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10发9中,炮弹一发不剩,为何日舰就是不沉?

用户61402406


十发九中?别搞笑了,在没有火控雷达、瞄准全靠目视(抱着个六分仪测距)的年代,哪来的百发百中的舰炮。


即便是命中率最高的平远,海战过程中一共打了十炮,命中三炮,其中一炮还重创了日军旗舰松岛,其命中率也不过是30%,这还是仗着平远和敌舰近距离肉搏以及北洋海军官兵军事素质高的结果。

而且整个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大口径主炮命中率大约5%,这个命中率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高水平了,即便是当时第一海军强国英国海军也不过是这个命中率。日本海军大口径主炮命中率为0,其输出主要靠其两舷的速射炮。


日军大量装备阿姆斯特朗120毫米速射炮,因为此时海战已经随着中口径速射炮的出现而重回纵队
作战,日本海军大量装备两舷搭载速射炮的巡洋舰,通过两舷密集的火力输出杀伤甲班人员、使敌舰起火,从而打垮敌军。

同时,日本海军也大量装备装填下濑火药的开花弹。下濑火药就是日本海军工程师下濑雅台以苦味酸火药为主配置的,苦味酸火药极为活跃,一碰就着火,而下濑火药更为活跃。
当然,野生精日会急着给它们主义洗地,说日本海军直到日俄战争才装备下濑火药。但是从大东沟海战的细节来看,日本海军此时大量装备下濑火药开花弹。因为北洋海军各舰中弹着火,以及日舰弹药殉爆着火,大火燃烧的黄色烟雾就是日军装备下濑火药的明证。而且日军旗舰松岛被镇远命中导致弹药殉爆,大火一度烧到了距离弹药库不远的地方,燃烧引起的毒烟导致日本人无人敢救火。不过也是天不佑中华,战场上忽然刮起一股歪风,把毒烟吹散了一些,松岛损管队员才敢进去救火。如果没有这股妖风,松岛就去见天照大神了。


而且松岛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不管被揍成什么样就是打不死,平远曾经命中松岛一炮,炮弹撕开松岛脆弱的装甲,先是贯穿并废掉了松岛的中央鱼雷室,接着穿行到舰艉,打坏了主炮的液压装置,使主炮无法转动。只可惜这一炮很可能是一发穿甲弹,也可能是一发不会爆炸的劣质开花弹,否则松岛绝对会完蛋,因为主炮下面就是弹药库。
海战当中松岛作为日军旗舰,被北洋海军重点照顾,但是松岛就是打不沉,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弹不如人。

北洋海军在海战中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以及扬威四舰。致远因为水密门橡胶破损,导致海水涌入锅炉引起锅炉爆炸而沉没。经远舰因致远舰沉没而失去侧翼保护,在日军第一游击队四舰速射炮以及苦味酸开花弹的围攻之下被重创,军官相继战死殉国,水兵驾驶战舰冲滩失败而沉没。超勇舰因为苦味酸火药燃起大火而燃烧沉没。扬威舰在战场之外抢修之时,被慌不择路的济远撞沉。第五个沉没的广甲不是在海战中沉没的,而是在逃跑时候触礁,后济远拖带失败,被北洋海军击沉。
而日本海军比叡、赤诚、西京丸、


松岛四舰被重创,吉野舰也被打的够惨。更何况北洋海军开花弹大多劣质,经常有臭弹,而且也缺乏开花弹。虽然北洋海军命中的挺漂亮,但是因为炮弹不给力而很难打沉敌舰。
比叡
吉野

浪速

赤诚
秋津洲



可见北洋海军炮术都很好,水线、船舵以及其他要害部位都有命中,如果炮弹给力的话,势必会带走几艘敌舰。

再者,北洋海军六年没有更换战舰,再加上高强度的战备训练以及巡视海防的任务,战舰严重老化。再者,由于清政府缺乏战略眼光以及翁同龢领导的清流以《停购船械案》卡海军的脖子,使得北洋海军不仅无法购买战舰,就连舰上设备维护保养都做不到。很多战舰水密门破损、锅炉即将报废,仅有十艘战舰能勉强出海作战。而且,海军战舰因为长期使用劣质煤炭(开平矿务局把优质的五槽煤用于出口,出口对象甚至包括日本,给海军提供的都是散碎的劣质煤炭),航速大幅降低。

另外,北洋海军最缺的就是速射炮,而且北洋海军战舰落后于时代,船上缺少炮位,即便是海军官兵素质再高、炮术再好,也无法弥补火力的贫弱。

反观日本海军,为了战胜北洋海军大力准备并建设海军,自1888年开始大量购买战舰,甚至有战前才成军的新舰。而且速射炮、优质煤炭以及开花弹等后勤保证,让日本海军战斗力大幅提高。虽然日本海军军事素质比不上北洋海军,但是装备的优势足够弥补。

结果就是,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苦苦支撑了五个小时,四艘战舰的损失仅仅换来四艘敌舰被重创。如果北洋海军战舰能够得到更新,并且在后勤上没有压力,那么大东沟海战的结果绝对会改写。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诚邀,如题。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10发9中,炮弹一发不剩,为何日舰就是不沉?难道日本真有神助?当然不是,实际上日本军舰如此耐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的弹药实在是太差了。

理论上来说,在甲午海战爆发之前,没人会想到堂堂大清会输给曾经的藩国日本,毕竟摆在日本联合舰队面前的是大清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船坚炮利,大清的镇远舰装甲之厚度,站着白白挨上日本旗舰两发炮弹都不会沉没。

但是打仗不单单要有枪,也得有子弹

据史料记载,当时水军火炮炮弹分成两部分:弹头和药包。 火药在药包里,而弹头分为两种,实心弹和开花弹。实心弹望文生义,一大块金属。开花弹则是内部由其他杀伤物,以求击中方针后散开,杀伤有生力量。 当时中国能够拷贝一部分实心弹,可是没有出产大口径开花弹的能力,所以开花弹十分昂贵,约合数千两一枚。


数千两一枚,贵吗?也不贵,比起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便宜太多了。

大清的腐败真是让小编无话可说。战前,户部尚书翁同龢等人不满洋务派,于是不仅卡北洋海军经费,还不允许北洋水师进口备件。这样一来,北洋的开花弹打一发少一发,其实北洋水师的命中率略高于日本联合舰队,但是北洋海军的装备太旧,射速方面大大不如日军,举个例子,日军120mm炮达到了每分钟11.3发的射速,而北洋则还算是用着10年前出产的老炮,射速为几分钟1发,同时北洋海军装备的多为实心弹,能击穿装甲,不能大面积杀伤人员,所以日本战舰有很多伤痕累累被迫退出战场而不沉。 北洋水兵拼了性命瞄准打中敌舰的,只是实心弹,至于开花弹嘛,户部大老爷不准,银子得给老佛爷修花园用。可叹,可惜,可恨。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甲午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哪有10发9中那么夸张啊……

此战双方战损情况如下:

大东沟海战的大致流程如下:

12时50分,定远在5300米的距离上首开右舷巨炮,这一炮落在了“吉野”舷左100米处。10秒后,镇远在5200米的距离上打出第二发305毫米炮弹。2分钟后,日舰在3500米的距离上群炮齐发,并一开始即击毁了中方旗舰的旗语指挥系统。

13时09分,“西京丸”遭到中方军舰炮击。

13时10分,“超勇”起火,退出战列,后沉没。“比叡”则从定远右侧穿越中方队列,冒着交叉火力拦击,强行闯入中方横队后方,引起中方多舰的围攻,“扶桑”趁机逃脱。

13时20分,“赤城”遭到中方多艘巡洋舰攻击,退出战场。

13时55分,“比叡”绕道中方横队右翼重新驶回,企图追赶本队,但旋即因大火而退出战场。

14时20分,追击“赤城”的“来远”被击中起火,被迫驶向浅水区自救。同时,“西京丸”挂出“赤城、比叡危险”的信号。

14时22分,“西京丸”挂出“我舰发生故障”的信号,退出战场。

14时23分,“扬威”大火,随之退出战列,后搁浅。

第一游击队在攻击完“超勇”、“扬威”后,随之准备在中方横队前进行一次大转向,和中方各舰拉开距离,用另一侧的舷炮攻击。随后,由于“信号联系搞错”,日舰的运动一度产生混乱,最终将错就错,由本队经北洋海军右翼向其后方迂回,第一游击队则改为从北洋海军前方迂回其左翼。

14时30分,“平远”装备的4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小速射炮接连命中“松岛”的中央鱼雷发射室和桅杆,但“平远”旋即亦为“松岛”击中起火,主炮亦被毁,被迫驶向大鹿岛方面浅水区自救。“广丙”随之也退出了战场。

14时40分,撤退中的“西京丸”遭到“福龙”号鱼雷艇的追击。

15时05分, “福龙”在400米的距离上向“西京丸”射出了第一枚鱼雷,随后又再发射一枚鱼雷,但均未命中。

15时10分,“定远”前部中弹起火。

15时30分左右,日军旗舰“松岛”号被2枚305毫米炮弹击中,引发炮弹殉爆,左舷炮架全部被毁,烈火迅速蔓延向全船,舰体向左倾斜5度,28人当场丧生,68人受伤。大致与之同时,“致远”被日军击沉。随后,“济远”、“广甲”逃离战场;“来远”、“靖远”、“经远”亦相继被逐出战列,被迫退向浅水区自救,战场上只剩下定、镇二舰。日军第一游击队追击四散逃离的中方巡洋舰,本队5舰则围攻定、镇。

16点10分,“松岛”号的大火被扑灭。但该舰也已经彻底丧失了指挥与战斗能力。伊东只好挂出信号旗,“命令各舰自由行动,努力奋战”。

17时30分左右,“经远”沉没。

17时45分,本队召回第一游击队,退出战场。中方幸存各舰,除“济远”一路逃回旅顺、广甲搁浅被弃舰外,其余各舰在靖远的指挥下重新集结,与定、镇再度会合。海战至此结束。

此战在战术上分析,此战日军中弹数最多的5艘军舰依次为:“赤城”(30)、“比叡”(23)、“松岛”(13)、“西京丸”(12)、“桥立”(11),其中,赤城和西京丸共中弹42枚,占到前述五舰中弹总数(89)的47.2%,占到全部12艘舰船中弹总数(134)的31.34%。其余各舰的中弹数均低于9发,最低的“千代田”仅中弹3发。换言之,此战中方三分之一强的有效火力打在了两艘最无关紧要的军舰上!而且中方缺乏爆炸弹,以大口径火炮发射穿甲弹对付日本海军这些无装甲防护的小船,效果极差。实因此战中不仅未能击沉任何一艘,来远反而被赤城击伤,对此后的海战造成了不利影响。

另外,当时北洋水师跟日本海军已经有代差了。

1888年世界海军界发生了新一轮的装甲革命。英法两国都开始使用镍合金钢板作为战舰的装甲材料。随后,美国人H·A.哈维发明了表面硬化的镍合金装甲,使装甲的防护效果大幅提升。152毫米的哈维式镍钢装甲的防护效果可以比肩254毫米的钢面铁甲。

其结果是:

(1)产生了前无畏舰时代的成熟性战列舰,日本在1894年订购的“八岛”和“富士”即是此种全新理念的代表.北洋海军装备的定、镇式铁甲舰立即彻底落伍。

(2)面对此种新式装甲,巡洋舰上的火炮无论如何是难以有效穿甲了。这迫使巡洋舰的设计回归传统思路,不再以对抗铁甲舰为首要目标,而是重新追求“克制敌方巡洋舰”这一传统目标。

另外两个技术变革则为此一回归提供了强大助力:

第一个技术变革是军舰驱动力革命,军舰的速度大幅度提升。这显然有利于强化传统型巡洋舰的高航速特性。

第二个技术变革是中口径火炮的射速大幅度提升,此种火炮虽无法击穿主力舰的护甲,却足以对付敌方的巡洋舰和商船,且可在短期内形成持续的高密度火力。同时,射速的提高更使此时相当原始的火控系统能够发挥效用。

日本订购的“千代田”、“吉野”、“秋津洲”便是此种新型巡洋舰的代表。都是货真价实的“巡洋舰杀手”——杀老式巡洋舰更是得心应手。

其中“千代田”速度极快,更装有大量速射炮。还装备了新式哈维镍钢装甲。在实战中,该舰则是双方唯一一艘创下零伤亡记录的军舰。

大东沟海战其实就是一场具有代差的海战,北洋水师尽力了,但勇敢和牺牲弥补不了技术上的巨大差距。


冷兵器研究所


这是网上找到的一张图,但也真实的诠释了甲午海战的实质性情况,至于你说的十发九中这个情况不清楚,但事实上北洋水师的炮弹命中率确实要高于日舰,可北洋水师的炮弹却不是高爆弹啊!再反观日舰全都是速射炮又加上其炮弹里面内含新式炸药,就算命中率低,也照样击沉了北洋水师不少军舰啊。

整个黄海海战结束之后,北洋水师虽然命中率高于日本联合舰队但并未击沉一艘日本战舰,这并不是北洋水师的实力不如日联合舰队,而是北洋水师没有炮弹啊!


宇泽历史


我来回答!今天儿子刚好去刘公岛旅游回来拍了不少照片,我看了感触颇深!




看看我们的大炮,这还不是最大的定远舰上的305毫米主炮,只是济远舰的210毫米克虏伯主炮和一门甲板炮,但这也够威武的了!但我们的大炮这么强悍为什么就打不沉一艘日舰呢?北洋水师的官兵训练有素作战勇敢,像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这样的败类是极个别的,恐怕问题出在大炮的弹药上!

当时北洋水师的主炮只有两种炮弹:穿甲弹和榴弹,相信看过电影"甲午风云"的朋友都记得吧,致远舰上的水兵打开炮弹发现里面装满沙子,实际是个误解,当时的炮弹发射药还是有的,沙子是装在弹头中增加配重,以便更好的穿透敌舰的装甲,但这种炮弹只是穿透并不爆炸,只能打敌舰的水线部分威力极小,大部分都是无害通过。另一种就是爆破榴弹,这种炮弹倒是装满了炸药,但那只是黑火药威力不大,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为什么不向西方列强购买大威力的炮弹呢?多种原因,主要就是当时的清政府固步自封,腐朽没落,反正就是没钱更新!就是这样的炮弹各舰上还携带极少,很短时间就消耗一空,怎么可能打的沉日舰!


军舰够强大水兵够勇敢,

但这样的政府配备出这样的炮弹,还真的打不沉日舰!

水平有限,欢迎大家阅读点评!


天佑我中华龙河乡韵


因为北洋水师打过去的是穿甲弹,穿甲弹是凿窟窿的,流弹是爆炸的。

定远号有一枚炮弹打中日本旗舰“松岛”号弹药库, 打出的炮弹没爆炸。伊登又亨的脸都白了,以为要为天皇玉碎了。指挥定远号的是曾经的同班同学刘步蟾,而打过去的是穿甲弹,没有爆炸。打错炮弹,运气太差。


黄海海战最后清军失败,让出了黄海海域制海权。失败原因是什么呢?

联合舰队主力战舰“吉野”号。……原是清朝北洋水师预购,因海军经费不足被迫放弃。日本一直观注清国订购该款新型军舰的动向,政府动员全国官民的一切力量募捐,明治天皇也省吃俭用捐赠皇室用度。日本终于够得这艘命名为“吉野”号的新锐战舰,大幅提升了舰队的作战实力。——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156页》如原镇远舰枪炮官曹嘉祥等称“海军利器在乎船舰,外洋之舰日新月异,所用之炮多系新式快炮,每船至少十余尊。我们船少炮钝,速率又缓,如大东沟之役,敌变动至灵,转瞬一阵……”——潘向明《甲午黄海之役北洋海军缺乏炮弹说质疑——兼论其失利原因问题》


中日两国在海军军费投入上的差距

日本方面:19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上仍然比较落后。但从1886年开始,明治政府大量发行海军公债,募集资金制造战舰。海军通过发行债券当年就融资1700多万日元,1100多万两白银用于购置、制造船舰的火炮。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日元作为海军补助费。此举不仅表达了最高统治者发展海军的决心,而且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年内就筹集了100多万日元。

清朝:而当时北洋海军用来购买船舰火炮的费用是八百多万两。1888年以后再也没购置新战舰。慈禧甚至挪用海军军费操办六十大寿。

即便是投入海军的费用,也不能保质保量地用于海军建设,腐败仍然是清政府的痼疾之一。当时受命购买军舰的李风苞竟然以两成的回扣中饱私囊,本来可以买四艘军舰的钱,只买了三艘。贿赂了中国官员后,外商便在造船时偷工减料,有人向李鸿章举报,但他不以为意。张士珩是李鸿章的外甥颇受重用,担任天津军械局总办,负责军需供应,他“偷盗抵换”,供给海军的炮弹量少质差,黄海之战舰队炮弹缺少就与此人有关。军队后勤保障虽是业务问题,但也深受政治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最终成为战争胜负的因素。

归根结底,制度的落后是清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


正史很有趣


败了就是败了,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是正道,如果胡乱找借口,甚至推托责任与他人,就永远不会进步,就不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北洋水师惨败,原因并不仅仅是几发炮弹的事情!

试分析如下:

一,硬件方面:1,劣势,战舰航速低,速射炮少,战舰上载的炮弹少,开花弹比例低。2,优势,镇远定远无法轻易打沉,所配备武器威力惊人。

二,软件方面:劣势,1,现状,战争是检验军队的唯一标准,胜败反映的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不可否认,日本海军的管理训练水平,要好的多。军容军纪,单兵作战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舰长指挥官的个人水平和协调,都不容小看。2,战前,指挥中心犹豫不决,造成中下层官兵准备茫然,具体到水师内部,包括,战前动员,信息汇总,敌我实力分析,战胜或战败两种结果下的沙盘模拟和应急预案,战略战术的机动灵活,炮弹配备,都不充分。这说明统领丁汝昌的能力不足。3,战斗中,一开始,丁汝昌旗舰的指挥中心就被自己的炮弹震坏,真是丢人现眼到家了。接着无人指挥大家一起有效集中火力,击沉敌方一个舰艇。部分舰艇逃跑,阵型大乱,没有发挥出自己主力舰的优势,导致失败。

三,单单对比命中率,没有意义。日本是速射炮,北洋水师射速慢,类似于机关枪和步枪的对比。

四,没有人否认大多数基层官兵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北洋水师也有很多亮点,但是,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就要冷静客观找差距,不要再自我意淫。

五,到后期,北洋水师躲在基地,完全被动挨打,是指挥错误。鱼雷艇集体逃跑,唉,简直就无法评说了。一百多年后想一想,依旧是悲哀,惋惜,懊恼!




才辰日月


如果说真的要提这个问题的话,就必须要说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当时世界海战的整个发展,还有就是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炮弹问题。

我们先不说其他的,我们先说一个炮弹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出来所谓的辟谣,就说当时中日甲午战争索什么泡蛋,里面装的沙子是正确的,但事实上这一点却恰是错误的,大家上下实心弹,尤其是配重,但这种东西肯定是用重量或者是密度优势一下子击穿敌人装甲怎么可能用沙子,沙子的重量难道比铁重吗?

所以说所谓的充填沙子应该是指的一种开花但也就是炮弹内部装的是炸药放的是岩石隐性等到撞到地上的战舰以后才会爆炸,将炮弹砸入军舰内部然后再发生爆炸,这样形成的二次伤害,对军舰来说更加有害。

但是当时中国方面实在是没有这样的工业去生产这样的炮弹,由于慈禧要修院子,所以很多的经费就用在了修园子上面。中国已经近几年没有购买新的战舰,新的大炮,甚至是新的炮弹。

当时清政府命令天津的某个制造厂赶紧生产这种开花的结果,一个月时间只生产了40没40枚是什么概念?一个弹药基数都不够!

所谓的炮弹里面充填沙子应该是兵械制造厂用这种充填沙子的炮弹去替代了炮弹里面充填炸药的开花弹!

有人会问不就是实体,但跟开花弹吧对,当时的军舰有什么区别?打中不就行了吗?但是事实上在那个时期,整个世界军舰发展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怪圈,就什么呢?军舰的防护超过了大炮的破坏能力!

在这个时候,铁甲舰大规模的应用,并且铁甲舰上面大量使用表面渗碳技术,(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而且对于战列舰内部的某些重要的地区实行了重点防护,在这种情况之下,战列舰想要击沉,那就很困难了,实心弹砸过去就咱一个洞!

而且这个时候各国已经了解到军舰一旦被击穿了,必须要有相应的人员去进行维修,这就是俗称的损管部队,这个部队,哪个国家最有名?美国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的航空母舰一半儿都进水了,航空母舰仍然能够安全的行使到珍珠港,如果说一颗石心石穿透了,那么只要把这个地区的隔水舱打开,等到过一段时间把这水给排出去,战舰还是可以接着使用,所以说开花,但对于当时的日本战舰的威力是最大的,但是中国舰队没有钱都去哪儿了?慈禧修园子,要钱。

包括接下来日俄之间发生对马海战,当时日本舰队面对沙皇俄国的波罗地海舰队,也是使用开花蛋一件干掉了当时。俄罗斯的波罗地海舰队的指挥舰上的指挥室,让整个波罗地海舰队彻底陷入瘫痪,才赢得了战列舰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围歼战。

综上所述,即便甲午战争期间中国的炮弹对日本舰队的炮弹能够实行命中,但是仍然还没有办法造成中创,只要不打到指挥部或者是,但要是日本舰队就可以继续攻击,而且日本是中口径速射火炮,火炮数量较多,打掉一门两门,其他火炮还可以继续工作,但是中国军队由于追求大口径的火炮,所以一门战舰上面所携带的火炮数量并不多,火炮一旦歇菜了,那么这两天建在海上就是一个活靶子。

所以说中日甲午海战看起来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实际上是两种海军理念对撞在了一起,最后日本代表的中口径速射火力火炮占据了历史的主流。


漩涡鸣人yy


要问为什么?先问是不是。

1,首先没有十中九这么高的命中率,根据战后统计,日本人的命中率约在5%左右,根据资料统计,北洋水师的命中率要略高于日本,应该不会超过10%,所以不存在十发中九发这种说法。

2,北洋水师即使命中率高,所造成的伤害也不及日本联合舰队。原因有二:

第一是北洋水师炮弹匮乏,当时北洋水师所使用的有两种炮弹,开花弹和实心弹,开花弹威力大,会通过爆炸来造成较大的杀伤面积,实心弹只有少量火药,内部装填大量石沙,通过质量和速度,命中目标后贯穿甲板,从而达到破坏舰体的目的。相对而言,开花弹威力要大于实心弹。

但北洋水师由于经费不足,所储备的开花弹数量严重不足。所以命中日舰的开花弹也不多,大多是国产的实心弹,所以杀伤不高,而日舰大都装备有充足的开花弹。

第二,即便是开花弹,北洋的装备陈旧的开花弹威力也不及日本联合舰队采用新式火药装填的开花弹威力大。

第三,北洋水师装备速射炮数量少,主要为大口径重炮,虽然威力大但是射速慢,而日本联合舰队装备大量速射炮,每分钟可发射炮弹数要远高于北洋水师的重炮,所以虽然日本联合舰队火炮命中率低,但是射速快,炮弹威力大,再加上舰队机动性强,总吨位大,全国力量的支持,所以战争结果不言而喻。

反观北洋水师后期被围困,朝廷中还有不少人眼巴巴的期望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好用此战失败来做弹劾李鸿章的理由。政治腐败,派系纷争,制度落后,才是北洋水师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野史轶闻


中日之间在近代爆发了多次战争,其中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就是甲午战争。光绪二十一年七月(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整个甲午战争分陆战和海战,北洋舰队就是在黄海海战中损失惨重的。

  实际上日本军舰如此耐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的弹药实在是太差了。理论上来说,在甲午海战爆发之前,没人会想到堂堂大清会输给曾经的藩国日本,毕竟摆在日本联合舰队面前的是大清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船坚炮利,大清的镇远舰装甲之厚度,站着白白挨上日本旗舰两发炮弹都不会沉没。

  主要是北洋水师当时装备的黑火药榴弹和实心穿甲弹均无法对装甲巡洋舰和穹甲巡洋舰产生致命威胁。也就是只能做到伤而不沉。黑火药由于爆速只有600m/s,威力不足以撕开装甲带,让船舱大量进水;而穿甲弹没有装药,只能做到打出一个洞,损管得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很快堵上。

  弹药不力并非是英国和德国在坑北洋舰队,而是当时的主流技术就是如此,矛的发展没有赶上盾的发展。而日本则是比较激进的采用了下濑火药(苦味酸炸药),爆速7350m/s。威力完全不在一个顶级。而且苦味酸炸药还有一个附带功能就是纵火。这种炸药在爆炸后会粘附在船体上剧烈燃烧,即便是钢板都可以烧到变形。这一点从镇远、定远开战不就即燃气熊熊大火,超勇扬威也是被击中起火后沉没就可以看出下濑火药的毒辣。

  下濑火药甚至给北洋舰队立了大功。镇远发射的一枚305mm主炮炮弹击中松岛后,引起了甲板上弹药的殉爆,造成松岛陷入了无可控制的大火灾,使松岛号伤亡惨重且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相比之下黑火药的纵火能力就远远不如下濑火药。

  事实上在那个时期,整个世界军舰发展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怪圈,军舰的防护超过了大炮的破坏能力!中国军队由于追求大口径的火炮,所以一门战舰上面所携带的火炮数量并不多,火炮一旦歇菜了,那么就是一个活靶子。所以说中日甲午海战看起来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实际上是两种海军理念对撞在了一起,最后日本代表的火炮占据了历史的主流。

  军舰够强大水兵够勇敢,但这样的政府配备出这样的炮弹,还真的打不沉日舰!甲午海战其实就是一场具有代差的海战,北洋水师尽力了,但勇敢和牺牲弥补不了技术上的巨大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