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公元1851年1月11日,一萬多名頭裹紅巾的農民,雲集廣西桂平金田村,他們誓師起義,反抗清朝。為首的人名叫洪秀全,這就是著名的太平天國起義的開端。此後的14年,太平天國發展迅速,一度佔據半個中國,最終在中外勢力的聯合鎮壓下,以失敗告終。太平天國名將雲集,如早期的石達開,是中國著名的軍事家。到了太平天國後期,以陳玉成、李秀成二人最為出名,其中,陳玉成、李秀成先後被清軍俘虜,李秀成被殺前,曾寫下5萬字的遺書,被曾國藩私自篡改,成功地掩蓋洪秀全的真正死因。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李秀成出生於廣西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幼年時期,家境貧寒,他常常和父母一起出去乞討食物。洪秀全起義時,30歲的李秀成果斷參加太平軍,後來被東王楊秀清提拔為為右四將領。翼王石達開慧眼識人,發現李秀成是個軍事天才,便帶在身邊,親自培養。李秀成後來帶兵攻破江北大營、解天京之圍,名震天下。天京事變後,李秀成和陳玉成忠於洪秀全,成為洪秀全較為倚重的兩位將領。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李秀成不僅在對抗清軍方面戰功卓著,他還擅長對抗外敵。1860年,美國人華爾組建的洋槍隊攻打上海青浦,李秀成帶兵重挫洋槍隊。後來英法聯軍的軍艦炮轟上海,李秀成從蘇州帶來精兵,把英法聯軍打敗。在抗擊外敵方面,李秀成一人的表現,足以讓清政府羞愧,因此李秀成也被稱為民族英雄。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太平天國雖然聲勢浩大,但難以突破其歷史侷限性,天京失守後,李秀成帶著洪秀全的兒子洪天福貴突圍而出。為了保護洪天福貴,李秀成把戰馬讓給洪天福貴,並掩護其逃走,李秀成卻因此被俘。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李秀成被俘後,曾國藩大喜過望,連夜奏報朝廷,同治帝要求曾國藩將李秀成押往京城,曾國藩卻逼李秀成寫下五萬字的遺書後,將李秀成處死,李秀成去世時,年僅42歲。他的五萬字遺書,被命名為《李秀成自述》(下圖)。按照曾國藩的說法,李秀成被俘後,主動招認罪行,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連續寫了8天,將自己的罪行公之於世。不過,這種說法並不被後人所認可,大多數人認為,李秀成的投降,像三國時期的姜維一樣,是想通過詐降以圖東山再起。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李秀成寫下《李秀成自述》後,曾國藩為何急於把他處死,而不送往京城邀功呢?後來人們發現,曾國藩此舉,不過是為了滅口,因為曾國藩另有目的。曾國藩將《李秀成自述原稿》收藏起來,抄寫了一份《李秀成自述》呈給清廷,這份《李秀成自述》收錄於《曾文正公奏稿》,對之後的《清史稿》的編寫,產生直接影響。但是,隨著《李秀成自述原稿》曝光,人們發現,曾國藩篡改了歷史,他成功地掩蓋了洪秀全的死因。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清朝滅亡後,曾國藩的後人不願公佈《李秀成自述原稿》,直到1944年,廣西通志館找到曾國藩的後人,幾番磋商,曾家人終於答應公開原稿。1963年,曾國藩的曾孫曾約農將原稿影印刊登,引起軒然大波。

比較曾國藩的《李秀成自述》和《李秀成自述原稿》,發現曾國藩在多處篡改。舉個例子,《李秀成自述原稿》中,李秀成這樣寫道:

“初更之侯,舍死領頭衝鋒,自向帶幼主,在後而來,君臣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版本,把“初更”改成了“四更”,因為李秀成突圍時,正值六月,初更即晚上七點左右,當時天並沒有完全黑,李秀成這個時候竟然能突圍出來,足見湘軍的合圍漏洞百出。曾國藩把“初更”改成了“四更”,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四更時期,正值夜深人靜,李秀成趁著漆黑的夜色逃出來,就不會顯得湘軍無能了。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還有一處的篡改,更為嚴重,直接關乎天王洪秀全之死。曾國藩的版本是這麼說的:

“因九帥之兵,處處地道近城,天王斯時焦急,即以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曾國藩的意思是說:九帥(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排行老九)圍困天京,洪秀全大勢已去,服毒自殺。把洪秀全之死,歸功於曾國荃身上。而《李秀成自述原稿》的說法是:

“四月將初,天王已病重,四月廿一日而故。”

也就是說,洪秀全死於四月二十一日,而且是病逝,並不是服毒自殺。曾國藩把洪秀全的死亡時間、死亡原因全部篡改,目的何為?很明顯,曾國藩是在為弟弟曾國荃、為曾氏家族、為湘軍攬功勞。因此,曾國藩“抄寫”完《李秀成自述》後,急於將李秀成處死,這樣,就成功地掩蓋了洪秀全的真正死因,受益的是自己和湘軍。但這後世造成很大影響,很多史書曾國藩的版本此為依據,認為洪秀全是自殺,《清史稿》也寫道:“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死。”誤導了一代人。

為掩蓋洪秀全真相,曾國藩篡改歷史,多年後終於水落石出


曾國藩一直以較高的道德標準來標榜自己,後世對曾國藩也一直較為敬仰。但從他篡改《李秀成自述》這一點來看,曾國藩在功利面前,也不過爾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