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多元聚力塑造“红色生态”

建设全科网格,融汇整合综治、城管、安全、消防、计生、民政等多方资源,让服务力量真正沉入到居民生活之中;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优势,让社会治理更加智能化。

近年来,滨城区彭李街道在社会基础治理方面大力创新,探索出了“网格+网络+数据”的“全科网格”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科网格”模式已经成为了滨州市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亮点,彭李街道办事处的创新步伐却并没有就此停止。有了健康的体魄,必须还要有强大的灵魂。针对基层党建一直存在的组织组建难、党员管理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成效体现难等普遍问题,彭李把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凝聚街道、社区、社会多方力量,“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服务辖区群众。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不仅快速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开展,更为“全科网格”注入了“红色”灵魂。

吹响“红色集结号”,在网格内凝聚“红色力量”

彭李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拥有各类居民小区180个,驻地市直单位67家,区直单位61家,安全环保重点监管企业23家,物业公司120家,社会组织26家,总人口15.8 万人,党员12848名。

庞大的居民数量,众多的单位、企业,为街道的党建工作、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换个角度看问题,换种思维想办法。

彭李街道按照“互联网”思维,一方面把社区、居民、单位、企业都看作“全科网格”的用户,网格内的所有工作都按照“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另一方面,社会治理的对象同样也是社会治理的资源,彭李街道借助网格组织架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整合融汇各个部门、单位、企业、物业等资源,形成了“联社联亲,入网入心”的社会治理体系。

以“全科网格”的三个网格层次为基础,彭李街道吸纳社区党员干部、居委会“两委”成员、“双报到”单位党员、小区楼道长、党员志愿者担任兼职网格员。结合党建工作,建立了“小区党员+业委会+物业”兼合式网格党支部,形成“社区综合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楼道长”的四级网格组织架构,明确网格员、党员职责,加强网格员、物业、业委会、小区党支部的联系,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任命“穿警服的副书记”,由社区民警警担任社区副书记,网格警下沉入社区和网格员一起处理网格非警务110。

此外,发挥辖区海燕社工、中海义工等志愿组织及1余万名志愿者的作用,将社会组织成员纳入网格支部,根据网格内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落实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治安民警等多方资源进驻网格,实现社区党委引航掌舵、驻区单位积极参与、辖区群众深度融入的共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多元聚力塑造“红色生态”

吹响“红色集结号”,在网格内凝聚“红色力量”

首先是党员活动小阵地。辖区内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利用小区物管用房、社区腾退功能用房、国有闲置铺面,为兼合式网格党支部搭建起网格党群服务站,就近为党员群众提供咨询和服务;开展“网格先锋”党支部、“网格先锋”共产党员评选,表彰在网格化党建推进过程中的优秀党员和党组织,并予以物质奖励,不断提升“党建点亮”的积极性。

其次是共驻共建小阵地。彭李街道充分发挥48家市直单位、13家区直单位“双报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共驻共建项目。目前确认共建项目159个,开展政策宣传活动、科普教育、健康义诊、微心愿认领、送文化进社区、送体育设施进社区、送培训进社区等服务活动48次,带动基层活力,丰富居民生活。

最后是移动互联小阵地。基于“全科网格”的大数据平台,彭李街道配套制作了4款不同的手机 APP。其中“网格通 APP”由辖区的各类网格员使用,方便网格员收集、上报、解决事件;“居民通 APP”由辖区居民注册使用,主要为辖区居民提供业务咨询、问题反映、活动问询、事件上报等功能。而“督查通 APP”和“物业通 APP”,使用主体则分别为街道班子成员和辖区各小区物业及业主委员会,用于督查各项上报事件的解决、办理情况和更新辖区各小区生活设施、维修改建、水电暖气等信息。

“党建点亮网格”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小阵地有效运转、交互作用,大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红色力量”与广大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地贴近在了一起。

【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多元聚力塑造“红色生态”

打造“红色服务站”,在网格内发动“红色引擎”

生活多“红色”,城市更温暖。彭李街道办事处“全科网格”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谐、促进发展。

为了更快、更好地达成目的,彭李街道在辖区内大力组建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商户驿站等三大“红色服务站”。

在建设过程中,“红色物业”突出一个“联”字。联合街道120家物业公司,成立街道物业联盟,在商业小区成立“红色物业”,将物业公司、业委会中的党员纳入网格党支部任职,无党员的物业公司将积极发展其负责人为“红色服务”积极分子,形成“党组织+物业+业委会”的三方共建共治模式,提升小区自治自管水平。

“志愿服务队”突出一个“全”字。以“红色物业”党组织为核心,采取“1+1+N”的人员构成模式(1名业委会委员、1名党员骨干、N名小区志愿者),组建儿童创智、文明劝导、治安巡护、环境保护、矛盾纠纷调解、安全应急等多功能志愿服务小组,开展日常自治自管活动,实现自治服务“全覆盖”。

“商户驿站”突出一个“管”字。成立网格街区党组织及商户自治委员会,通过党员引领引导沿街商户共同参与城市管理,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充分发挥广大商户和市民的城市“主人翁”作用,实现了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民生服务的有机融合,不断改善街区环境容貌与公共秩序。

依托不同形式的“红色服务站”,红色服务真正送进了社区内、居民生活中、商户运营过程中,确保了“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确保了整个街道的和谐发展。

【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多元聚力塑造“红色生态”


【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多元聚力塑造“红色生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