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假如你有一大串葡萄,你是从最好的吃起,还是从最差吃起,为什么?

假如你有一大串葡萄,你是从最好的吃起,还是从最差吃起,为什么?

我们的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钱钟书的《围城》里有这样一段话:

“天下只有两种人。

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

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我小的时候喜欢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而当我把坏的吃完的时候,发现好的也被人吃完的。

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每一次有吃的,我会把它按人数分成几份,然后拿走自己的那份。

在自己的那份里,先吃坏的,把好的或者更好吃的藏起来,每天放学我都会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我还给自己留了最好吃的东西。

可实际上很多东西不能储藏,等我把坏的吃完的时候,好的也变成坏的了,我还是只能吃坏的。

假如你有一大串葡萄,你是从最好的吃起,还是从最差吃起,为什么?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吃完一串葡萄就几分钟的事,哪用这么纠结。

这是人的理念,是心理决策的博弈,它会影响你整个人生。

我们这个时代,提前占据先机的人已经获得了近乎垄断的优势地位。同一时代同一水平的人有着同样的机会,但正是“先吃好的还是先吃坏的”不同的理念,延伸出了不同的人生路径。

十几年前,同等条件下,敢于超前消费、贷款的人,现在大都获得了数倍甚至十几倍同等人的资源和地位;而当时把钱存起来留到以后用的人,现在还买不起房。

对于社会来说,机会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把好的留下来,不是把资源留给了别人,就是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你没有留下希望也没有留下回忆,只有若干年后的叹息。

先吃好的,还是先吃坏的,这种理念是怎么产生的呢?

假如你有一大串葡萄,你是从最好的吃起,还是从最差吃起,为什么?

我的外婆是标准的“先吃坏的”的人,小时候每一次去外婆家,都会拿很多礼物和吃的,实际上外婆不舍得吃,会一直存着,只有变坏的时候,才想着都变坏的,扔了又可惜,不如自己吃的。

所以外婆一直在吃坏的东西,劝过很多次都没有用,这是植入观念里的东西,很难改变,会潜在的影响你每一个人选择。

这种观念影响着我的父母,再影响到小时候的我。

外婆成长生活的年代,物资很匮乏,环境不稳定,所有的东西都是能留着就留着,坏的东西留不了太久,好的东西还可以放一段时间,即使以后吃的不好,也总比没得吃要强。

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无论是否富裕,那个年代的人大多在意识里都还保留着这个观念。

父母家庭的影响对人的发展是极其深远的,这个观念影响了我们的父母一辈,父母所处的年代和上上辈的年代是不同的,父母所处的年代有很多的机会和可使用的资源。

假如你有一大串葡萄,你是从最好的吃起,还是从最差吃起,为什么?

但受“先吃坏的”家庭观念的影响,他们也选择了保留,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想明白了要把握时代的机遇,才从中跳了出来,用已有的资源来获取更多的资源。

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的年代又有所不同,我们有了更多的资源,比父母同年龄下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我们的时代对我们的发展有着要求。

我们需要用知识和信息进行更多的创造,只是“先吃坏的”的观念依旧在影响一部分人,比如小时候的我,从而失去了时代进程给予的扶持。

从命运的角度来看,改变命运需要几代人,因为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观念的改变需要几代人。

观念的改变需要顺应时代,命运是在时代之中的,时代的进程赋予处于当时代的人不同的任务,把握时代的进程,是个人命运的首要任务。

上上辈的时代任务是生活和生存,上辈的时代任务是利用资源,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是创造。

顺应时代,把握时代的规律,我们的命运才有更好的进程。

假如你有一大串葡萄,你是从最好的吃起,还是从最差吃起,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