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中,德国为何先进攻了苏联而不是英国呢?

荼蘼未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事实上,德国当然是先进攻的英国。

希特勒计划了海狮计划,入侵英国。

海狮计划要求德军陆军登陆英国南部地区,迅速挺进攻占伦敦。随后,德军扫荡英国剩余地区,赶在别国(主要指美苏)可能干预前,打垮英国。

英吉利海峡说宽不宽,说窄也不窄,必须使用舰队才能运输大量德军入侵。

但如果不能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再强大的舰队,包括英国战列舰编队,也是无法在海峡活动的。

所以,英国和德国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不列颠空战。

主题只有一个,争夺英国上空的制空权。

当时英国情况危急。

英军的主力,也就是30多万精锐的远征军,刚刚在敦刻尔克逃回英国。虽然士兵都撤退回来了,30多万大军的装备丢了个精光,同时英军士气低落。

当时英国本土只剩下780门火炮、160门反坦克炮和200辆坦克。用这点装备去对抗精锐的德军,简直是痴人说梦。

英国空军也在法兰西战役中受到了很大损失,损失了约1000架飞机,牺牲了435名富有经验的飞行员,这占到英国空军三分之一的实力。


况且,德军当时占领法国,控制整个南欧,士气空前高涨,正是锐不可当的时候。

而英国本土的面积狭小,不具备什么迂回和持久战的空间。

只要百万德军登陆后强攻,英国人就很难招架。

更关键的是,英吉利海峡最宽不过240公里,最窄仅有34公里。

德军一旦登陆以后,补给和兵员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英国,没有什么跨海作战的后勤问题。

所以,如果英国空军被打败,德国必然大举登陆,那么英国就可能亡国了。

但是,空战持续了3个月,最终结果是德国空军不能够取得制空权。

从7月到8月,德国空军对英国空军进行消耗战。

英国空军实力较弱,在不断的战斗中消耗殆尽,眼见就要垮了。

然而,英国空军绝地反击,突然在1940年8月25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指示,英国空军出动81架轰炸机空袭柏林。

虽然轰炸效果平平,却大大震撼了柏林平民,动摇了人民对纳粹的支持。

希特勒为了挽回民心,转而放弃和英国空军继续消耗战,转而轰炸伦敦以报复,进而扩大到英国的主要城市。

这样一来,英国空军等于就获得了宝贵的恢复期。

直接德国空军的目标就是英国空军,几乎将英国空军挤兑垮了。

德国人转而轰炸英国大城市,虽然炸死了大量平民,却让英国空军缓了一口气,得以迅速补充和恢复,免于灭亡。

而对敌人的大城市进行战略轰炸,不是德国空军的特长。当时德国空军是一支以掩护地面为主的空军,轰炸机的弹容量不大,战斗机的航程很短,不能为轰炸机提供足够的保护。

最终3个月时间,德国损失1887架飞机,英国损失1547架飞机,但德国有4074架战机,英国只有1963架。

所以,实际上英国的损失更大,差点就要拼光了。

另外,在空袭中英国被炸毁的房屋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

可见,英国损失也大得多。

但从10月12日,希特勒认为德国空军难以消灭英国空军,如此消耗会影响入侵苏联。最终,希特勒决定将“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实际上放弃了在英国登陆的计划。


萨沙


二战德国望洋兴叹,英吉利海峡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打败法国后,德国立马将矛头转向英国,本来觉得是唾手可得的,但无奈德国海军太弱,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恢复过来,最后只能拼空军,无奈不列颠空战失利,损失惨重。最终无奈的德国只能用潜艇狼群对英国执行封锁,一直到1943年英美联合连发并大量装备声呐以及雷达后,德国狼群也失效了!

二战德国有些所向披靡了,前期是兵锋所至战无不胜,1个月瓜分波兰,39天拿下法国,整个北欧基本就是军队开过去接收,反抗都非常少。又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且在北非和巴尔干半岛也是将英国为首的部队打得节节败退,英国陆军幸好在敦刻尔克大逃亡中撤了回去,但同样损失惨重,这一时期的英国根本没有反击德国的可能性!

但英国有着世界第一海军作为后盾,这就是他强大而依仗,那时候的英国还叫大英帝国,虽然陆地上反击德国已经不可能,但是在海上德国根本没有嚣张的资本,德国海军可谓是相当弱小,欧洲大国海军最弱的是苏联,倒数第二的就是德国,要想突破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本土,首先得问问英国强大的海军同不同意。

虽然希特勒制订了登陆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但是希特勒自己知道那只是吓唬英国民众的,贸然行动只会让全部德国官兵在英吉利海峡喂鲨鱼了。德国此时的潜艇部队其实也不是很强,但是这些深海杀手们在邓尼茨的调教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即便如此潜艇也不能用来运兵过去吧!

最后德英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中对决,也就是著名的不列颠空战,目的就是要逼迫英国投降。但是很遗憾,虽然空战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是相比来说德国空军损失更大。彼时的英国已经有了警戒雷达,而且是主场作战,依靠雷达的指引英国总能利用信息优势达到局部以多打少的场面,不列颠空战英国成果战胜了德国。

德国损失非常惨重,特别是飞行员的损失,一旦德国战斗机被击落就意味着,要么牺牲,要么被英国俘虏;而英国飞行员相反可以通过跳伞逃命并在此驾驶飞机作战,最终希特勒不得不放弃英国,采用潜艇的狼群偷袭来封锁大英帝国的资源!

虽然这个时期的英国没有任何反击能力,但自保足以。德国最终明白了这一点,这样和英国这么无休止的耗下去除了损失更多的飞行员和战斗机外,其他没有任何办法。既然英国没有反击德国的可能,于是希特勒开始将目标放在了防御松懈的苏联身上。

这时期的苏联领袖斯大林正在搞轰轰烈烈的大清洗行动,因为与德国有互不侵犯协议,防御相当松懈。整个苏联的军队从上到下进行了一场大清洗,军官层被清洗了2/3,甚至4个元帅清洗了3个,苏联军队人心惶惶,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特别是与波兰战争、苏芬战争,苏联军队那三板斧被德国看看清清楚楚。

果然战争初期德军进攻凶猛,相反苏联一触即溃,仅仅第一年就消灭了苏军400万军队,如果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突然参战,突然为苏联雪中送炭运来了大批的救援物资,并且团结各国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否则个人还真不看好苏联能够扛住德国的进攻!

苏联军队胜在美国支持,物资充沛,兵源充沛。其实即使到了后期,苏联军队的战斗力都是远逊色于德军的,世界上王牌飞行员前100、王牌坦克等等基本都是二战德军包干,哪个不是在苏联战场打出来的骄人战绩?只是越往后德国资源和战争潜力不足,如果德苏单挑,恐怕后果难料!当然英国也就借此苟活了下来。


狼烟火燎


随着希特勒在二战中昭然若揭的野心爆发,整个世界陷入战争泥潭中,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地保全自我,不是少则几十万的出兵,就是动辄上百万的激战。

1941年德军出动了550万军队,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在这上百万的军队中,只有400余万属于德军,其余都是意大利、罗马尼亚等附属国。但此时德国后方还在与英国激战,无法集结所有兵力攻打苏联,希特勒为何会放弃英国转而对付苏联呢?

第一,英国当时的军事力量较强,更是由于英国四面环海,致使德军的闪击战和坦克大军毫无用武之地。在此情况下,德国空军选择大规模轰炸英国,迫使英国主动求和,但英国根本不理睬德军,积极反击迎战。心急的希特勒决定出动潜艇部队封锁英国的航路,阻断海外殖民地向英国战略物资的运输。

第二,因为美国对英国的援助。美国当时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想让德国单独称王,开始大规模地援助英国。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直接下令美国海军舰艇为商船护航,这让希特勒怒火中烧,但又不敢招惹这个世界头号强国。

希特勒想到德国想要登陆英国,但又惧怕自己与美国开战,而德军目前的物资储备还不足以和美国抗衡,苏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德军如果占领了苏联便可以大胆地进攻英国。

第三,苏联正处于大清洗运动时期,国内动荡不安,军心不稳定,战斗力不集中。在苏芬战争中,苏军表现得一败涂地,刺激到希特勒更有信心攻打苏联了。

德国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之后,通过这个计划的实行马上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虽然由于苏联的防守和俄罗斯的严寒最终莫斯科没有拿下,但是苏联的损失依旧是惊人的,但这个计划的失败导致苏德之间陷入了持久战,德国也因此陷入了被动。


王铭苇


事实上是德国先攻击英国的。1940年。法国沦陷,英国军队被赶回了他们的英国本土。这时德国人就商量到什么时候在英国登陆,事实上英国的海峡是非常非常窄的,有最短的才到30km。可是当时德军用的都是闪电战术,闪电战术必不可少的就是快速前进,还有装甲车等东西,这些东西非常重,必须用在用军舰或者登陆艇才能印上去。要满足这些条件必须要取得制空权,不然再多的军队。,即使是几百万军队也有可能被英国的轰炸机还有战斗机给打回去。英国和德国的空军就在英国的海家之间取得制空权,打的德国是损失了1800多架战斗机,英国是选打下来了1500多在战斗机,可是德国本来有4000多战斗机。英国就1900战斗机。英国还是损失较大差一点就打。这使德国人就想轰炸英国的一些城市,让他们战斗机无法起飞,这一做法儿让丘吉尔非常生气丘吉尔上英国空军去轰炸德国的首都柏林。这就让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延迟了,于是希特勒为了尽早的攻击苏联,下令不再把轰炸英国的计划推迟到一月份。


用户1048997729954


1、德国空军的航程有限,最大飞行半径还不足以完成护航轰炸机攻击英国本土,德国的轰炸机机群往往是在没有战斗机的护航的情况下完成轰炸,德国空军开始是白天轰炸,由于损失过大后来改由夜晚。但是此时英国人发明了雷达,在德国空军在法国起飞之后就能被英国军方发现而可以及时起飞战斗机拦截没有战斗机护航的德国轰炸机。德军损失惨重。

2、德国的闪电战战术的物质基础是先进的超强机械化部队,而海军却没跟上他的机械化步伐,所以他的闪电战就无法施展。

3、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发明了海狼战术,以潜艇攻击英美舰艇,试图切断美国到英国的海上供给线。美国开始损失惨重,后来改成大量船只一起结队航运,损失率骤降。美国人为英国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援。

4、苏联的资源丰富且紧邻德国,如若占领了它,德国就会实力大增。

5、若占领了苏联,东可和另一个法西斯—日本联系,从而使轴心国的联系加强。

6、《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蒙住了斯大林的双眼,希特勒在派了外交官和间谍摸清斯大林的态度后紧锣密鼓的实行了巴巴罗萨计划,而苏联丝毫没作准备,这更加坚定了希特勒攻打苏联的计划。


徐_钟


这个属于,对历史的了解太有限了吧。无论是那本历史书,都介绍一个事实,德国入侵英国失败在先,进攻苏联在后。

一九四零年六月,法国投降之后,德国的对手实际上就只剩下一个英国,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之后,在1940年8月,德国对英国进行了一场发动了大规模的空中战役,试图通过轰炸对英国屈服,这一战役在历史上称为:英伦之役。

这场战役是英国与德国当中通过空中力量进行较量。这方面德国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到了十月份呢,德国就已经自己承认失败了,在这种背景之下,德国已经没有机会通过空袭去迫使英国屈服,而且德国当时也没有能力登陆英国。

在这种背景之下,德国不得不放弃了有关的作战计划。开始执行对苏联的作战方案,这就是后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人的优势在陆地之上,而不是在空中与海上。在1940年,英国的海军力量还是很强的,空中力量也也不错,德国不可能越海作战,才考虑到了进攻身后的的苏联。


麦田军事观察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回答这个题目,是因为德国进攻不了英国。

实际上,二战时期的德国面临着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的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攻打英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德国与法国一样,都是传统陆军强国,但是海军不行。而英国则是强海军而弱陆军。要想跨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而这点事德国所不具备的。

实际上,德国是先进攻英国再进攻的苏联,只不过没有派出地面部队进攻英国,而是派出了空军进攻英国,这就是德国的海狮计划。只不过海狮计划并不成功,当时英国装备了雷达,能够随时知道德国空军的动向,而德国没有做出雷达,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

在损失了大量的作战飞机后,德国的空袭对英国不在奏效,于是希特勒才放弃了进攻英国,转而进攻苏联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