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赵云出生地到底是河北石家庄元氏县境内还是石家庄正定县境内?

曼曦妈妈梦幻之家


这个不用争,1958年毛主席在天津会见时任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候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至今这句话还刻在县常山路的牌楼上,成为正定标志性建筑。毛主席喜欢看三国,也喜欢研究历史,他老人家的话,不会错。

另外毛主席还说到:“都说一吕二马三典韦,我看应该是一吕二赵三典韦…”。从此,三国武将的排名,赵云替代了马超的位置,排到第二位啦。



装个涡轮出气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常山真定是古称,对比现代地名,常山是石家庄市,真定是正定县,但因古今行政区划变更频繁且复杂,赵云出生地略有争议,有人说是元氏,有人说是正定。

关于赵云的籍贯出生地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

《三国志》是正史,记载言简意赅,“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

《三国演义》是演义小说,稍微详细些,“云出寨迎接,待以宾礼,置酒共饮,纳了印绶,酒至数巡,范曰:“将军姓赵,某亦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将军乃真定人,某亦真定人,又是同乡。倘得不弃,结为兄弟,实为万幸。”

正史和演义都明确记载赵云是“常山真定人”,这点毋庸置疑,关键在于古代的“常山真定”到底是今天的哪里?一说是石家庄市正定县,一说是石家庄市元氏县。


首先说常山郡,古代的郡相当于地级市,常山郡大体相当于现在的石家庄市。

但古代郡下辖县,如同现代地级市下辖县区,而且郡治(相当于市政府)所在地设在下辖某个县,中间可能还会变化,常山郡就是如此。

在历史上,常山郡下辖县至少包括了元氏(今石家庄市元氏县)、真定(今石家庄市正定县)两县,两县都曾作为常山郡治所在地,虽然真定曾有一段时间脱离常山郡,但大多数时间是隶属常山郡管辖的。


西汉初年,置恒山郡,郡治设在元氏故城。

文帝元年,文帝刘恒避讳将恒山改名为常山。

从西汉到三国,常山郡(有时设常山国)治一直保持在元氏故城,长达450多年。

晋代是一个关键时点,常山郡治由元氏迁至真定,《三国志》作者陈寿生于晋代,著书时是常山郡郡治已是真定,他自己很清楚。


如今存在元氏县和正定县对赵云籍贯出生地的争议,认为赵云是石家庄市正定县的很容易理解,因为“常山真定”就是“石家庄正定”,但也有人认为三国时期常山郡治仍在元氏,赵云对外介绍时只说了是常山人,而晋代时常山郡治已在真定,《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时就把赵云的籍贯出生地写成了“常山真定”。

可以肯定的是,赵云是常山(石家庄市)人,在古今名称比较混乱的情况下,赵云可能出生在元氏,可能出生在真定,也可能出生在临城,但就现有记载来看,赵云就是出生在常山真定,也就是石家庄市正定县。


亲爱的朋友,特别是河北的朋友们,你们认为赵云出生地“常山真定”到底是指石家庄市的正定县还是元氏县呢?欢迎发表高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我认为是元氏,元氏有个常山郡故城,里边有个赵子龙墓,据说赵子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只不过正定比元氏注册的时间早点,而且正定有领导支持,元氏那时候还没有重视起来儿,让正定抢了先



熊猫Bi


元氏县不屑于争抢一个虚构人物,元氏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从未迁址,战国时期,元氏县原为中山国,后被赵国所灭,被赵王赐给公子元做封地,因此得名元氏县,西汉时元氏为恒山郡,汉景帝时期避文帝讳,更名为常山郡,汉景帝时称为常山国,西晋时期常山郡治迁往真定。

元氏县飞龙邑(今封照村一带)公子元母亲的娘家。

元氏县封龙山(进山口南佐镇龙池村~至今不收门票,来去自由)封龙山原名飞龙山。

汉代李躬,唐代郭元振, 姚敬,书院开创者宋代名相李昉,先后到此开学讲学,元代李冶著作闻名于世的《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更吸引了无数名人名仕来此游学。

可惜的是,今人不知古代事,更不明自己家乡曾经那样的辉煌,小时候书院里被毁的讲台,山包上的凉亭,凉亭下那些环绕在山坡上一环又一环直至山脚下的读书幢,和那一簇又一簇的石榴树,也都不见了踪影,现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建筑和艳俗的绿化,没有了之前的神韵和自由,耳不闻书声,入眼俱是铜臭,传承似乎就此断绝…

我们要继承的是精神?还是名声?

他们把书院翻修了,却不是让孩子们用来读书,读书要到几十里外的乡里。

悲哉!痛哉!呜呼哀哉!


大风如歌


在《三国志》中,有赵云常山真定人的说法,这就需要弄清楚2个问题,1.《三国志》属于什么性质的书;2.弄明白常山真定在哪里?先说第一个问题,《三国志》成书在晋,据三国纷争大约50年左右,是有史书价值的,它的一些记载是比较可信的,而《三国演义》则不同。这好比现在说70年代的事情一样,不会出现大的错误。第二个问题,常山郡在哪?真定又在哪?三国时期常山郡治所在石家庄市元氏县的故城,而归属常山郡的真定则位于滹沱河南岸的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村,70年代在此还存有大段的城墙遗址。后来常山郡治所由元氏县的故城迁往了真定, 从而真定成为政治文化中心,时间达130多年之久,而后真定由滹沱河南迁往滹沱河北,清朝雍正登基,为避讳改名正定。常山郡治所还曾短时期迁往安乐垒。由此分析,赵云可以说即是元氏县人,也是正定县人,又可以说即不是元氏县人又不是正定县人,这好比现在一个人是赵县人,那么在外就会说我是石家庄赵县人一样,石家庄就是彼时的常山,赵县就是彼时的真定,你能说这个人不是石家庄人?这个人不是赵县人?显然不能。为什么说即不是元氏县人又不是正定人呢?因为这是又一个更具体的一个问题了,赵云的家乡的确是在长安区的东古城村即当时的真定,所以现在的元氏县和正定县又不是赵云的具体家乡。为什么正定县坚称是赵云的家乡呢?因为现在的正定县就是原真定迁建而来,是真定的继承者,从这一点也无可厚非。至于邢台靠一些传说来挣赵云故乡,那就有点捕风捉影了。


嘴角向上62329066


赵云是石家庄正定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三国中有这样的记载,赵云与人交战,对方问:何许人也,赵云答道:吾乃常山赵云赵子龙是也,快来受死。常山就在如今石家庄正定县境内。


要说赵云,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不了解三国历史,对于赵云也略知一二,无数的影视戏剧作品中时常能够见到赵云这一历史人物被塑造。赵云是三国蜀汉的名将,一生战功无数,从未打过败仗,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常胜将军”,追随刘备近三十年,使其声名大噪的长坂坡之战,汉水之战可谓至今依旧是军事经典案例,赵云不仅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将,也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之才,在三国的特殊历史时期功成名就后全身而退的只有赵云一人,真可谓有勇有谋,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历史人物,赵云死后,追封为“顺平侯”可见居功甚伟。

时至今日,正定建有赵云庙,庙内雕有赵云像,供慕名而来的游客瞻仰吊唁,而展出的赵云故里碑以及古代兵器等诸多遗物遗迹,再次有力证明正定正是赵云出生地,这不仅是有据可查富有历史依据的,也是正定诸多历史遗迹的反映。


石家庄新闻网


赵云是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号称“常胜将军”。初从公孙瓒,后来归顺刘备,为主骑。公元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逃。赵云身抱刘备弱子刘禅,奋力救出甘夫人,当他身负重伤,冲出重围,见到刘备时,刘备把幼儿扔在地上,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刘备念其功,封为牙门将军。不久,又从刘备夺取成都,平定益州,历任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博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随诸葛亮驻汉中。第二年,随军取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一年后病死。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

为宏扬民族文化,重现赵子龙雄姿,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新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权威信息发布中心、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百万网友互动平台,欢迎关注“石家庄发布”!


石家庄发布


现代人们脑海里的赵子龙形象多来源于小说《三国演义》,既然是小说,就不能避免对素材的整理加工。也就是普通人所说的添枝加叶东挪西拼,赵云留给世人的形象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三国志》里的对赵云的记述可能比较真实,但却和小说《三国演义》相去甚远。至于这些年来当地掀起的赵云热,其背后的功利主义思想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颇有借助钟馗为了打鬼的味道。赵云是真定府(如今归石家庄管辖)不假,一代名将也是历史给予了肯定的,但自赵云诞生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多年了,为什么二十多年前没有几个人提起呢?更没有什么人为他大兴土木兴修庙宇?但现在赵云似乎已经不是往事越千年的古人,也和他武将的身份没多大关系。赵云最大的功绩不在东汉末年而在当代,他肯定想不到自己千多年后会被别人奉为神明,更不会料到自己的名号不过是某些人聚敛财富的工具而已。过分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宣传,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摄取社会财富,可是没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客观事实,终究还是改变不了的。无论你怎么铺垫又如何渲染,心里的尴尬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反而是大大玷污了历史英雄人物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根本,剑走偏锋投机取巧的结果就是害了自己害了社会,还连累了古人。本地经济的落后跟古人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完全全是你没有谋划好明天该做的事,更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的必然结果。醒醒吧,我们的官爷们,否则就真的睡死过去了。


深蓝21064120


元氏县始于周,在周初时分封诸侯,在槐水流域建诋国, 战国时属中山国都城灵寿(地址在平山三汲);赵国时,因赵国公子元封于此,元氏县由此而得名,到秦朝又归属钜鹿郡。 在西汉才设置为县,后又设恒山郡,治所在元氏,因汉文帝时,为了避文帝讳(刘恒)称常山郡。到汉景帝时又改常山国。 到西晋时常山郡治所又从元氏迁往真定(就是今天石家庄北东古城一带)。 到隋朝又复置恒山郡,治所在真定。到清朝雍正皇帝年间,因避讳雍正之名胤禛,改为正定延用至今。


牛向前1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正定、元氏过去同为一郡,现在同为一市,本是兄弟两个,争来争去让临城笑话。 2 正确看待历史,而不是杜撰历史。历史不是橡皮泥,可以捏来揉去,历史也不是娼妇,人尽可夫,任人揉躏。历史不能想当然,不能靠推测,要靠可靠的文史资料说话。 3,正确看待名人效应。称赞一地人杰地灵,多拿名人说事。因此各地争名人的斗嘴屡有发生。象西门庆.潘金莲这两坏鸟都有人争,无非是拿来做旅游,推动地方經济发展。但如果没有一点基础,争到手了就能发展旅游吗? 4,争论斗嘴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个双赢的策划,争名人是过程,提高知名度是结果。 5,我个人意思,既然是弟兄,干脆正定将赵云让给元氏算了。反正正定名人、名胜、古迹也用不完,旅游发展也不错,就拉元氏一把吧,人家这些年元氏也在苦苦地发展旅游,就是找不到一个知名度高的人物,正定也不差一个赵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