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蘆山地方誌-紀實】黃樹良‖“快——南”斷頭路興建記

“快——南”斷頭路興建記

黃樹良

1984年10月,在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34週年之際,隨著快樂鄉困龍山嘴一聲炮響,標誌著快樂至邛崍南寶山18公里的斷頭公路破土動工,大川、快樂兩鄉人民將迎來西出南寶山、直達大都市的夢想。

在新中國成立前的數千年間,大川、快樂兩鄉民眾世世代代人負馬馱,馬不停蹄,人不下鞍,年復一年迂迴奔波於宛轉曲折的茶馬古道上。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的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林至大川公路貫通,廣大群眾告別了千百年來的背夫歷史,踏上了直奔縣城、通達外界的機動車道。與此同時,邛崍至南寶山公路業已貫通。南寶山距快樂18公里,若能打通這段斷頭路與之相連,大川、快樂便可經此直達邛崍、成都。如此,大川、快樂兩鄉即可形成西達都市、南抵縣城的兩條外出通道。雖僅18公里路,堪稱千秋之功業。

【蘆山地方誌-紀實】黃樹良‖“快——南”斷頭路興建記

當時,這一設想很快變成了行動。時任大川鄉黨委書記陳治文帶領一班人多次召集各界人士座談研討,凝聚共識,並向上級苦苦彙報,尋求支持。1983年初夏的一天,中共雅安地委書記謝世傑、中共蘆山縣委書記譚洪信和地區交通局主要負責人一行10多人奔赴大川,在鄉黨委書記陳治文陪同下,沿大川茶馬古道逆行15裡,實地考察此斷頭路修建事宜。考察組從鄉政府出發,經飛仙閣、安家坡、冒石子、大巖窩、營滿崗到白石河3隊終止,對沿線的地質地貌、線路佈局等進行了感觀目測,隨即返回鄉政府,召開大川和快樂兩鄉黨政一把手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工程建設工作會。會議很緊湊,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地委書記謝世傑在會上一錘定音:修通該斷頭路勢在必行!經充分討論醞釀,此路定性為民辦公助,即採取國家補助一點,群眾集資一點,銀行再貸一點的辦法解決資金問題,地區按每公里補助1萬元的標準予以支持,以後再完善提升。隨後,兩鄉迅速召開班子聯繫會,並組建“快南路”指揮部,決定排除孤兒、“五保”和特困人員,按人均集資1O元的標準籌集工程啟動資金。當年,大川、快樂兩鄉總人口6300多人,共籌集啟動資金27558元。認準就幹,雷厲風行,“快南路”修建就此拉開序幕。

【蘆山地方誌-紀實】黃樹良‖“快——南”斷頭路興建記

此路最初規劃的線路是,一直順河修到白石河口,建滾水壩,從河口開始提升路基,經邛崍南寶鄉秋園村3隊桂花林、木樁老轉拐,接南寶監獄公路。但因沿途群眾對損毀經濟作物的理賠標準要求過高,大大超出工程規劃預算而陷入困局。此時,我找到群江村支部書記馬文福說,秋園村賠償要求高,“快南路”要改線,如錯失這次機會,白石河是無望通車的。於是,馬文福便帶著群江村部分群眾到指揮部擲地有聲地表態:只要公路修到我們白石河,白石河兩個隊凡是修路佔地和損毀的經濟作物一律不要任何賠償!就這樣,指揮部斷然否決了原設定的初始線路,改從南寶監獄二級站(冒石子)起,開始提升路基,經三根橋和大巖窩反背上營滿崗青龍嘴,直到團包頂東面豬槽灘架大橋。

重新改線後,又涉及河對岸秋園村5隊農戶的山林和土地賠償,這又是第二道難題。鄉黨委書記陳治文安排我去與秋園村支部書記楊明松洽談。因為當時我家和楊支書隔河相望,經常有大小事情,對河兩岸都相互幫襯,鄰里關係很好。我去後,再三向楊支書闡明,此路是民建公助,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幸福路,希望能得到你們的支持。楊支書果敢精明,深知修路築橋,功德善焉的道理。他迅速召開社員大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贏得廣大社員的理解與支持。於是我們雙方簽訂了經廣大社員一致同意的相關協議書,“快南路”修建得以順利進行。

【蘆山地方誌-紀實】黃樹良‖“快——南”斷頭路興建記

豬槽灘大橋是“快南路”的重點,是白石河峽谷兩岸距離最短、施工難度最大,也是公路建設最經濟的一處工程節點。兩岸壁立千仞,崖口狀似豬槽殼。橋高96米,寬84米。由蘆山南街胥興平老闆承建。建設初期,在兩岸的半巖上做好基礎,在河岸兩端架設鋼繩,把野杉加工成方木,再用卷陽機進行吊裝。傳說胥老闆在挖左橋墩時,挖出一個無頭的菩薩,對他說:只要保佑我安全把橋修完交付,我給你重塑金身。整座大橋都用木材作支撐架,上面用青石墩扣上,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該橋當時屬四川第二高跨大橋,從開建到竣工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經三年半的艱辛努力,“快南路”於1987年5月4日建成通車。至此,大川、快樂兩鄉人民又多了一條外向通道,為當地經濟發展又插上了一羽騰飛的翅膀。

我是當年修建“快南路”工程的親歷者。時間雖已飛逝30多年,但修建此路時的諸多往事仍歷歷在目,諸多啟示仍激盪情懷。窮則思變,行之則成;天下難事,眾力可克;為民謀利,凝聚人心;艱苦奮鬥,創造幸福……歲月不居,精神永存,“快南路”留給我們的更是一種不竭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