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金磚機制不僅“含金量”依舊,而且成色更好——專訪中國前駐委內瑞拉、烏拉圭大使王珍

金磚機制不僅“含金量”依舊,而且成色更好——專訪中國前駐委內瑞拉、烏拉圭大使王珍

11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攝影/本刊記者 杜洋

本刊記者/李靜

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希臘進行國事訪問後,赴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

在巴西利亞,無論是多邊會議,還是雙邊會晤,習近平幾乎每次都提到多邊主義。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巴西利亞會晤公開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特別指出,“金磚國家的發展壯大,帶動了國際格局調整的速度、廣度、深度,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世界政治經濟版圖。”“要弘揚多邊主義,其核心要義是,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商量著辦,不能由一國或少數幾個國家說了算。”

這次在巴西召開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主題定為“金磚國家:經濟增長打造創新未來”。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專訪時,中國前駐委內瑞拉、烏拉圭大使王珍認為,把發展的希望定位在創新上,是有遠見的正確選擇。創新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創新是“金磚”第二個黃金十年的關鍵要素,“金磚”在合作和發展上,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不創新就不可能前進

中國新聞週刊:“經濟增長打造創新未來”是這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主題。你認為這裡所指的創新主要是指哪些方面?

王珍:我認為“金磚”的創新應當是全領域、全方位的,包括迎接和積極參與第四次世界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在這方面行動不力的話,就會被遠遠甩在後面甚至被淘汰出局;但同時也要全面謀劃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和運轉方式創新,這些都是在新工業、科技革命中不掉隊的保障和基礎。

此外,據我所知,墨西哥等拉美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對這一機制很感興趣。“金磚+”是擴大機制覆蓋面的好方式,但還有無可能像上海合作組織那樣吸收聯繫國,或者叫做合作伙伴國,似乎在這方面也可以有所創新。

中國新聞週刊:金磚國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能夠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起到什麼作用?

王珍:習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亞金磚峰會的公開會議和閉門會議上都講到,金磚國家應當展現應有的責任擔當。

“金磚五國”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是各自所在大陸最有代表性的國家。但“金磚”之所以成為“金磚”,正是因為五國集合成群,這是“金磚”在今日之世界舉足輕重的根本原因。

目前,金磚國家在世界經濟總量中佔比達23.5%,在世界貿易總額中佔16.2%,人口占比為43%,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在國際事務中有廣泛代表性和重要話語權,且必將隨著團結合作的不斷進展而繼續加強。

“金磚”已經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完善全球治理的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引領者。這種貢獻首先應體現在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呼聲、使全球治理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上。要在捍衛多邊主義、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等攸關世界命運和前途的問題上集體發出響亮的“金磚”聲音,旗幟鮮明地反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要搞好自身的發展和金磚國家之間的務實合作,為世界作出表率和應有的貢獻。

此外,“金磚”合作也是南南合作的典範,應當為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困境,促進世界平衡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新聞週刊:金磚國家目前也都面臨著各自在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挑戰,你認為現在的金磚國家間合作是否“含金量”依舊?

王珍:已經走過十年曆程的金磚峰會是在較短時間裡機制建設最完備、運轉最好、見效最快的跨地區、跨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跨文明、跨種族膚色的機制。

如今的金磚機制不僅“含金量”依舊,而且成色更好,它已經提質升級了。在團結合作的旗幟下,五國的經濟發展在世界上或在本地區都是佼佼者,而且各自都有“獨”領風騷的過人之處:中國自不必說,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深海潛水器等領域取得驕人成就;印度是在高科技和IT行業,巴西則擁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世界罕見的資源優勢,俄羅斯是在科技基礎和人力資源領域,南非在人才培訓領域等等,這些獨到之處都為各自的發展和五國合作提供了動力和後勁。

如今的“金磚”勢頭正旺,五國經濟發展都處於穩中向好的態勢,為已經起步的第二個“金色十年”創造了條件。

不斷擴大朋友圈

中國新聞週刊:金磚國家間合作,還有哪些可以重點拓展的領域?

王珍:我認為“金磚”今後的發展,首要任務是放眼長遠,提高站位,從順應時代潮流和回應人民呼聲的基點出發展現責任和擔當。元首會晤、頂層設計是最有效的機制。

第二,大幅度增加五國間的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夯實“金磚”合作的民眾基礎。這方面有許多事可以做,比如人才培訓、學者交流、文明對話、旅遊等等。

第三,合作不能只侷限在五國間,應當不斷擴大朋友圈,這有助於提高合作的活力和效果。2017年廈門峰會期間中國首倡的“金磚+”模式效果很好,南非峰會進一步擴大了範圍也很成功。這種模式應當固定下來,堅持下去。

中國新聞週刊:近些年,中國非常重視和新興經濟體的關係,你認為發展與新興經濟體的關係,對中國接下來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王珍:金磚國家由世界主要新興經濟體組成。既然是新興,必有“新”意和興旺發達之處。

第一,五國都有與眾不同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可以為中國在治國理政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提供借鑑,為發展戰略對接提供契合點。中俄合作是最成功的範例,中國同印度、中國同南非合作也給中國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鑑的經驗和平臺。

第二,新興經濟體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短板,相互間可以取長補短,這是互利共贏的基礎之一,為中國的對外開放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第三,新興經濟體國家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對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寄予厚望,這也會激勵我們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第四,新興經濟體對世界政治經濟治理和國際秩序有共同的訴求和願景,它們迫切希望與中國共同發聲,更希望中國貢獻更多體現新興經濟體共同利益的中國方案,這也是推動中國展現大國擔當和責任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