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01

最近,霍思燕杜江帶著嗯哼參加一檔教育訪談類節目,聊到了“起外號”的話題。


一個14歲的女孩,經常被同學“起外號”,不願意上學,一直休學在家。

聽到這裡,坐在一旁嗯哼“插嘴”說:“我同學也給我起外號。”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叫“肚臍眼”。

霍思燕解釋:“他叫杜宇麒”。

嗯哼接著強調:“但他們管我叫‘肚臍眼’。”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並不知情的霍思燕眼裡流露出“心疼”,但卻表現得很淡定,問杜江知不知道這件事、小時候有沒有外號。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杜江毫不思索的說:“有,叫‘肚臍眼’”。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外號還有傳承的”,全場鬨堂大笑。

不禁感嘆,杜江和霍思燕真是太會教育孩子了。

更有網友猜測,外號根本不會傳承,而是杜江看到兒子被叫外號情緒低落,才故意那樣說的,緩解氣氛。

其實,無論杜江小時候的外號是否真叫“肚臍眼”,但他的舉動的確會讓孩子放下一些對“外號”的困擾。


關於“外號”,現場教育專家把它稱之為“語言霸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讓他們不願意上學,甚至自卑。

但是,“外號”就真的那麼可怕嗎?為什麼孩子愛給別人起外號呢?


02

其實,“起外號”和“被起外號”在孩子之間,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3到6歲是孩子的語言暴發期,已經能夠準確使用一些父母常說常教的詞語之後,便會對那些日常生活中少見的詞彙產生好奇,從而進行學習和模仿。

比如說:罵人的話、詛咒的話等等,而給其他孩子“起外號”,也相當於他們使用語言的一種方式。

在與小朋友的相處中,觀察到其它孩子身上一些個別的特別,再將自己的一些創意和腦海裡的認知內容結合起來,於是,就有了很貼切的“外號”。


孟非在主持一檔兒童節目時,遇到過一個喜歡李小龍的5歲小男孩,就特別喜歡給別人起外號。

看到孟非,就取名叫“光頭強”,並解釋“你的頭好像一個亮晶晶的燈泡”。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給一旁打扮時尚的昆凌的外號則是“翠花”,理由是,她的樣子就像“翠花”。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當孟非問他,另外一個穿著甜美、中規中矩的小姑娘起什麼外號時,小男孩卻一時語塞,創作失敗。

喜歡給別人“起外號”的孩子,相對來說,觀察能力和學習能力稍強,善於用新奇有趣的詞語總結他人的特點。

也不難發現,他們在給人“起外號”時,旁人的起鬨態度、所起外號的使用程度,更能激起他們給人起外號的慾望。


事實上,這也是孩子在尋求關注的一種方式,給其他人取個“外號”,不僅有同學們的圍觀,還有老師、父母的眼睛也會聚焦在他身上。

於孩子而言,求關注,是成長中一件很重要的事。

心理學家李子勳曾說過:“對於孩子來說,批評也是愛。”

如果發現孩子喜歡給他人“起外號”時,父母最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冷靜思考一下,與孩子的相處細節。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03

尹建莉老師說過:

“孩子之間的交流是簡單而純粹的,並不是存在那麼多惡意,只是因為好玩罷了。綽號問題,只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對彼此稱呼的改變,是友情的體現,家長的適當約束安慰,便能夠讓孩子的友情得到昇華。”

那麼,孩子被人起外號,到底該管,還是不管?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看孩子的反應和態度。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如果孩子無所謂,家長也不必太在意。

在心理學上,有個“超級英雄效應”,也就是當一群孩子對某個動畫、童話人物很迷戀,會給自己或小朋友起一些與動畫、童話人物相似的“外號”,這時,便是孩子們友情得到共鳴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起到正面的鼓勵作用。

我國著名的“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原名其實叫錢秉穹,“三強”就是同學根據他排行老三、身體強壯的特點所取的“外號”,他父親覺得這個外號很好,但給他改名“錢三強”,並勉勵他,不能僅僅身體強健,將來要多方面發展,為祖國做貢獻。

因此,當孩子對自己的“外號”不反感時,,父母無須介入,讓他在自己的江湖裡選擇。

如果孩子深受“外號”困擾,父母的耐心傾聽,是緩解孩子難受情緒的第一步。


通常情況下,被起外號的孩子,或多或少在身體上、性格上都會有與其它孩子不同的特點,比如,戴眼鏡、胖、黑、話少等等。

當得知孩子為被起外號而感受苦惱時,父母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不要覺得孩子的外號很丟人,而繼續責怪孩子,讓傷害更深。

其次,教會孩子大膽“反擊”的方法。

《米歇爾教育百科》一書中提到過,當孩子被嘲笑時,可以使用“CALM(平靜)”回擊法:

首先,不要讓取笑你的傢伙知道你很生氣,對自己說要冷靜、深呼吸;

接著,選擇一個最擅長的回擊方式,維護自己的觀點;

第三步是,看著對方的眼睛,不要看著地面,要抬起頭,站直了;

然後,用堅定有力的聲音回擊,但是不要反過來取笑和辱罵對方。

喜歡嘲弄他人的孩子,通常是越有人起鬨,嘲弄對象越生氣時,他就勁頭越足。

反過來,如果被取笑的對象無動於衷,也就失去了嘲弄他人的動力。

最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重視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總體來講,被惡意起外號的孩子,從外表上看起來比較像“好欺負”的樣子,看上去特別沒自信和力量,更容易被小朋友們取笑。

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時,要多引導孩子保持積極、向上的形體姿態,比如,走路時抬起頭,眼睛要看向前方。

當孩子要表達想法時,耐心等他們說完,不要從中打斷,培養孩子敢說、大膽說的能力。


與此同時,還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從體形和氣質上,鍛鍊孩子的自信心。

嗯哼被起外號“肚臍眼”,看霍思燕杜江如何巧妙化解這個育兒問題


04

很多時候,外號對孩子來說,就是一頂“帽子”,如果他喜歡,就讓他戴著吧;如果他戴著不舒服,就幫他摘下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類似“外號困擾”的事情還有很多。

能夠保護孩子一生無憂的,始終是內化於他自己的,面對挫折和困擾的能力。

沒有一個父母可以代替孩子長大,我們能做的,便是在日常的點滴中,將積極正面的陽光,投射到他的心裡,當他的遭遇黑暗時,能夠有陽光在心,一掃陰霾。


撰稿:媽小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