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馬明哲給智慧醫療開了張“處方”

馬明哲給智慧醫療開了張“處方”

摘要:

一幅完整的平安智慧醫療圖景,正在浮出水面。智慧醫療正在進入深水區,平安如何做到提前卡位?

文 | 王小胖

2011 年,由 IBM 研發的「超級電腦」Watson 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智力競猜節目《危險邊緣》中擊敗了這個節目歷史上最強的兩名人類選手,摘得桂冠,成為人工智能歷史上極具代表意義的一個里程碑。

就在人們猜測這種「神奇」技術將作何用處時,IBM 在第二天宣佈,Watson 人工智能將首先被應用在醫療領域,成為一名「智能醫生」。

現代醫療,作為一種為人類健康所服務的基礎產業,兼具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這也使得它成為前沿技術的重要應用陣地。所有人都相信,以 AI、大數據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將深刻改變未來醫療。

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中國平安掌舵人馬明哲就有了將醫網、藥網、信息網三網融合,打通數據與服務的設想。隨著平安集團近十年在科技、金融及醫療產業上的不斷投入,一幅完整的平安智慧醫療圖景已經浮出水面。

01 閉環的平安智慧醫療佈局

從版塊劃分來看,平安智慧醫療可以總結為建立在醫療科技底座上的 PPP 開放平臺,所謂「PPP」,分別指的是居民與患者(Patient),服務提供方(Provider)和支付方(Payer)。

依次拆開,首先是在居民與患者方面,基於平安好醫生的患者入口,由平安智慧醫療提供一體化的醫療服務解決方案。根據平安好醫生財報,截至 2019 年 9 月末,平安好醫生註冊用戶已突破 3 億,用戶活躍度和粘性位居行業第一。

對於服務提供方,則包括了醫院、診所、第三方檢測中心以及藥店,依託端到端的智慧醫療管理平臺,平安能夠為通過提供分級診療、專科轉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在支付方面,平安保險業務可以直接完成理賠閉環,平安人壽、平安健康險、平安養老險均參與聯動,與此同時,平安醫保科技也在對 2B、2G 兩方面同時科技賦能,幫助商業保險公司與政府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更加有效地控費。目前,平安醫保科技已覆蓋全國 200 餘城市,為8億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幫助醫保節約支出近4000億元。

最後滲透到整個醫療服務鏈條中,基於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則都由平安智慧城市所支撐。

馬明哲給智慧醫療開了張“處方”

平安智慧醫療提供端到端、一體化解決方案

不難發現,平安正在構建的,是一個同時囊括患者、服務提供方和支付方的完整閉環。而談到醫療閉環模式,恰好有一個特別典型的商業案例值得參考,美國凱撒醫療。

凱撒醫療(Kaiser Permanente)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奧克蘭市,是美國最大的健康維護組織(HMO),目前已有 70 多年的歷史。從成立初期只有 26 名醫生、201 名僱員成長為擁有 2 萬名簽約醫生、20 萬名僱員,有約 30% 的美國人參保,被認為是引領美國未來的先進醫療模式。

凱撒區別於其他醫療集團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它同時集合了醫療健康服務和保險保障,絕大多數患者的健康診療服務都能夠在凱撒自己的網絡中完成。這使得凱撒對於整個系統的管控能力很強,以便於集中化控制成本和醫療風險,控費效率很高。

回過頭來再看平安的智慧醫療閉環,因為中國和美國在醫療系統現狀上的差異,平安和凱撒模式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區別。

單拿出最核心的一點來說,中國最強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公立三甲醫院,所謂「千軍萬馬上協和」,平安智慧醫療與這些大醫院是通過合作方式連接,帶來的好處是避免了完全自營的高昂成本,但相對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整體管控的力度。

再從三方訴求來看,患者的訴求是花較少的錢把病看好,服務提供方的訴求是要有穩定營收,而支付方的訴求則是控費,避免出現過度診療帶來的不必要支出,並且儘可能將患者病程控制在支出較低的早期階段,要實現這些,支付方必須依靠服務提供方才能達成。

但是因為服務提供方和支付方的訴求不是緊密咬合的,進而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平安的智慧醫療閉環為什麼能夠運轉起來,形成繁榮生態?

秘密就在於平安的智慧醫療。

02 平安智慧醫療的三重價值

馬明哲對科技的嗅覺一直極為敏銳。

馬明哲給智慧醫療開了張“處方”

平安集團董事長/CEO 馬明哲

早在 1988 年,平安剛成立不久,主流電腦還是 286 配置的時代,馬明哲在央行來考察時就說要讓平安所有人都用上電腦。進入新世紀,BAT 相繼成立的時候,平安已經在馬明哲部署下建立了 PA18 網站,試圖結合保險和互聯網電子商務。

平安的醫療科技佈局始自平安的第三個十年。2008 年開始,按照馬明哲的規劃,平安開始探索「金融 + 科技」,這裡面的科技就已經不止是 FinTech,而是包含了醫療應用的科技研發。

10 年間,平安投入 1000 億,聚集了 9.9 萬名科技人員,打造 8 大核心科技研究院、50 多個實驗室,建立起集群化、矩陣化、原創化的科研體系。馬明哲在 2017 年時就曾自信地表示,平安在醫療科技方面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在平安智慧醫療的生態之中,醫療科技至少發揮了至少三個主要作用。

首先是智能技術構成了平安與生態各方形成合作的重要橋樑。

2019 年,深圳市眼科醫院與平安智慧城市簽署合作協議,圍繞打造智慧眼科醫聯體正式開展戰略合作。而在此之前,深圳市眼科醫院已經試運行了平安智慧醫療智能眼部 OCT 篩查系統。這一系統也是全球首款將 OCT 眼底檢查和 AI 病灶篩查無縫結合的人工智能影像篩查系統。

與此同時,在 2019 年國際頂級醫療影像會議 ISBI 上,中國平安集團旗下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技術團隊獲得肺癌病理分割 (ACDC)、內窺鏡影像質控 (EAD) 和病理性近視檢測 (PALM) 三個競賽的總冠軍以及六項子任務世界第一。

通過在影像篩查和輔助診療等方面的智能技術應用落地,平安相當於獲得了一塊敲門磚,加強了與服務提供方的合作黏性和廣度。

第二點是,與智慧城市相結合,從源頭上提升了城市的疾病預防水平。

去年平安年中業績會上,平安集團聯席 CEO、分管集團科技創新及醫療健康業務的陳心穎透露了一組數據:

「不增加任何一家醫院、醫生,平安可以提高市民健康指數,對醫生的依從率大幅度提高。平安和當地的衛健委會分析當地市民的健康狀況,針對 40 種不同的慢性疾病,去做了預測模型,我們可以預測每個市民接下來一年、三年可能會得不同疾病的概率是多少,衛健委主動篩選讓他們做檢查。」

馬明哲給智慧醫療開了張“處方”

中國平安首屆智慧生態大會——平安智慧城市新徵程演講

目前,平安智慧城市已經與超 111 個城市達成合作,而平安在醫療健康領域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人會為了看病而看病,能夠在疾病出現前提前介入,既保護了每一個市民個體的健康權利,也符合政府對於《健康中國 2030》的規劃要求。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表示,平安智慧醫療在甘肅、貴州、重慶等地區的應用效果非常理想,「醫生覺得對他們有極大的幫助」。

2019 年 9 月 6 日,平安智慧城市發佈西北五省眼科公益行活動,將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個西北省份試點我們上面提到的那款 OCT 眼底檢查設備,在當地醫院開展智能眼科篩查義診活動。

同年 10 月 11 日,平安智慧城市帶著「AI 醫生」走進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讓當地居民親身體驗了智慧醫療技術。本次義診期間,共 157 名當地居民接受了眼部篩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青教授現場坐診,針對篩查陽性的居民進一步診斷,確診白內障患者 47 人,青光眼 11 人,眼底病 22 人。在進行了血壓等常規體徵檢測及個人疾病風險預測的 63 人中,僅 3 人血壓正常。59 位高血壓群眾,有兩人收縮壓超過 200,最高達 220。還有低血壓 1 人,心率>100 次/分鐘的有 3 人。個人疾病風險預測顯示,高血壓高危 37 人,糖尿病高危 18 人。

先進的智能醫療技術正在迅速推廣下沉。最重要的一點是,平安智慧醫療對於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有巨大助力,而這可能會是分級醫療推進的重要破局點。

據衛生部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國 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 30%又集中在大醫院。每年到大醫院就診的人群,有 80%左右的是在基層醫院即可解決的常見病、多發病。筆者自己的一個感受是,平常有個頭疼腦熱,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去大醫院,儘管每次都需要排長隊,甚至連當天的號都掛不上寧可拖到第二天去看。

為什麼分級診療年年提,但是大醫院還是爆滿?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患者不信任基層的醫療水平。事實上,基層醫療也確實缺少好大夫、好設備,最終形成了一種負向增強迴路。平安智慧醫療開出的「藥方」是,通過基於百萬醫學概念、千萬醫學證據的中文醫療知識圖譜,為人工智能 + 醫療提供基石。目前,平安的輔助診療模型已經覆蓋逾 1500 種不同疾病。

平安智慧醫療智能公共健康團隊負責人,副總工程師李響博士與平安智慧醫療智能影像團隊資深專家呂彬博士在去年 12 月登上了學習強國 App 中的《我是科學人》紀錄片欄目,李響認為,中國醫療相對最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就是基層,「中國現在有三億的慢性病的患者,2018 年據統計中國有一半的診療發生在非三甲醫院。也就是說我們大量的慢性病患者真真正正被推到了基層醫院,基層醫院醫生的時間和能力面臨著非常大的考驗。」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如果能夠在疾病早期就發現這些高危人群,對當事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著巨大的價值。

根據我們瞭解到的信息,平安智慧醫療正在對貴州、安徽、青海等地的貧困村縣捐贈 AskBob 醫學智庫賬號,幫助村醫提升專業的診療水平。培養一個臨床大夫需要 8 年時間,但因為技術手段的介入,基層診療水平也獲得了大範圍提升的可能,為分級診療的落實提供了新的解法。

馬明哲給智慧醫療開了張“處方”

平安智慧醫療向貴州省基層捐贈 AskBob 醫學智庫基層板塊工具等設備

如果用數據來衡量,可以看去年 8 月平安公佈的中期業績:智能 AskBob 輔醫工具支持 1,500 多種疾病的輔助診療,常見病準確度超 95%;AskBob 落地逾 1,3000 多家醫療機構,能夠實踐證明為醫生大幅度節省診療時間。

「通過 AI 工具幫助基層醫生,為他們提供決策支持,人機協同改善現有的治療效果和效率是平安最想做到的事情。」李響表示。

03 馬明哲的醫療戰略「將來時」

科技與醫療的結合雖然想象空間巨大,但過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

2018 年,IBM Health 部門曝出大規模裁員,多家醫院也與 Watson 停止了腫瘤診療相關合作。外界分析認為,Watson 醫療調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於市場宣傳過於誇大,另一方面則是其主攻的癌症腫瘤方向過於非結構化,算法訓練效果有限。

因 AlphaGo 名噪一時的谷歌 DeepMind,實際上也早在 2016 年就與英國 NHS(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宣佈合作,後者同意與 DeepMind 分享 160 萬名患者的醫療數據,因為引起英國社會的巨大爭議,在 2017 年數據共享被叫停,去年 8 月,據《福布斯》報道,負責這一項目的 DeepMind 聯合創始人穆斯塔法已被停職。

智慧醫療正在進入深水區。信息安全、人身健康安全、道德倫理、技術成熟度、人才儲備種種問題不一而足。這些都在考驗著入場玩家的綜合實力,對於平安來說也同樣如此。

但馬明哲一向敢為人先。

在談到平安在第四個十年所選擇的「金融 + 生態」戰略時,他曾表示,「‘金融 + 生態’在全世界是全新的模式,而嘗試這種做法,在世界範圍也是極少的」。之所以選擇佈局醫療,也來自於馬明哲的深思熟慮,根據他的規劃,平安的生態選擇標準包含五大核心要素:

- 第一,需要是入口,平安進入後可以在生態的上中下游有抓手;

- 第二,必須要有足夠大的規模;

- 第三,必須高門檻,其他人不容易進入;

- 第四,建立生態後必須能夠轉換為金融價值;

- 第五,可以簡單快速地複製發展;

結合五大要素來看,不難發現,平安入局醫療是一種結合自身能力的必然選擇。

馬明哲給智慧醫療開了張“處方”

中國平安最新業務架構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相比於其他純線上的科技公司,平安擁有海量的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這是其入局智慧醫療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

一位科技業內人士曾向我們表示,BAT 等互聯網企業的流量雖然巨大,但數據本身是有屬性的,平安所積累的數據,特別是金融領域的數據質量很高。用戶刷 100 個小時的短視頻,這些數據也大多侷限在刻畫用戶的內容喜好上,但是你購買什麼樣的保險產品,續費、報案的情況如何則能更真實地刻畫出與用戶生活習慣、身體健康相關的畫像。

而且從商業角度出發,疾病預測、智能診療等先進技術的落地,可以讓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治療,大幅減少醫療費用及保險賠付,就像謝國彤曾說的那樣,「保險業務可以為醫療 AI 積累數據,數據產生的洞見又可以反饋到保險業務中,這是一個天然的業務閉環」。

謀定而後動,有投入、有人才、有場景與數據的平安智慧醫療,已經在無人區搶得技術先機。

2019 年,平安智慧醫療與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聯合在腎臟病頂級期刊《美國腎臟病雜誌》上發表有關 IgA 腎病患者的預後風險預測系統分析論文,且該系統於 2019 年 9 月正式上線;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和平安智慧醫療合作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院內死亡風險預測模型」,也已在心血管領域頂級會議——美國心臟病學會科學年會 (ACC) 上發表。

按照聯席 CEO 陳心穎所說的科技公司成長四個階段來看,金融壹賬通和醫保科技進入了流量數據積累階段;2019 年年初仍處於流量數據積累期的平安好醫生,年中也已進入爆發式增長期。

和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以流量和用戶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不同。醫療領域的特殊就在於是供給決定需求,不是需求決定供給。當圈內還在談互聯網正在轉向「產業互聯網」的時候,平安已經悄然完成了智慧醫療的階段佈局。

去年,中央宣佈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文件中明確提到,要在深圳「先行先試前沿醫療技術」、探索建設全新機制的生命醫學科學院、讓深圳居民「病有良醫」。

政策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利好因素,作為深圳標杆企業的平安有望憑風借力,探索出一條智慧醫療的實踐路徑。

馬明哲給智慧醫療開了張“處方”

平安智慧醫療智能眼部 OCT 篩查系統 為居民進行眼底疾病篩查

04 結語

人類歷史上,推動醫療行業的改革和進步歷來是充滿困難的。

2500 年前,希波克拉底傾盡全力,將醫學從神鬼桎梏中剝離出來,確立了正確的疾病觀和醫生的職業自律。

1848 年,塞麥爾維斯博士發現醫生經常洗手可以明顯降低手術死亡率,一些醫生認為沒有科學依據,感到受到冒犯就將其草率駁回。

最近幾年,許多歐美國家出現「反疫苗浪潮」,一些已經消失的疾病種類死灰。可以肯定的是,智慧醫療的未來一定道阻且長,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它似乎離我們很遠,但又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英國數學家,人工智能之父艾倫·圖靈曾說,「雖然我們只能預見一小段未來,但我們已經發現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平安作為先行者的嘗試和探索,無疑具有非常積極的正面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