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是現代有廣泛影響的中國畫家。前期以仿石濤亂真而聞名,汲取八大山人、漸江、石溪、陳老蓮、青藤、白陽諸家,繼而上溯唐、宋、元傳統,攝取各家以及敦煌壁畫之長,後又至海外廣開視野,因而博觀厚積,漸人佳境。暮年又融會中西,糅合古今,創“潑墨潑彩”法。他天資過人,才華橫溢,不可羈絆,加上刻苦的實踐,最終成為現代畫壇上最具影響的中國畫大家之一。他工詩詞,精鑑賞,擅山水、花鳥、人物,兼能書法、篆刻,對畫史畫論也有深到研究。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蒼山秀美圖》

1954年(五十六歲)起遷居巴西聖保羅八德園,在“八德園”探索“潑墨潑彩”法,從他較早印出的這類創格作品均可說明這一點。

從深厚傳統變格成為他畫風的重大突破,一洗依傍,別開生面,一般都認為他“潑墨潑彩”法是值得重視探討的。在此變格之前除仿、摹古人一類作品外,大多作品也是有自己的面目和筆墨特點的。其氣度恢宏,酣暢淋漓,筆墨上有內涵,體現出他深厚的功力,和他對中國畫“理”、“法”深入的鑽研,對畫面上點、線、面、體、流動節律的善於配置有密切關係。他的山水畫常顯現出筆意融和,富有藝術感染力(早期也常見有筆墨單薄的作品),有時以仿古的名義實際上也是一定程度上自出機杼,表現出瀟酒隨意的風神來。如他《秋山訪友圖》即是一例,絕非“缺乏個人面目”之作。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策杖看山圖》

中國山水畫重在意境創造,講究以心靈去感受客觀現實,不同筆墨手法的運用,都“須以神遇,不以跡求",“不徒以形似為能”。張大千汲取名家之長,如石濤的溼筆濃墨、石溪的渴筆皴擦、龔賢的漬墨積染、漸江的簡筆淡墨、程邃的渴筆焦墨、戴熙的以擦代皴等等。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仿石濤山水》

《秋山訪友圖》上款曰“用二石法寫之”,即將石濤、石溪二家之法融合形成自我的藝術語言。石濤佈局靈變,筆墨恣肆,意境多蒼莽新奇;石溪構圖茂密,長於幹筆皴擦,筆墨蒼鬱渾厚。

張大千此圖運用虛實隱現的空間處置,形成畫面兩大“色塊”,空靈處以石濤慣用的虛蒙中突現小人物點綴的手法,山間有曲徑通幽,至巒頂房舍錯落處。嶺頭小雜樹皆豎筆為幹,或介字點葉,或圓點成叢,形成一片小樹林。左下角岩層上突兀介字葉樹,圓渾狀形態和上端左、右巒頭有一種自然統一的節奏、韻律,這都是畫家造型上主觀能動性發揮,成熟駕馭構圖能力的表現。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秋山訪友圖》

此圖筆墨上,近處石法用筆濃重粗獷,漸遠筆致枯松隨勾隨皴,皴擦相間,筆墨處理有種蓬鬆靈動的趣味,以石濤之“溼”和石溪之“幹”,相輔相成,對比中求調和。借鑑前人理法而自抒性靈。

張大千山水多姿多彩,變幻難測,或“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刻意求精;或“潑墨粗簡,迅筆立就”隨意抒寫,善於博採眾長融會變法,筆法純熟,有得心應手、輕鬆自在之感,但又極重視神韻意境的傳達。張大千講過“畫家自身便認為是上帝,有創造萬物的特權本領。畫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陽就可以出太陽;造化在我手裡,不為萬物所驅使,這裡缺少一個山峰,便加上一個山峰,那裡該刪去一堆亂石,就刪去一堆亂石,心中有個神仙境界,就可以畫出一個神仙境界”(《畫說》)。主張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一定要在像與不像之間”。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仿石溪山水》

張大千除潛心傳統“師古人”外,未間斷過深入現實“師造化”,至黃山、華山、雁蕩、峨眉、青城以及海外名勝遊覽、觀察寫生。《秋山訪友圖》雖不是某景命題之作,但佈置景物如峰巒、叢樹,及雲霧虛實,形成的整體黑白效果多體現出自然的悠趣,以這樣手法豐富畫意,富有現實趣味。圖寫“秋山訪友”,“訪友”以人物顯示畫意,欲登山而回首觀雲霧;秋山以赭色渲染,是傳統中慣用的一種著色法,如青綠以表“春意”那樣。墨、色相協,以赭色來形成畫面的主調。感其和諧、明快又沉著文雅,有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審美效果。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碧澗行吟圖》

張大千山水中常善用赭調來強化“秋山”意境,並攙和“二石”筆墨。如八十一歲時寫《秋山懸泉圖》題雲:“千山渴雨秋如赭,叢木含風暮色蒼。剪取銀河天一尺,石溪流繞復清湘(石濤)。”“擬石溪石濤兩家合寫",也是融色墨而重筆意之作。《秋山訪友圖》和他60年代初創“潑墨潑彩”法,“以機趣勝,不拘理法”畫格有所不同,但所流露的磊落瀟灑的氣息卻是一致的。

觀《秋山訪友圖》感到張大千山水畫十分重視意境美的創造,此圖不論構圖、筆墨、設色包括落款等,都環繞著”立意”,故而形式與內容頗感協調完美。相反,就如王國維評姜白石詞所說“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了。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山居圖》

張大千此圖畫意情景、筆墨處理,有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徐悲鴻曾經講,“徒知大千善摹古人者,皆淺之乎測大千者也"(1936年徐為《張大千畫集》作序)。雖然序稱他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等語有譽人太過之嫌,但這兩句話講的倒是頗為恰當的,今觀賞《秋山訪友圖》也有此感。從此圖筆墨造詣看,也可體現張大千是從摹古入手,基礎深厚,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正如他自己所說“初學必循規蹈矩,熟練後應不拘成法,發揮個性”。因為他臨摹功力深,故傳統筆墨技法掌握多,是他過同時代畫家之處。他認為畫到最高境界“作畫無中西之分”,張大千作品中,不僅是“潑墨潑彩”法,如重感性直覺,汲取借鑑西畫手法《秋山訪友圖》中也一定程度上有所體現。但始終保持鮮明的民族特點,即骨法用筆書寫性要求和表現物象的神韻重在內質。

從摹古入手打下深厚基礎,然後融化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張大千

張大千《秋風舊痕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