了医院,浑身疼痛不止,止痛用的杜冷丁从每天一次到严重时每一两小时一次,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临终之前仍关心着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叮咛在场的科技工作者:“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为了国防尖端武器事业奉献一生的邓老,我们应永远铭记他!

最后一言:无论是邓稼先还是杨振宁,他们都是对国家有着大贡献的人,放在一起比较贡献的大小,我感觉这是一种不尊敬伟人的行为,不值得提倡。


科学船坞


要说邓稼先与杨振宁二位哪个对国家贡献大,这就很明显的事了,肯定是邓稼先。

因为邓稼先在国内,其工作就是研究两弹一星,在当时中国刚解放,一穷二白受外打压的国际大环境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威慑力和知名度引响力,那个年代最缺的就是为国效力且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而邓稼先等海外科学家回国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为国家争得了难得的安宁环境。而杨振宁身在美国,在美国期间努力搞科研,在理论物理学方面造谐很深,引响巨大,为祖国间接地作出了一定贡献,在世界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家。

他俩人所从事的研究是不同的,一个是理论,一个是运用,在当时的中国国内运用科学很受欢迎,加之条件限制所以造就了一代杰出科学家邓稼先等是情理之中的,在现在改革开放,国家富强,国家急需大量各类人才,也是时代的需要。

所以,爱国奉献不分先后,不论你身在何处,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没有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祖国随时都欢迎一切有志的海外科技人员的荣归,携手并肩共创中华新的辉煌!


手机用户大地情怀


原子弹氢弹对中国国防的意义,自不必说。但是把中国没有被苏修美帝进攻完全归之于原子弹氢弹,则有失偏颇。一,中国当年虽然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但是数量和当量与美苏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到何况,在公园2000年之前,中国既没有能打到美国本土的远程洲际导弹,也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核潜艇也出不了第一岛链,根本对美国构不成威胁。那么请问美国为什么不打中国?二,中国没有遭苏修美帝入侵,主要原因:1.大国间战略对峙常有,而全面对抗甚至全面战争的可能几乎没有。冷战期间,美苏几乎没有发生过直接的武装冲突,古巴导弹危机,虽然差点爆发大战,但是双方最终互相认怂。因为谁都知道大国战争的后果。当然,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研制,让这种不可能变得更不可能了。2.中美,中苏之间除了意识形态上的互不相让,实际上没有战略意义上的利益冲突,完全没有爆发战争的必要。3. 美苏冷战,客观上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战略夹缝生存空间,中国领导人精明地抓住了这一点,尽管文革混乱了10年,依然让自己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试想当年,如果美国集中力量全面进攻中国,欧洲将面临苏联的巨大压力,有可能整个欧洲都处于苏联的炮火之下;如果苏联全面进攻中国,其欧洲方面将门户洞开,北约必将长驱直入。后来苏联国力衰退,中国又一次抓住机遇,和美国建交,创造了改革开放的外部战略环境,也乐观上才有中国的高速发展。


阿贵阿惠家农家乐


悟空问答要注意问题导向,如果把问题改成如何理解两个人对国家的贡献,就比较好。

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元勋,之所以认为他居功至伟,是他放弃国外优渥待遇,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面对技术封锁,居然拿下只有极少几个国家掌握的核弹制造,不仅仅是为国争光,而是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使处于襁褓之中的新生共和国有了镇国重器,树立大国威风。

杨振宁是物理界全球最受尊敬的大师级人物,回国后,无论是官方对他的肯定,还是他本人实际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也可以用居功至伟来形容。

邓、杨至交,佳话多多,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但令人奇怪的是,如今打开网络输入邓稼先,出来的全是各种溢美之词,而打开网络输入杨振宁三个字,则更多的是一些诽谤谣言或花边新闻,甚至还有许多恶毒的诋毁和羞辱之语。

杨老先生大度,对这些几乎都是置之不理,但作为网络公司,不能为了流量就让不明就里的网民任其诋毁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网络公司这样赚钱也是昧着良心。

大陆现在最缺的是基础学科带头人,这样的人本身就没有,杨老回来建了不少实验室,称赞的声音被杂音掩盖,十分反常。

是不是有人利用绯闻带路,糟蹋一个大科学家,然后产生负面效应,让那些在国外犹豫着想回国效力的顶尖科学人才产生心理负担,害怕这样的舆论环境,进而放弃回国念头,还真不好说。

邓稼先和杨振宁是从两个方向为国做贡献,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科学,技术看得见摸的着,普通人容易感觉到,而科学不是解决眼前问题,是长久之计。

要成为强国,不仅要拥有最先进技术,更要有引领技术的先进科学理论。

许多人研究日本诺奖现象,说是日本人尊重科学人才,可回到国内现实,又忘记了尊重二字,这才是应该值得反思的地方。


布衣吴新建


若论对国家的贡献,邓稼先是当仁不让,这位号称“中国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巨匠,用他的生命为13亿中国人撑起一张核保护,使中国安享了50多年的和平时光,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邓稼先当年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只身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耗尽毕生心血,这是什么,这就是爱国主义,是后人永远值得学习的精神楷模。

杨振宁最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华人科学家,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晚年,他回到中国,拿出自己的工资,为清华、北大建立实验室,并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与建议,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大学学子们上课,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

邓稼先与杨振宁没有可比性,一个是搞应用的,一个是搞理论的。但相对于对国家的贡献而言,邓稼先绝对超过杨振宁。


洛水清风


拿一个美国人和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做比较,谁对国家贡献大,真是可笑至极!!当年,祖国患难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海外学子排除万难回国为国家贡献“两弹一星”,而“姓杨的”却在那时加入美国籍为美国服务,为美国注入无法估算的科技成果,美国利用姓“姓杨的”投送的科技成果更加肆无惮忌地对中国进行围攻打压,遏制中国的崛起…——现在老家伙快死了要落叶归根就想到中国了,近段时间开始到处发动媒体炒作“姓杨的”美籍华人身份,鼓吹“姓杨的”为国家贡献,为“姓杨的”洗白当年在美国是在“为全人类服务”…无论如何美化和鼓吹“姓杨的”,都无法抵消他助纣为孽时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叫“姓杨的”滚出中国!!


手机用户82319616160



永远是学者


能够拿邓稼先去和杨振宁比的人,十有八九是觉得邓稼先比杨振宁值得尊敬。这里我要说的是:如果你尊敬邓稼先,就请不要拿邓稼先和杨振宁比。因为如果真的比较,邓稼先完全没有实力去和杨振宁一比高低。

六十年代制造原子弹的时候,国内并没有几个人知道邓稼先,包括后来原子弹造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没有多少人知道邓稼先。今天邓稼先在受众群中能够收获如此热捧,离不开杨振宁为邓稼先写的一篇叫做《邓稼先》的文章。在我看来,杨振宁是用心写的那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篇优秀的美文。也正是因为真实情感的迸发,那篇文章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邓稼先的事迹。相比较而言,氢弹之父于敏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就要远低于邓稼先,不能不说杨振宁的那篇《邓稼先》为公众认识邓稼先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杨振宁和邓稼先从小就是挚友,1971年杨振宁克服重重阻力回国访问,第一个要想见到的人就是邓稼先。在邓稼先生病住院期间,杨振宁也是从美国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寄给邓稼先。将邓稼先和杨振宁放在一起比较,是要割裂他们之间的真挚,这是邓稼先所不希望的。如果邓稼先能感知到有人做这样的比较,一定会阻止。

邓稼先是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杨振宁是搞基础理论的,基础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如果比较只是局限于对一个国家的贡献,这种比较是狭隘的。并且两个不同领域不同工作的人,他们做的工作是难以进行比较的。更何况他们的工作所产生的持久影响力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原子弹爆炸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让人感到震撼;而杨振宁在基础科学上的突破却是稳扎稳打。几百年后人们能够记住杨振宁的名字,邓稼先的名字可能早已淹没。从更持久的角度看,杨振宁的贡献会更大。


刁博


这样的提问不好。

不用說,也能够知道必然是几乎一边倒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一是对邓稼先先生的肯定,二是对杨振宁先生的否定。

他两人可以比吗?回答是完全没有必要。

正如历史上孔子对国家贡献大,还是老子对国家贡献大一样的提问,对现实有意义吗,完全没有。

邓稼先先生、杨振宁先生对人类、对高科技、对国家、对当今全世界社会进步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杰出的贡献,这就是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