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決定楚國霸主地位的邲之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國落得慘敗

城濮之戰結束後,晉文公稱霸從此晉國成為了中原諸侯一致認為的第一諸侯,在晉文公去世後,楚國開始圖謀中原的活動逐漸頻繁,企圖接管晉國的霸業,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伐鄭,鄭國向晉國求救,由於晉國的反應過慢導致鄭國不敵楚軍選擇投降,楚莊王回師飲馬黃河,同時晉軍集結完畢,晉楚雙方在黃河相遇。

決定楚國霸主地位的邲之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國落得慘敗


晉的內部分歧

晉國中軍將荀林父認為,晉軍此次本是前來救援鄭國的,既然現在鄭國已經投降,那麼晉國應該該撤軍,畢竟現在的楚國強大,在這時候和楚國爭雄存在很大的風險,晉國大可以在楚軍回師之後再去討伐鄭國也不晚。士會也同意荀林父的想法,說用兵應當尋找機會行動,楚國討伐鄭國是因為鄭國有二心,現在鄭國投降了,楚軍撤退,說明楚國是有德行的,以這樣有德行的人作為敵人是不明智的。

決定楚國霸主地位的邲之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國落得慘敗

晉國中軍佐先縠卻不這麼認為,他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是因為軍隊強盛,大臣有力,現在如果失去自己的同盟國鄭國那就不算是強大,面對敵人選擇退縮,那就是不夠勇武,如果因為自己而失去了晉國霸主地位,那還不如去死了呢,整頓軍隊卻臨陣退縮,這種事情,其他人能做出來,他自己幹不出來這種事。

  • 於是先縠就率軍直接渡過了黃河。先縠獨自率軍渡河,勢單力薄,打架都覺得很危險,韓厥就對荀林父說,如果先縠失敗,那麼荀作為中軍元帥也是脫不了干係的,於是荀林父下令渡河。

楚國內部的討論

楚莊王在攻打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因為身處南方在此之前沒有見國黃河,所以就帶著大軍飲馬黃河也算是一種情懷,,但是聽說晉軍已經度過黃河,就打算直接班師回朝,黃河也不去了。

楚國也就戰於和的問題展開了討論,楚莊王的寵臣伍奢提出應該和晉國一戰,但是楚國的令尹孫叔敖說,楚國去年攻打陳國,今年討伐鄭國,連年戰爭,將士疲憊,還調侃伍奢說,要是打不贏就是吃了伍奢的肉也不能謝罪。伍奢說,要是輸了,自己的肉在晉國人手裡,孫叔敖就是想吃也吃不到,要是贏了就是孫叔敖沒有謀略。

決定楚國霸主地位的邲之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國落得慘敗

孫叔敖已經準備撤軍,伍奢就對楚莊王說,現在晉國的中軍將荀林父剛剛上任,沒有什麼威信,他的副將先縠剛愎自用不聽命令,三軍將領各自行事,他們手下的士卒也就不知道聽誰的了,此戰晉軍必敗,況且現在國君逃避臣子,置社稷於何地?楚莊王就叫孫叔敖將軍隊開往黃河附近。

晉國和楚國雙方的態度

兩軍對壘,楚國派使者來到晉國的軍營,使者就說,寡君也就是楚國的國君年少的時候遭遇憂患,不善於辭令,當初楚國的先君征服國鄭國,現在鄭國有二心,所以特地前來訓誡,那裡敢挑釁晉國,諸位也不要再這裡久留。士會就說,往昔周平王命令先君和鄭國一起輔佐周王室,現在鄭國不遵從先前的命令,所以晉軍也是前來訓誡鄭國的。雙方的意思都很明瞭,就是鄭國對兩個國家都有二心,所以並不希望晉楚兩國開戰。

決定楚國霸主地位的邲之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國落得慘敗

但是先縠認為士會的說的華過於獻媚軟弱,所以就特地叫人追上楚國的使者說,晉君命令群臣不要讓其他諸侯國的軍隊到達鄭國的土地,不許逃避任何敵人,大成門都不敢違抗國君的命令。

晉楚議和,單車挑戰

楚國的使者回去之後就吧事情詳細告訴了楚莊王,楚莊王也明白現在晉楚雙方都有主站和主和兩派,要是真的開戰那也不一定能打贏,所以又派使者前去議和,雙方約定會盟的時間和地點,就在這個時候楚國的許伯就帶著駕駛樂伯還有攝叔前去單車挑戰。

決定楚國霸主地位的邲之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國落得慘敗

許伯說,自己聽說單兵挑戰是駕著車舉起旗子擦過地方的營壘然後返回,樂伯說,自己聽說單兵挑戰是駕車過去讓射手射一支箭到地方營壘,然後射手駕車御手下車調整馬匹,然後返回,攝叔說,自己聽說車右要下車殺一個人,抓一個俘虜返回。至於真實的單車挑戰是什麼樣的姬不得而知了,三個人就駕著車前去按各自的想法挑戰。晉軍就派兵追逐,這時候林間拋出一隻麋鹿,樂伯射中麋鹿獻給晉軍,就被方回去了。

晉國的單兵挑戰

晉國的魏錡看到這個單車挑戰覺得好玩,於是自己也想玩一下,於是就去找中軍將請命,但是沒得到批准,於是就說,自己願意出使楚國,荀林父同意了,結果也沒出使,就帶著兩人也去單車挑戰了,然後楚軍追了出來,同樣是射中了麋鹿,然後回去了。魏錡

趙旃也是故技重施,就在晚上帶人前去挑戰。楚軍為兩軍,左廣和右廣,左廣白天值班,右廣晚上值班,楚莊王是個夜貓子,就在左廣。晚上看人前來挑戰,帶著軍隊就追出去了。晉國怕著連續兩次前去挑戰,就派人前去追趙旃,楚國的潘臣看到塵土飛揚,以為晉軍打過來了,就去報告孫叔敖。孫叔敖就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寧我負人,無人負我”下令進軍。

決定楚國霸主地位的邲之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國落得慘敗

荀林父見楚軍來犯便雷響戰鼓,下了一道命令——先渡河者有賞。晉軍慌亂之中搶船渡河,自相殘殺,於是大敗。

個人拙見

邲之戰之後,楚莊王一躍成為諸侯霸主,晉國損失慘重,荀林父險些丟了性命。但是晉國的上軍在士會的指導下事先做好了準備,且戰且退,沒有什麼大的傷亡。

決定楚國霸主地位的邲之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國落得慘敗

有人認為這場戰爭是意味,我個人認為實際上還是楚國內部蓄謀已久的,楚國先是派遣使者求和,但是卻有士兵前去單車挑戰,這應該不是出於個人的想法,而是在試探和離間晉軍,也就是楚國人實際上是摸清了晉軍內部的情形,所以才能取得如此大的勝利。同時晉國在處理分歧的能力上是不如楚軍的,也稱為了塔恩失敗的最大原因


參考文獻:《左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