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頭牌",現在只剩3個了

曾盛極一時的打銅街,如今只剩三位銅匠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百十年前的漢口花樓街,有一條非常有名的打銅街


打銅街出的銅活,幾乎無所不能。文具、玩器、日用品、祭器等,只要木頭、鐵、石頭或者其它別的材料能做的物件,打銅街的銅匠都能用銅打出來,且出的活無所不精。無論是臉盆、鎖具、香爐……用起來順手,看起來悅目。


那是往昔的輝煌,最近,潮妹花了一整天在花樓街走了一遭,卻只找到了三位銅匠。


1

受訪人:胡家全

堅守祖輩銅貨鋪,他可能是最後一個了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在滿是美食小吃的花樓街,突然遇到一位老師傅站在店鋪門口,認真地看著自己的報紙,彷彿身後花樓街清晨的熱鬧非凡,是另一個世界。



曾三代祖傳,如今卻成了唯一會打銅的了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胡師傅一家幾代人都是打銅匠,這家名為“胡祥興自造銅貨作坊”的銅貨鋪,已經在花樓街開了34年了,也是武漢為數不多至今仍在打銅的店鋪。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胡祥興是我伯伯的伯伯,”十幾歲就開始接觸打銅的胡師傅,現在是家裡唯一還會打銅的人,也可能是最後一個了。


“我屋裡爺爺和父親都是打銅的,伯伯也是。 現在家裡沒有人在做了,基本上就剩我還在打銅了。以後花樓街拆了,我也不做這個了。



有些打銅工具比老師傅年齡還大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這間鋪子裡,完整地保留著打銅需要的各種工具。地上這些零散的工具,把原本只有幾平方米的小店,堆得滿滿當當的。光錘子就有二三十把,打銅的鐵砧“年齡”比胡師傅還大。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胡師傅向我們展示鐵錘上刻下的年號



最暢銷的竟然是‘捂腳壺’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除了日常用的鍋、碗、暖手壺,鋪子裡還有他打的一組供器,是他打了半個月才全部完成。胡師傅自家用的一些生活品,也都是自己打的銅製品。胡師傅說,現在擺件做的很少了,燒水壺做的比較多。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胡師傅說,一般都是將銅片在家裡煅燒後,在店裡打。一個壺要做一天半到兩天,“我不能只做一個,我要做一次才划得來,一批起碼要做7個,不然工時就浪費了。做完,我基本上要一個星期吧,不像流水作業那樣。”


胡師傅還說,現在上好的紅銅銅料純度可達到99%,而且大小均有,不用再像從前那樣反覆捶打很久。但銅器的整體質量卻無法與過去相比,因為打銅需要的溫度超過1000攝氏度,現在的煤,燒不出那麼高的溫度。胡師傅說到這些時,口氣倒還算釋然,“畢竟現在都不用煤了”。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一般都是捂腳壺(熱水壺)賣得很俏一個水壺280塊。灌水了放到被窩裡面,非常環保啊,第二天早上水還是熱的,還可以洗臉啊。”


“現在還有人用熱水壺?”說完,我們相視大笑。胡師傅見我們笑了,連忙說,“年輕人也用啊!”末了又加上一句,“年老的人也用啊。你們年輕人喜歡買那種塑料的、橡膠的暖寶寶,那就用個幾年。買這種,夠你們用的撒!”



有人開網店,賣火了他的銅器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我們在胡師傅的店裡待了半天,也沒遇到一個客戶,確實印證了現在還在用銅器的人很少了。或許,現在的生意大不如從前,也是這門手藝瀕臨失傳的重要原因吧。胡師傅說,有個姓杜的年輕人,把他的東西加工後在網上賣,生意不錯。


我們聯繫到了那位姓杜的年輕人,為了呈現手作的價值,他在網上開了一家叫

“觸造TOUGE”的店,賣一些手工製品,胡師傅的銅器,只是其中一部分。


他說,“一些熱衷手工製品,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人才會購買銅器。”一款黃銅盤是他網店裡賣得最好的銅器,因為使用比較廣泛。胡師傅是跟他最早合作的,也是武漢唯一的一位合作者。


離胡家全師傅的銅貨鋪大概100米左右,還有一家李記金屬店經營銅貨,店主李師傅打了幾十年的銅,是我們此行採訪的第二家。


2

受訪人:李師傅

即使來錢慢,我還在堅守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20歲時就開始跟著爸爸打銅的李師傅,今年已經60多歲了。提到這門手藝的傳承,李師傅說,“我兒子看都不看,他覺得划不來。別的錢來的快些,這來得慢些。”


問及他自己的想法,也跟胡師傅一樣,“房子拆了就做不成了,那(手藝)肯定斷了,家裡人各忙各的。”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李師傅的鋪子開在巷子口,門朝巷子裡開,路過時看到的不是門頭,而是牆裡露出來的一堆銅器。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同樣是只有幾平米的小地方,塞滿了各種銅器和工具。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李師傅坐在小板凳上,看著《經視直播》。平時沒生意時,這是他唯一的娛樂方式。聽到我們的來由後,李師傅很自豪地說,他以前還上過電視、報紙呢。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除了銅器,電焊、鋁器、鐵器李師傅都做。有些鍋底壞了的也可以補,有時候還會修理壞掉的高壓鍋,有點技多不壓身的意思。“以前買銅器的人多,現在基本沒有了。”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不鏽鋼、鋁製品的東西多了,而且都流水線生產了,誰還來買銅器。”李師傅說,曾經想過打造些精緻的銅器收藏品,也許會有人願意收藏,最終無奈放棄,“客人要求太高了,我們這些做銅器生活品的,達不到。”李師傅說得很坦誠。


李師傅還告訴我們,一些患有白癜風病的病人,常常是特意找到他們買銅器。因為患有白癜風的病人體內缺銅,用銅壺燒水,銅鍋炒菜,可以補充體內的銅,銅器生活品,必不可少。“還有一些中藥店,會買銅製的藥盆碾碎藥材,因為銅的穩定性好,不會氧化生鏽。”


3

受訪人:李師傅的弟弟

新一代的打銅匠,新生存方式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李師傅的對面有間更大的店鋪,是李師傅的弟弟開的。今年48歲的小李師傅,似乎是這裡最年輕的打銅匠了。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同樣是十幾歲就開始學打銅的小李師傅,理念要更先進點。除了打銅,他還適應時代,做一些電焊、不鏽鋼、門窗等的生意。閒暇時,他喜歡看看股票一類。


但,問及是否會讓下一代能傳承打銅手藝,小李師傅的回答跟前兩位師傅也無差別,“他們不學”,下一代有下一代的生活方式。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這間相對大很多的店子裡,掛了一牆的銅器,大大小小品類多樣。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燒水壺、火鍋、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小李師傅總結得非常精闢,現在使銅器的人用都是“缺銅元素的人,再就是懷舊的人。”


淚奔!漢口花樓街曾經的

除了店鋪更大,小李師傅店裡還有一些小型機械,它們似乎也從側面彰顯著,純手工藝品的時代,已經慢慢遠去。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適應當下的潮流了。


打銅街上叮叮噹噹的打銅聲,只有作為城市記憶,偶爾從城市歷史文化積澱的深處,才被人們回憶起來……而這些手藝人身上的那股精氣神兒,卻已經無人追尋。


有人說,讓老手藝結合現代文化,二次加工後再放入市場,一定會更受青睞。但,隨著這些老手藝人的消失,新生代們已經不在意這些老傳統了,即使真有人有心想學,也只怕沒了去處。歸根結底,老手藝們,還是需要更多的媒體宣傳,和更多外在力量的扶持。


沒準,有天,你的小孩也會發現,原來“湯婆子”比暖寶寶更環保、更好用呢?講真,臨走的時候,我一度很想給我奶奶買個銅水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