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清初第一文臣:范文程叛明降金,真的是数典忘祖吗

范文程,字宪斗,辽东抚顺人。

范文程这个人的家世比较显赫,丝毫不逊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的家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钟鸣鼎食、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

范文程是宋神宗赵顼以及宋哲宗赵煦时期的观文殿大学士商平公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清初第一文臣:范文程叛明降金,真的是数典忘祖吗

范仲淹

就凭这个响当当的招牌,即使范文程这个家伙是个白痴傻子,也能够混得到一口饭吃,毕竟他是名人的后代!这就是他拥有的无形资产!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间的财富名誉具有延续性,上一代闯出的事业也能使下一代受益获利。

明朝初期,范文程的六世祖范岳将整个家族由江西省迁到了辽东的沈阳,居住在抚顺城。范文程的六世祖范岳也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辽东人。

江西省水陆交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辽东则是天寒地冻、荒无人烟,这两地之间的差距,岂止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词能够形容的,本人真不明白范文程的先世怎么想的?居然将家搬到那样的地方,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想成就后世范仲淹的功业。

当然范文程的家族也不仅仅只有范仲淹这一个名人,范文程的曾祖范锪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进士,最后官居兵部尚书,就连《明史》这样的正规史书上也有他的一席之地,也可以称得上是光宗耀祖、显赫门楣了!这更让范文程家族蓬荜生辉、添砖加瓦!

而范文程似乎遗传了他家族的这一大优点,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后来范文程和他哥哥范文寀一起进入沈阳城县学,成为了生员。范文程和他哥哥范文寀找了个教书的工作,养活自己还是不成问题的,可是那样范文程也就注定只能够庸庸碌碌、平平凡凡地过一生了!

可是历史就是这样,他注定会让某些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这就好比流星,划过长空时发出的耀眼光芒虽然短暂,但是人们却能够对它羡慕不已,过目不忘,从这一点说,它就是永恒!

万里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劲旅攻陷了抚顺。

清初第一文臣:范文程叛明降金,真的是数典忘祖吗

八旗军队

按理说,范文程和范文寀作为大明的子民,听说抚顺城失守的消息以后,他俩应该很伤感,奇怪的是,范文程和范文寀不但没有伤感难过,而且还很高兴兴奋。

范文程和范文寀马上就收拾包袱离开了当时辽东最大的城市沈阳,跑到抚顺城去投奔努尔哈赤了,卖主求荣、通敌叛国的丑陋嘴脸暴露无遗,如果范文程和范文寀的祖宗范仲淹泉下有知,恐怕都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破口大骂这两个不肖子孙!

范文程和他哥哥范文寀是读书人,说起话来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啊!跟努尔哈赤这种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是半文盲级别的人说话,自然是把努尔哈赤哄得一愣一愣的。

当然范文程和范文程和范文寀也没有忘记借用一下自己祖宗留给他们的无形资产,向努尔哈赤大肆吹嘘了一下自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这件事情,好增加一下自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努尔哈赤对贝勒台吉、满汉群臣感慨地说道:“这是名人的后人啊!我们一定要礼遇善待他俩!”当时后金的贝勒台吉,满汉群臣都非常听努尔哈赤的话,如今听努尔哈赤这么说,都三天两头地设下盛宴,款待范文程和范文寀两兄弟。范文程、范文寀两人山珍海味、熊掌鱼翅是吃了不少,可是正事却是一件都没有做,这不是范文程和范文U想要的生活!

当然这也不能够全怪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每天都在忙着与大明作战,攻城略地、拔城下寨的大事情,需要的都是驰骋疆场、骁勇善战的将士,而不是文人。在努尔哈赤眼中,文人是个什么东西,敌得过一把刀两把刀,不要以为说些酸腐不堪的词儿,沾沾自喜地卖弄几句看似有哲理的话,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设立文馆,急需大量博学多才、知古通今的翻译人才,而范文程正好符合这个条件,皇太极毫不犹豫地将他招进了文馆,范文程经常出没于皇太极的身旁,他的才能逐渐显露出来。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和重用,这跟“日久生情”的原理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不久,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绕道蒙古高原,征伐大明。从蓟门长驱直入,攻陷了遵化县城。

范文程率领一支八旗劲旅接二连三地攻陷了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栅关、大安口五座军事重镇。

清初第一文臣:范文程叛明降金,真的是数典忘祖吗

范文程

可是明军不甘心失败,马上集结重兵攻打大安口,大安口危在旦夕。

范文程马上率领八旗劲旅马不停蹄、星夜兼程赶来救援,范文程这个家伙那可是大大地狡猾,他并没有让八旗劲旅正面冲锋,而是先用火炮朝明军轰了两炮,明军一听到炮声,顿时吓得屁滚尿流、魂飞魄散,都抱头鼠窜、落荒而逃。大安口保住了!

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撤出关外的时候,命令范文程、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率领八百八旗将士驻守遵化城。可是明军并没有让皇太极打响他的如意算盘,很快就发送了反攻,八旗军队驻守的关内滦州、迁安、永平、遵化四座军事重镇,全部失守。

尽管如此,范文程的文韬武略与智勇双全在此次满蒙联军入关的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展示,深受皇太极的赏识与重用,被授予了游击的世职。范文程为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个金饭碗,范文程的子孙后代不用担心以后找不到工作,更不用愁没有饭吃了,这大概就是世袭,接班制度的唯一好处吧!

可是范文程并没有感到满足,他还要继续奋斗,不断努力,为子孙后代积累更多的财物与资产,这也是为人父母者共同的心愿,而上天也慷慨大方地给了范文程继续展示自己才能和智慧的机会与舞台。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围困大凌河城。正当皇太极将大凌河城围得水泄不通、滴水不漏的时候,归顺后金的蒙古军队又来给皇太极添麻烦了。

这些蒙古军队的看法与见解实在太独特了,跟着皇太极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不过,居然想去投靠被满蒙联军围得水泄不通,已经走投无路的大凌河城的守军。对此本人只能够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群蒙古军队不是脑袋瓜子严重缺氧,就是神经哪根筋错乱了。

皇太极可不管这群蒙古军队的脑袋瓜子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框挤了,反正背叛与出卖自己,那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皇太极二话不说,就命令八旗军队去将这些人诛杀,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的程度可见一般,由此看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在皇太极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就在这个时候范文程出现了,他给皇太极讲了一大套一大套的道理,举了成堆成堆的例子,把皇太极听得是晕头转向,一愣一愣的,最终将五百多名蒙古人从八旗军队的刀口上救了下来。佛家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范文程救了这么多人,应该不只是胜造七级浮屠吧!

没过多久,满蒙联军猛攻大凌河城西山山颠的一个炮台,这个炮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炮台内的明军特别具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抵抗异常猛烈。虽然满蒙联军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但是猛攻了多次,还是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就连文韬武略、老谋深算的皇太极对此也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就在这个时候,皇太极想起了博学多才、知古通今的范文程,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既然我平时这么关照和照顾你,现在用得到你了,你也应该出把力了!

范文程也是个知恩图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人,明明知道皇太极这是让他去背黑锅,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还拍着胸脯向皇太极承诺,保证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殷切期望。遇到范文程这样的部属,也不知道是皇太极太幸运呢还是太不幸呢?

范文程接受了皇太极交给自己的任务以后,丝毫也不敢耽搁,自己一个人骑着战马跑到了大凌河城西山山颠的炮台下,大有“初生牛犊不畏虎”、“艺高人胆大”的气概。

当然读者诸君也不能够胡乱猜测这是范文程脑袋瓜子进水了或者是神经搭错了线后的表现!其实范文程之所以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是因为他有信心也有能力能够说服炮台内的明军归附后金,效忠皇太极!

范文程不愧是名臣范仲淹的后人,果然有大家的风范与气概,没说几句话,就使炮台内对大明忠心耿耿、克尽职守的明军将士放弃了抵抗,投降了后金。看来范文程的演讲能力丝毫不逊于拿破仑、墨索里尼、希特勒这些演讲高手啊,煽动人心,诱惑他人的神奇效果在范文程的演讲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皇太极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马上将大凌河城西山山颠炮台内的所有人员,包括生员一人,男子七十二名,妇女十七人等赏赐给了范文程,这些人自然而然成为了范文程的家奴与仆人。

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人成为范文程的家奴和仆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他们落入皇太极的手上,就凭他们让皇太极这个家伙吃了这么大的亏,受了这么多的累,丢了这么大的人,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就在同一年,皇太极听从宁完我的请求和建议,在后金设置礼、户、刑、兵、工、吏六部。

清初第一文臣:范文程叛明降金,真的是数典忘祖吗

皇太极

皇太极鉴于范文程这个人博学多才、知古通今,在刑部给范文程留了一个职位,也就是这一个职位使范文程这个家伙如鱼得水,大展身手,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干与能力!使自己成为了后金境内身份显赫、地位崇高的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