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股市不停地增发新股,这种情况能说明什么?

手机用户60669424220


我和你们理解的不一样 新股不停的发 说明实体经济遇到了非常大的风险和挑战 发行新股就是避免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 避免大面积的破产倒闭 大部分企业利用股市融资饮鸩止渴 暂时逃离破产和被淘汰的命运 一旦这些企业上市 大部分都回遵循业绩滑坡 业绩亏损 风险提示成为僵尸股 甚至退市这样一个运行轨迹 国内经济到底是繁荣还是萎靡不振 嘴上说的都不算 股指已经告诉大家了 在股市非常低迷的时候国家一直变着花样的坚持发行新股 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企业不能发生破产倒闭潮 股民赔点钱相对风险不大 股民之所以称为散户 因为就是一盘散沙 不可能行动一致 不可能停止操作 假如所有散户都停止股市里的操作 过不了两天新股发行就会立马停止


st莱蒙托夫


如果股市不停的增发新股,从这个情况可以说明两点,说明新股发行速度加快,新股成为常态化;另外也说明股市就是为实现企业融资价值存在的。


如上图:以上就是A股市场从2000年至2014年的新股发行数量,基本每年保持在100家左右,唯独在2010年新股发行达到350家;在这14年当中A股总共发行大概1300家左右,平均每年不足100家IPO发行,股市行情相对平稳,牛熊交替,赚钱效应比较高。

A股市场从2015年至2018年新股发行速度快马加鞭,高速发行,常态化发行,在短短四年时间发行了近1200家上市公司,让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至3600多家了。正因为新股发行速度过快,不停地增发,为此给股市行情留下了隐患。


由于近四年时间新股大量发行,不断的在A股市场抽血,二级市场注入的资金要远比不上新股发行抽血的金额,短短4年时间新股上市供融资了近5000亿元。但是股市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给企业融资这5000亿资金,让A股市场从增发了近35万亿资金,从A股高达70多万亿下跌到今年年初还有40多亿。

另外由于新股不停的增发,确实给A股带来很大影响,给股市带来了泡沫股增加,问题股增加,还有大量的解禁股,还有大规模的减持套现等隐患,直接拖累A股股灾阴影都没走出来,又走了假慢牛,再到熊市;股市阴跌不断,人均亏损55%,真正欲哭无泪。

所以从A股近几年的表现和新股不停的增发,两者相结合分析的话,直接说明新股发行对于股市行情好坏有直接影响。其次也说明发行制度速度过快,没有配合退市制度,还有赔偿制度,让股市失去平衡力才出现这种局面。从而也说明股市与生俱来的为企业融资功能发挥作用,为企业融资就是股市的真正价值。


老金财经


股市的功能是帮助公司融资、降低融资成本进而辅助公司更好的发展,其次是合理投资股份市场以及剩余资金的投资渠道。当然,融资对阶段而言,也要保持净流入资金、净流出资金相持恒。

每一天都有新的投资者开户进入投资者,如果股市没有足够多的上市公司,那么只会引起已上市的公司估值不断上涨,甚至造成严重的泡沫。反之,如果新股不停的上市,远远大于新流入的资金,上市公司数量多而没有那么大的资金体量,这时股市的平均涨跌幅度就会下跌。关于题主的问题,金老师认为:

1、如果股市不停的增发新股,说明市场需求融资的公司丰富,并且有效推动IPO。这种情况就需要看阶段了,如果阶段净流入的资金比较多,对股市的平均涨跌情况也就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如果阶段资金净流入不多,反而大大少于投资者参与新股IPO的资金,这是就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股市资金因为整体盈利性不强,且有明显的下跌,甚至致使IPO新股上市时都出现下跌,这种情况,股市氛围不会好,震荡下跌会是趋势。而另外一种,虽然股市不停的增发新股,但市场的资金并不愿意离开股市,所以形成自发性的向优质股集中,所谓的“二八行情”的市场就会呈现。

2、平衡股票市场资金回归合理性。很多投资者期望股市少增发新股或者是不增发新股。但在金老师看来,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因为少增发、不增发,会助涨已上市股票的泡沫性,资金当没有新的流入渠道的时候,就会不断的流入可流入的渠道,这样会造成泡沫现象。当不停的增发新股,说明期望整体资金的平衡,进而减弱泡沫滋生。

总结:如果股市不停的增发新股,说明市场需求融资的公司多,股市净流入的资金多,而为了抑制泡沫性的发生,进而加大增发新股。当然,不停的增发新股,也能更好的推动股市的成熟。


厚金说


大盘从新回到十年前的位置,指数也从牛市顶部下跌50%以上,新发股行依旧常态化,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融资功能依旧正常。股票市场属于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事实用于雄辩,当前IPO依旧能进行,而且能够上市几乎涨停不断,说明当前市场IPO依旧受到资金青睐,融资功能完全正常。

二是散户教训吸取不够。但有个现象,新股上市后,接连涨停以后,大部分股票从高位一直进入漫漫熊市,很多散户被套在高位。同样的模式,“一样的味道”,但却始终有人前赴后继,这说明散户吸取教训不够,还存在追涨杀跌的投机操作。

三是资本市场总体健康。股市是自由交易的市场,没有强买强卖。股票市场已经存在了28年,从当初的老八股到现在接近4000只股票,股票市场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个市场能够这么发展壮大,说明得到了资金的青睐和支持,总体是健康的。

四是IPO的方式还可改进。IPO常态化是既定政策,这种说法本身没有错,但IPO还需要不断改进。最近中国外运破发,是个好的开始。但从本质上,中国外运还不是IPO,只是合并上市,定价那么高,比同股同权的港股贵一半以上,上市破发就正常。

码字不易,赏赞为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需要交流,可以关注后私信我,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投资悟道


滥发新股其实就是运用一些合法但不合理的手段变相把投资者的钱转移到极少数有关系的某些大股东口袋里去了,美其名曰融资


渡劫者a


发新股不等于发优秀的股票。等于给二级市场堆积了一批向下的动力。长期以往,不熊是不正常的。


夏国珍299


如果股市不停地增发新股,这种情况能说明什么?

股市发新股并没有错,如果一个股市里面一直都是那几只股票,而那几只股票的公司又经营不善,那么每个投资那几只股票的人都不能得到回报,更是一个不健康的股市,发行更多公司,让优秀的公司进来,让优秀的公司成长,投资者才能分享到优秀公司发展的红利。

比如说一个菜市场,里面就只有一家卖菜的,不准其他人进来卖,他每天卖的都是烂菜叶,你没得选择,然后每天把烂菜叶买回去做了吃,还说:真香!真香!而如果菜场能引入十家卖菜的,你就可以选择更好的菜品来买,不用每天吃烂菜叶。当然,进来的卖家多了,菜的价格就下降了,自然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菜了。

股市也是一样的道理,更多公司上市了,有更好的公司值得投资,那么不好的公司,价格自然会下降,股价会下跌。但是很多股民都是炒题材炒垃圾股赚快钱,所以当这些股票跌了,就会非常愤怒,开始谩骂,而只要批判发新股的人,就会得到拥护被称为良心。

事实就是事实,不以人的喜好为转移!

但是并不是说发新股就是好事,发新股就是增加股票的供给,股票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当供给增加了,但资金没有跟上,必然会造成股市下跌。因而盲目的批量的发新股并不可取,而应该形成一个有“有进有退、可上可下”的股市发行机制,新的公司进来,就必然需要淘汰掉不好的公司,这样才能实现新陈代谢。

还是拿刚刚说的菜市场为例子,这个菜场里就只能容纳下十个卖家,那么有更多人要进来卖菜,就只能全赌在门外,拼价格,一片混乱。同样的道理,股市里面干得不好的,持续亏损的,就不要占着位置了,该退市就必须退市,马上退市。只有在实现退市常态化的前提下,才能去做新股发行的常态化,要不然光吃不拉,吃早要吃出问题来的!


财经宋建文


不断的发新股,不是问题!

问题是,什么时候发,发多少,频率多大,什么板块发,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在科创板不停的发新股,我认为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毕竟科创板是试点一个注册制和退市制的市场,所以在这样的制度下不断发新股是合情合理的,因为需要测试,也需要完善注册制和退市制。

但是如果是在主板和中小创不停的发新股,并且数量巨大,频率较高,那么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目前的主板和中小板并没有一个完善的退市制度相结合,所以不断发行新股的后果就是对于市场造成严重的抽血效应,并且给予投资者的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打压,破坏来之不易的行情。

那么,最可恨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在牛市高位大量发行新股,以及在熊市低位依然保持高频的发行新股。因为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牛市行情结束的更快,熊市下跌更持久。

要知道,发行新股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的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选择。同样也帮助更好、更优质的企业上市融资,发展企业。

但是,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必须有一套优胜劣汰的体系去维持。不能造成上市容易,退市难的局面,这就相当可恨了。

所以,如果股市不停地在主板和中小板增发新股,并且频率很高,数量很多,那么往往就是一个利空的信号!

以目前的股市来看,一定要保持一个合适量和频率才行。



琅琊榜首张大仙


说明管理层对自己和将来没相信,今朝有酒今朝醉,先把钱抢到手再说,以后的事是后人的事,跟自己没关系了。


老六儿在做梦


最本质的问题是强势方对弱势群体圈钱太容易!!!弱势方几乎没有发言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