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魚籽」一樣的野菜,也是餐桌上的C位



野菜第二彈


“舌尖上的中國”,說的就是全國各地的美食文化,野菜便是其中一種稀罕物。樹上、土裡、水中的應有盡有,俯拾即是。


然而因為我國地域廣闊,野菜分佈的區域也不一樣,市面上雖然有野菜賣,但是卻很少,故而人們只能吃到當地的野菜。


「魚籽」一樣的野菜,也是餐桌上的C位


前兩天給大家介紹了地上“冒”出來的野菜,今天給大家說道說道這樹上長出來的野菜——“棕包米”。


這是我們南方地區的一種奇特的野菜,酷似“魚籽”,生熟的都能吃,是一種相當接地氣的野菜了。因為它生熟都能吃的一大特性,以至於曾被作為窮苦百姓的救命糧。


在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有一種地區域性很強的樹種,其葉子似蒲扇,樹幹上還披著一層一層的“蓑衣”,一年四季都是常綠的,這種樹就是“棕樹”。其花就是“棕包米”。


「魚籽」一樣的野菜,也是餐桌上的C位


在南方農村裡就有這樣一句諺語:“千棵棕,萬棵桐,一世吃不窮”,棕樹在的棕包米是饑荒年代的絕佳充飢糧食,棕樹皮能做掃帚,能做床墊、還能做鞋墊、蓑衣等工具,可以說是個隱藏寶藏庫了。


閒暇時會有人把粽葉編織成一把『小綠扇』。柔韌耐用,美觀大方,一般可用上四五年。沾點兒棕樹的光,它可是象徵著好運和勝利呢。


「魚籽」一樣的野菜,也是餐桌上的C位


在雲南,棕樹的花,我們稱它為『棕批花』。這花與其他地方棕樹所結的花不同。是可以食用的棕包花。


「魚籽」一樣的野菜,也是餐桌上的C位


棕包米主要分2種,一種叫做“金竹米”,這種味道苦中帶甜,且飽滿,吃起來也比較好吃,是送上餐桌的一種。另一種叫做“苦竹米”,這種味道很苦,不飽滿且細長,不過很多上了歲數的人喜歡吃,據說具有降壓護肝的食療效果。


棕包炒肉,棕包炒豆腐,棕包燒湯是鄉親們最常見的吃法。食的時候,剝去外面的殼(裡面酷似我們平常吃的筍),隨後切成薄片,並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會兒。棕包切片後的樣子像筍,鮮嫩甘脆,與五花肉、紅椒同炒,入味清甜微苦,別有一番風味。


「魚籽」一樣的野菜,也是餐桌上的C位


"棕包米"用來做菜,有特別的花香味,味道微苦,吃後回甘!


「魚籽」一樣的野菜,也是餐桌上的C位


逢年過節或宴請朋友時,棕包炒肉是必上的一道菜,每當快過年的時候,棕包可以賣到幾十塊一斤。


「魚籽」一樣的野菜,也是餐桌上的C位


老一輩人一般喜歡爆炒,加點臘肉,再配上生薑,蔥白,辣椒,酸菜等一起炒,口味獨特,鮮脆爽口。如果哪天誰給你一盤棕樹花,你可別以為是魚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