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是老人給年輕人壓歲錢好,還是年輕人給老人壓歲錢好?

一生好人大司馬


在我們家,我們姊妹們都是年前幾天給父母送去禮物,有給現金的,有給買衣裳的。

年初二,回孃家吃飯前的時候,父母給外孫和外孫女發壓歲錢,一個紅色裡面一百塊。

最重要的是不讓老人生氣,一大家人團團圓圓吃頓飯,熱熱鬧鬧談天說地,看電視聊家常。


愛家胖大姐


作為一個四川人,我們老家的習俗,是每年除夕的晚上,自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守歲,然後發壓歲錢。

一般有三種方式,一種是父母給還在讀書的子女發壓歲錢。我小時候過年除了期盼著能穿新衣服,壓歲錢是我另外期待的一件事。常常是父親給我留下幾十塊錢他就去打麻將了。然後我就去買菸花棒,買小盒擦火炮。和小夥伴點燃幾支煙花棒攥在手裡,雙手舞動,蹦蹦跳跳地看黑夜中絢爛的煙花閃耀在我們黑色的眼眸裡。擦火炮也好玩,拿出一根在盒子上一擦,它一燃,我一扔,嘭的一聲,在草叢裡爆炸,路過不知情的人往往一驚,開罵道:哪家的熊孩子乾的,嚇老子一跳 。我們就哈哈哈的跑開了。

等我工作後,父母沒再給過我壓歲錢。一到過年,我就自覺的封好了紅包交到父母手上,他們接過後依然去樂此不疲地夜戰麻將。我長大了,父母覺得我已經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所以不會給我壓歲錢,而我覺得他們也希望收到我的那一份關心和愛護,雖然表面上總是說,不用不用,但我在那一刻看到他們滿臉幸福,我心裡充滿了溫暖。孩子工作後給父母壓歲錢就是第二種方式。

第三種方式就是給父母的第三代,也就是孫子孫女發壓歲錢。小孩子要先拜年,比如: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比如表演一段唱歌跳舞,這時除親生父母外,大人就要給小孩壓歲錢討個吉祥。在我家裡,我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有我作為孩子的姑姑,除夕的時候就少不了要發紅包。

當然這三種方式都是在自家人之間,還有別的很多方式。比如走親戚時給親戚家小孩的紅包,然後親戚再給我家小孩紅包,禮尚往來嘛。

過年作為一年一度中國人的重要大事,這壓歲錢是其中一個獨特的文化風俗,我覺得無論是老人給年輕人壓歲錢,還是年輕人給老人壓歲錢,都是一份心意。

我外婆一生都很疼愛我,她滿頭銀髮,身材枯瘦,眼睛看不清,小時候我每次去看她,她都是聽我聲音才知道是我。她會從枕頭下摸出二十塊錢遞到我手上,她說拿去買早餐,買點好吃的。我知道這二十塊錢對她而言已經很多了,經過了饑荒年代的人,更懂得錢的珍貴,但她無論多少都願意給我。後來我工作了,她身體的病痛更加多,我過年去看她會給她比二十塊錢多很多倍的錢,她看不見,也不知道是多少,我只希望她再生病不要不捨得買藥。

小時候是你給我壓歲錢,我得到了你的那一份愛,我坦然接受。等到你老了,我希望是我們給你壓歲錢,因為想讓你得到更多的愛,我希望能用我微小的愛伴你度過安穩的餘生。



我是何小樓


有能力應該是年輕人給老人壓歲錢好了,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大人給孩子壓歲錢,另一種是年輕人給長輩壓歲錢。大人給孩子壓歲錢,就是說他們可以用壓歲錢壓制不好的東西,希望年輕一代能健康成長。 其實,“壓歲錢”是年輕一代給家裡老人的,用來壓制老人的年齡,也有希望老人能長壽。給孩子壓歲錢一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但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很多人給了年輕一代越來越多的錢。但事實上,在我國的傳統中,給年輕一代錢也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特別是在時間方面。孩子們除夕夜的錢嗎?還是在新年的第一個晚上?讓我們看看! 根據已有的史料記載,壓歲錢第一次出現在漢代,被稱為“大壓勝錢”,也稱為“壓祟錢”。而“壓祟錢”是用來給孩子的,是用來幫助孩子壓歲驅魔的一種方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被統稱為“壓歲錢”。“壓祟錢”的真正來源已無法核實。但據說它是為了壓制“祟”的邪惡。據說“祟”是古代的一種小妖精,對幼兒的健康特別有害。每年除夕夜,孩子睡覺的時候,他都喜歡用手摸他的頭。當他害怕的時候,他會哭,然後變得愚蠢。因此,為了壓制祟得偷偷摸摸,每家每戶都會看著孩子們今夜保持清醒,久而久之形成“守祟”的習俗。 後來,一個聰明的家庭把8個銅幣放在孩子睡覺的枕頭下面,用紅紙包起來,怕傷害孩子。而這八枚銅幣實際上是八仙的化身,可以保護孩子們的健康。不出所料,當他看到它時,他嚇得再也沒有出現。每個人都有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逐漸轉變為當前的資金緊缺。所以從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可以看出,除夕夜給孩子們錢。老一輩人說,壓歲錢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在除夕夜辟邪、平安。新年第一天給孩子們的錢不是壓歲錢,而是拜年錢。 同時,也有人認為大年初一是大年初一,屬於“守財日”。因此,在這一天,我們不應該把錢給別人,這說明我們今年只收不散。因此,新年第一天不應該給孩子們任何錢。當然,給壓歲錢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傳統習俗,給孩子壓歲錢應該是在除夕夜還是大年初一,沒有必要堅持傳統的規矩,只要我們按照當地的傳統習俗去做。 此外,長輩給孩子“壓歲錢”作為過年的祝福,“壓歲錢”不用用錢。古今兒童“壓歲錢”的例子很多。宋代大作家蘇軾送給兒子蘇麥一塊普通的硯臺。他用自己親手刻在硯臺上的硯刻字激勵兒子。如果長輩們在春節期間給孩子們送上能激勵和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的“新年禮物”和“新年話”,也許會更有意義,是一種很好的時尚。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壓歲錢也從重銅錢變成了紙幣。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老人們都害怕除夕夜,因為給除夕夜的錢是一種煩惱。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孩子壓歲錢很容易。與此同時,壓歲錢的“分量”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這裡,除夕比大年初一更重要。除夕夜吃過午飯,家家戶戶都會把房子裡裡外外打掃乾淨,然後貼對聯。貼上對聯後,我們就開始規矩了。洗頭,洗腳,穿上新衣服,開始包餃子。大人告訴孩子們不要再說了。他們只能說與“善、美、吉”有關的吉祥詞。全家人都在一起等春節聯歡晚會,也在準備守歲。 直到24點過後,在爆竹的噼啪聲中,新年才來到。之後,受不了的孩子們開始睡覺。成年人儘量多呆一會兒。現在是給孩子們錢的時候了,壓歲錢應該由長輩壓在枕頭下面,直到孩子們睡著。所以壓歲錢也叫“睡錢”!而大人自己也會在給孩子壓錢的同時,給自己壓枕頭。 小時候,我們知道大人會在我們睡著後給我們錢,所以我們一睡著就趕緊假裝睡著了!大人壓完錢後,我們悄悄地摸了摸,然後高興地睡著了!第二天早上,他們把新錢和新鈔票放進貼身的衣服裡。你不能在第五天之前花掉它!因為這是一種守護!因此,這裡的壓歲錢習俗應該來自年獸的傳說。 大年初一的早晨,兄弟姐妹們一看到大家的錢都一樣,就高興地把新錢和新鈔票放進貼身的衣服裡。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多久以前,老人對孩子的關愛是始終如一的,那種深沉的愛,深沉的愛,到處都寄託著血濃於水的殷切期望和深沉的愛。壓歲錢也是一種文化,充滿儀式感。



香香小莉vlog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知道壓歲錢代表了什麼。他是長年累月行程的習俗。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字叫“祟”的小妖怪,他習慣於在除夕夜出來,去摸睡著了的孩子的腦門。這些被摸過的小孩會發高燒、說夢話,在退燒後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孩子的父母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戶姓管的人家,這對夫妻老來得子,十分珍惜這個孩子。在這年三十晚上,為了阻止祟來侵擾,這對老夫妻不睡覺,一直逗孩子玩,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包了拆,拆了包。但隨著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

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老夫妻年歲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可他們剛一睡著,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妖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都學著去做,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不再來傷害孩子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是一樣的打印,時間長了,就稱為“壓歲錢”了。

由此看來壓歲錢代表了一種鎮壓邪惡的象徵。所以大方向上是由長輩給晚輩的,但是既然作為壓制邪惡的象徵,晚輩也需要給老人,晚輩給老人的不叫壓歲錢,代表了一份責任和自己的孝心。長輩給孩子壓歲錢代表了想要孩子平平安安,健康快樂。所以沒有硬性規定誰給誰,這就代表了一份心意。是情感的傳遞。

在我們這邊,大年初一那天的早上,一家人會坐在飯桌前,先是由輩分最大的人給孩子們發壓歲錢,並且每一個小於這個輩分的人都需要對長輩說過年好。這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一個人在心理上擺脫上一年的悲傷難過,改正壞習慣的開始。





漫漫讀吧


老人給年輕人壓歲錢好!壓歲錢是中國傳統文化過年民俗之一,是在大年三十那天,為了防止有一種叫“祟”的小妖驚嚇小孩,老人給小孩發的壓歲錢可以用來鎮邪避災,這和盡孝心有根本區別,不可混淆!盡孝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但是,著重體現的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對父母所盡的孝心,沒有特定時間限制,更加體現的是與父母朝夕相處,日常陪伴所表現的物質與精神雙層的人文關愛!




黃金豆


其實這個問題是無解的,關鍵看你怎麼想?

可以是老年人,給年輕人壓歲錢,這個是老年人比較關愛年輕人,很正常的一個舉動。

當然也可以是年輕人給老年人壓歲錢,因為比較關心老人。

其實誰給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裡面的心意,到了就好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糾結,於是年輕人給老年人還是老年人給年輕人。

想給那就給吧,畢竟過年給紅包也是一種表達心意的方式。

我是廣漂小朱更多觀點可以關注我哦

廣漂小朱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年節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是傳統習俗之一。

壓歲錢是一種年味活動,既是大人們的腦力活動,也是小孩子們的過年期待。

我認為老人給年輕人壓歲錢,那是一種福氣的念想,希望能在新的一年裡,工作順利,婚姻幸福,身體健康,更緩解了一部分年輕人的生活壓力。

年輕人給老人們壓歲錢,那代表一種孝順的心意,可能數額不多,但是那種成長的見證,是一種懂事的表現,也代表年輕一輩向長輩表達期盼的一種行為,期盼老者長命百歲,吃嘛嘛香。兩者都是好的年味活動,我覺得沒有必要進行硬性比較,較量高低,可以同時存在,互相促進。

在即將到來的2020鼠年,祝點開閱覽的各位鼠年吉祥,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鼠鼠生風!





大了七歲的與你i


壓歲,是華人春節的習俗之一。據傳說,過年時,常有鬼神祟出沒倒亂,禍害兒童。但祟最怕金,所以各家的家長為鎮崇驅鬼,便在過年‘除夕’之時,以銅錢贈與年幼的子孫,稱之為‘壓崇’。後來,不知什麼時候,把過年的‘壓崇錢’,稱之為‘壓歲錢’了。由此可知,壓歲錢是長者贈與幼者的祝福。子孫過年贈與長者的錢,不能叫壓歲錢。這是您應該給老人的一片孝心!


大兵世彖


壓歲錢,又叫“壓祟錢”,傳說用它可以壓住邪祟,保證晚輩平安度過新的一年。傳統壓歲錢必須由家中最年長者給予,因為他們生活經驗更多,壓祟的力度更大。

壓歲錢始於漢代,是特別鑄造的“厭勝錢”,只用來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唐代宮廷內開始給真正的錢,但是立春日才給,並非春節。宋代該習俗傳入民間,明清更盛,成了除夕必有的內容。

為什麼壓歲錢一定是老人給小孩呢?這與傳統社會形態有關,當時以農耕為主,人們以家庭為單位從事勞動,經濟來源單一,僅有的一點收入都由老人掌控和分配,所以在家中老人的經濟地位高,所謂“一家之主”,只有他們才給得起壓歲錢。


極簡齋


我認為成家立業的人要給老人錢,這叫尊老。而老年人再給未成年的小孩子錢,這叫愛幼,倫常有序,上奉下施,和睦之根,興旺之本,家道可親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