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專訪齊俊元:被阿里收購半年後,我們有一場「過癮的升級」


專訪齊俊元:被阿里收購半年後,我們有一場「過癮的升級」

摘要:被收購不是創業公司的終點,它只能代表第一階段的「戰鬥」暫告結束。

2019 年 11 月底,在一年一度的用戶大會暨產品發佈會上,企業與團隊協作軟件 Teambition 創始人齊俊元終於對外公佈,公司已經被阿里收購。

公佈這個消息時,齊俊元形容自己開心又緊張。在極客公園的專訪中,他並未避諱談及此次收購。在他看來,選擇被阿里收購是因為「想做成一個事業」,這樣可以讓 Teambition 的業務加速起來。

阿里收購 Teambition 已經在 2018 年 4 月成為事實,但他卻並沒有立即公佈這個信息,希望以此進行平穩的過渡和整合,而不是給外界傳達出「不想幹了的感覺」。

專訪齊俊元:被阿里收購半年後,我們有一場「過癮的升級」

(Teambition 創始人齊俊元 圖|Teambition )


在被阿里收購前,Teambition 已經有了自己清晰的商業前進路徑,齊俊元將其總結為一套「T 型」產品策略:面向通用需求打造通用產品 Teambition,人人都可以免費用的團隊協作基礎工具是 T 型的那個底;面向專業需求打造專業產品和開放平臺,讓更多企業和開發者成為 Teambition 的則是「T」的一豎。

但對於在企業服務領域創業超過 7 年的齊俊元同樣認識清醒,他要做的事情現在並不是「普惠」性質的。他說,每天使用包括辦公協同工具在內的企業級產品仍然是少數。

即使是對同樣將 toB 服務作為戰略業務的阿里而言,也要和創業公司共享這個困難。但阿里作為國內互聯網巨頭有意願、有決心參與進來,就能降低市場教育和商業化的成本。

齊俊元選擇被收購的真正原因正在於此,相比擁有一家公司,他更加在意這件事究竟能不能被做成。「你對自己事業的控制力既可以通過你對企業的控制來表達,也可以用你對這件事情的理解和貢獻價值的比重來決定。」

至少從現在看來,一切仍在預期中。加入阿里的確讓 Teambition 的業務規劃加速起來了,齊俊元甚至形容這是一場「過癮的升級」。阿里對這家被收購公司展現了充分的信任。Teambition 正在與阿里雲、釘釘團隊共創產品,並致力於為集團內部的協作提效。

現在,Teambition 已經在「協同辦公」這個核心領域加速跑起來。在 2019 年底的用戶大會 Teambition Day 上,團隊發佈的代碼託管產品 Codeup(行雲)、流水線產品 Flow(飛流)幾乎只花了半年時間就成功進入內測階段。

以下為極客公園專訪 Teambition 創始人齊俊元的對話內容。在專訪中,齊俊元談到了公司被阿里收購前後發生的變化,和釘釘、阿里雲之間的關係,以及公司產品現狀及未來規劃。內容經極客公園編輯:


被阿里收購是為了讓事情加速起來

Q:大家 2019 年已經知道 Teambition 被阿里收購的新聞,但你一直沒有對外發聲,為什麼?

A:Teambition 是一個產品和服務型的公司,我們永遠希望大家關心我們的產品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一個考慮。我們也希望團隊是這樣看待這個事情,尤其是內部,應該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產品和服務上面。

如今我們的產品矩陣取得一些進展,很快還有別的項目會完成共創,對外發布。在此之前我們都在閉關修煉產品。我們選擇併購是由於業務需要,而並不想傳遞「不想幹了」這樣的信息和誤解。

專訪齊俊元:被阿里收購半年後,我們有一場「過癮的升級」

(圖| 天眼查)


Q:有傳聞,你們當時企業經營狀況遇到了一些危機?

A:沒有,Teambition 一直都非常好,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我們對公司經營非常在乎,從來都是做非常清晰的戰略判斷和長期的打算,很少會讓公司陷入增長困境。我們從來沒有不知道下一步要幹什麼過。Teambition 從來都是一三五年做規劃的。

Q:你可以只要融資,為什麼後來接受了併購?

A:這個挺簡單的,我和公司的核心團隊討論了好幾次,最後總結為,把「擁有一個企業」放一放,把「要做成這個事業」放大一些,就是把我們的事業發展放在了我們對這個公司的控制權之上。最終以這樣的核心邏輯做了這個決定。

我們希望推動數字化辦公的進程,這是我們想做成的事業。你對自己事業的控制力既可以通過你對企業的控制來表達,也可以用你對這件事情的理解和貢獻價值的比重來決定。

我們考慮了兩點:第一,我們非常自信,我們團隊對這個領域是非常有深刻理解和堅持的一個團隊,而且有很好的方法論去做成這件事情;第二,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同感和使命感是遠遠超過身邊的人的。

Q:阿里吸引你的地方在哪?

A:第一,阿里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決心很大;第二,他們認同在企業服務的數字化轉型裡面,協同辦公或者說協作是一個核心領域,底座式的板塊。這非常吸引我,因為和阿里一起合作是有可能真的把這個願望實現。

即便對於阿里來說,這事還是挺難的,不管現在 Teambition 或者釘釘的規模再大,還是會有一個問題——這樣的軟件是「非普惠型」的,中國有 3 億白領,要讓裡面有 1 億人每天可以很順手、很方便的使用這些工具和方法,這個願望是很不容易的。

Q:大家會比較關心你們和釘釘的關係,能否簡單闡述一下?

A:釘釘和 Teambition 都是在阿里雲體系下面,大家在做事的目標和配合上面就是比較一體化的。

Q:這個一體化的目標是什麼?你們和釘釘怎麼分工?

A:Teambition 產品家族屬於阿里雲的一個比較有意義的產品家族。做產品規劃會的時候,就是要一起去做規劃的。阿里雲、釘釘、Teambition 會一起商量哪些板塊是這幾個產品可以一起合作、可以一起發展做。

Teambition 和釘釘本身是平行的,阿里組織模型有高度一致的戰略方向,但是在執行上面,我覺得有相當大的靈活度的,至少現在的感受是如此。Teambition 現在還是按照對整個協作板塊的理解,去和釘釘合作,去和阿里雲別的團隊配合,不是說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好,說你幹這個、你幹這個。

Teambition 和釘釘是錯層的,在具體的產品演進合作的時候,大家非常知道你在哪、我在哪。Teambition 比較偏上層一點,也比較偏協同辦公這個板塊的,離業務更近,釘釘還是離組織更近。

專訪齊俊元:被阿里收購半年後,我們有一場「過癮的升級」

(Teambition 是企業和團隊的協作工具 圖|Teambition )


Q:阿里雲對你們會有 KPI 考核嗎?

A:阿里更像一個經濟體,而不是一個設計好的機器,它的有機程度、生態程度會更高一些,所以可能我自己在這個點上感受不強烈。

Q:這次大會的演講中,你提到你們現在增加杭州和北京的研發團隊,這是你們自己的人還是阿里的人?

A:有阿里的同學,也有後來招募的同學。

Q:可不可以說你們既是一個產品也是一個前端的品牌,後端阿里的技術來輸送,經過你們打磨,然後往外輸送?

A:現在是的,這也是目前發生的很常見的一種合作模式和演進路線。

Q:你們會一直保持獨立的架構和運營的體系嗎?

A:在一定階段內。首先要互相熟悉文化,把戰略目標拉齊,把做事的方式對齊。但 Teambition 就是阿里內部的一支團隊,肯定還是要深度融合的。


從「團隊協作」到「企業和團隊協作」

Q:簡單介紹一下這次你們發佈的 Codeup 和 Flow 這兩款產品研發的背景?

A:選擇研發 Codeup 和 Flow,是因為綜合來看,產品研發人群的數字化素養或者基礎要相對好一些。這個人群本身又能幫助去幫剩下的人做東西。

專訪齊俊元:被阿里收購半年後,我們有一場「過癮的升級」

(圖| Teambition )


Q:這兩款產品是什麼時候啟動研發的?中間用時多久?

A:做整套東西可能花了半年左右,立項大概一年多。加入阿里之前就開始立項研究這些東西。加入阿里之後就迅速和集團的團隊一起開始合作做這個事。可能花了一半的資源在做開放平臺、一半做產品,六個月左右就進入到內測,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Q:以前你們對自己的定位是團隊協作工具,從這些新產品看來,好像發生了一些變化?

A:悄悄修正成了叫做企業和團隊的協作工具。

這個變化很大,當說團隊協同的時候,不管大小企業,協作的顆粒度就像微信群一樣。但這會帶來一個問題,它能夠回答團隊協同辦公問題,但是不能回答企業整體戰略實現的問題。

一個公司 10 萬人,拆成 1 千個項目組或者拆成 1 萬個小團隊,用 Teambition 把協作問題解決得非常好。但組織戰略目標達成和團隊協作中間的關係還差了一層。所以要把企業的概念拔得比較高,讓協作能幫助實現組織戰略。

Q:主要做了哪些變動?

A:現在主要有幾個點,第一,在戰略管理、目標管理這個部分,在下大功夫做產品和解決方案;第二,在解決方案層面,除了提供團隊級別的解決方案,我們也開始建企業級的解決方案團隊,從戰略開頭一直到執行閉環的這一套解決方案。

Q:什麼時候,什麼契機下開始的?

A:開始有半年多時間。這個契機和加入阿里是有關係的。但不是加入阿里開始想這個問題,而是有了這個想法,然後有了很多想要做的事,發現跟阿里很好的契合才做的。整個產品開發是密集發生在最近的這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面。我覺得 Teambition 團隊現在在一個非常過癮的升級的感覺。

Q:從數據來看,你們的付費用戶規模和用戶規模,今年發展怎麼樣?

A:現在付費用戶超過 1 萬家了,整體用戶奔著 800 萬去了。Teambition 整體在中大客戶這部分的滲透開始越來越好了。

Q:可以看到你們現在垂直領域,比如說製造、零售這方面滲透更加多,這是你們現在主要的方向嗎?

A:這可能只是一個自然演進,不是有意為之的,只是因為 Teambition 越來越成熟了。計劃是希望基於專業這邊越來越成熟,然後慢慢進到行業。

Q:商業化現在是你們的重要目標嗎?

A:一直是。建立一個健康的、大家可信任的企業服務模型,商業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一直都很在乎商業的健康程度。

Q:從現在來看,你們在產品發展和團隊管理上,當前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

A:第一是這個 T 型戰略要成功,要滿足好通用需求和專業團隊的需求;第二件事情,我很在乎在解決方案層面的演進,希望能夠從一個簡單的工具公司,慢慢變成藉助工具提供方法的公司。

特斯拉在上海建廠,大家覺得太棒了,一年的時間裡面,8 個月就開始第一輛車下線,想要這樣的速度,想要更快,因為這件事情已經是一個非常確定、並且明確對整個行業發展有價值的事情,希望它更快。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Teambi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