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作者Tina,只写有深度的文字】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周末去看了《长安道》,该片上映票房遇冷,但是片中揭示的人性的真相却让人深思。

电影《长安道》改编自海岩小说《长安盗》,故事围绕着一桩文物盗窃案展开,关注的是案件背后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因果。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片,看似是讲一个案件的侦破,实际上探讨的却是人性的多面。将原著《长安盗》改名为《长安道》,一字之差扩展了整个故事的格局。

影片的几位主演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饰演男一号的范伟,将万正纲这个角色的诠释得深刻而饱满,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度剖析范伟饰演的男一号万正纲,来看看人性的多面与无奈。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1、《长安道》:家庭内部三国杀,被困于标签的他,注定是个悲剧

剧中,范伟饰演的万正纲是一名大学历史教授,妻子林白玉是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靠着妻子的关系,他在电视台有一档自己的栏目。妻子林白玉十分有野心,背着万正纲勾搭他人,还涉足文物买卖。

年轻时,万正纲出轨林白玉抛弃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和女儿,后来妻子抑郁而亡,他对女儿心怀愧疚,想要补偿。而女儿赵红雨是一名警察,以卧底的身份住进了万正纲家,为的是调查文物盗窃案。

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三个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是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三人之间的相爱相杀,使整部剧极有张力。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万正纲这个人物形象,极富戏剧冲突。表面看似"一心学术",实则只在乎自己的面子和形象。他一直自诩为知识分子,外界给他的标签也是如此。

在传统的认知里,知识分子知识渊博、形象端庄、体面稳重,不能有狼狈、尴尬的一面。这内化为万正纲自我的角色设定,终其一生,他都在努力为了维持"知识分子"的标签而活着。

当女儿赵红雨突然出现在采访他的记者面前时,他慌了神,承认自己还有这么大个女儿显然不符合大众对知识分子的认知。所以,即便他口头上说对女儿的愧疚,行动上还是告诉别人这是他的远方亲戚。

林白玉给他提供了在电视台做节目的机会,这极大的满足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虚荣心,哪怕私下他被林白玉掌握财政大权,哪怕他在家里没什么话语权,他都能忍,至少在外面,他十分风光,他可是能在电视上讲课的历史学教授!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只有当得知林白玉背着他出轨时,他才被激怒,冒出脏话。因为他作为知识分子的体面被彻底摧毁,他的脸面被踩在脚下,他终于忍无可忍,发起反抗,目的依然是维持知识分子的体面。他化身为这起盗墓案的幕后大Boss,表面配合警察,背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表面看起来对女儿充满愧疚,也确实在做着很多补偿措施,但是当女儿危及到自己利益时,他还是选择了自己,他大喊,"我就剩这点体面了,你们为什么都不给我?"为了保全知识分子的体面,面对血流不止的女儿,他选择了不予施救。

失去女儿他是痛苦的,但是终归还是没能战胜心魔,他败给了自己内心的角色设定,誓死都要维护一个知识分子的体面,哪怕牺牲的是至亲。他的一生注定是个悲剧。

当事件败露,警察找他对峙,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可是他心里心心念念想的还是要录完他最后一期节目,哪怕你要抓我,也请让我把完美的假象塑造完。终其一生,他被困于知识分子的标签里,不得自由。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2、那些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本质是在满足外界对个体的期待

日剧《世界奇妙物语》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标签"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剧中,成宫宽贵扮演一名精英白领男,有一天,他发现周围人对他的评价,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标签贴在他身上,怎么撕也撕不掉,标签被具象化了。

男主很苦恼,为了摆脱负面标签,他开始不断请客吃饭笼络下属,期望能得到更多好的评价。结果在他主动为下属的失误承担责任之后,却发现表面感激的下属心里对他的评价是"好骗的单细胞生物"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剧中,男主拼命挣扎的样子,看起来似曾相识,我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剩女""妈宝男""中年危机""凤凰男""优等生""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标签。

通过标签加速认知是当代社会特有的习惯,我们在与世界不断沟通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的成为了"标签人",有时我们想要贴上一些标签,有时我们又急于摆脱一些标签。

标签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肯塔基大学的内森博士安排学生们接受了领导能力测试,然后将学生们分为"适合做领导的一类"和"适合做下属的一类"。

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之后,学生接受了一系列的测试,结果发现,比起下属角色,领导角色的学生得分更高。而实际上,之前的分类只是随意划分,完全没有按照领导能力测试的结果来定。但是一旦给这些学生贴上"适合做领导"的标签,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因为标签内化为了他们自我的认知,激发了潜力,所以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符合标签的设定。看起来标签的作用挺积极是不是?可是,这只是看了第一类学生的表现,而那些被贴上"适合做下属"的人,同样自动放下了尝试,安心于做一名下属。

在这里起作用的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心理点:一个是标签带来的自我期许,一个是标签带来的他人的期许。

正向的标签,对个人在自我期许上有外延和促进的作用;但是与之相对应,负向的标签,则可能局限甚至封闭个人的自我期许,影响个人的自我认知,进而限制其发展。

而不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的标签,不论引发的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本质都是满足外界对个体的期待。被标签所束缚的人,会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主导权,不能按照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能力来表现自己。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就像《长安道》里的万正纲,最终将自己束缚在"知识分子"的标签里,为了维护知识分子的体面,不惜一切代价,最终走向灭亡。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我们看到有些乖乖女,在乖了十几年之后,做出让父母大跌眼镜的叛逆行为;职场精英,拿着让人羡慕的高薪,却在某一天绝望地从楼顶一跃而下;温柔持家的家庭主妇,出人意料的出轨他人。

那些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是苦还是甜,只有身处其中的人会懂得。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3、标签的背后是“应该思维”——我们被困于自我内在的角色设定里

标签就像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包装,而它之所以对人起作用,主要是靠心理暗示。被贴标签时间长了,标签就内化为个人对自我内在角色的设定,他所做的事情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持这个角色设定。

而被内化了的"标签",它的背后逻辑是什么?是心理学上的"应该"思维。

知识分子就应该沉稳端庄、知识渊博;名校学生就应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过体面的生活;好孩子就应该听话,不调皮捣蛋……

为什么应该呢?因为这类人群都是这样,因为别人期待你这样,久而久之,你也会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

既然别人觉得那样做是对的,那我就应该那样做。既然别人期待我这样,那我就应该像别人期待的这样做——这就是"应该思维"。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充斥着这样的"应该"教条吗?

你都已经快30岁了,应该结婚了;你家孩子3岁了,应该上幼儿园了;你都结婚三年了,应该生个孩子了……

久而久之,这些"应该"变成我们内心的"应该",我们慌忙地追赶,为了跟上大部队,不管自己的特殊性,不顾自己的时间表。最终,这些应该思维变成了我们对自己情感的限制,并取代了我们真实的情感表达。

所以,"贴标签"行为的背后是"应该思维",而"应该思维"的本质则是用社会规则和他人的期待,代替了我们自发的行动。

心理学家霍尼说:"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可是,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只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只有自己说了算。说到底,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外界关于我们应该怎样做的假设,本身就是偏见。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应该思维"导致的后果是,当我们违背了规则,我们就难以忍受自己和规则不同的部分,我们就难以自我原谅。举个例子:

好女孩就应该有人爱,没有人爱我,那就是我不够好;优秀的学生就应该上名校,如果我没考上名校,那就是我不够优秀。

应该思维会导致我们用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会丢失真实的自己,不断碰壁。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难道社会的一切规则都是错的?当社会规则要求人努力,我努力上进难道还错了?当然不是,我们当然有权利去追求一个很好的自己,但是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个更好的标准来自哪里?它是来自你的内心?还是来自外界的要求?

当你遵从你的内心去努力,哪怕你熬夜拼搏,你感受到的都是自我实现的喜悦;但是当你被外界的压力逼迫着前行,你感受到的是痛苦和煎熬。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4、那些不被标签束缚的人,最后活成了怎样?

好了,讲了那么多理论和道理,来看个故事吧。那些不被标签束缚的人们,最终活成了怎样?

还记得那个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后潇洒辞职,说走就走的老师吗?一封辞职信火遍全网,戳中了那些想辞职却不敢走出既定轨道,想追梦又犹豫不决的人的心。

中学老师,这样的标签在人们的心目中意味着稳定、安稳,同时也相伴着波澜不惊、按部就班。而这位顾老师却不顾外界的眼光,抛下这安稳的一切,说走就走。她的果断和勇气,让她瞬间成了大家羡慕和吹捧的对象。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如果只是到这,那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转折发生在"看世界"的三个月后,这位顾老师和驴友于夫在成都结婚生子,经营起一家客栈。

质疑声立马在网上此起彼伏:"说好的看世界呢?""你开客栈了,开始赚钱了,还是不能免俗啊"。

最近,顾少强出现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说起这几年的生活。当初在安稳的生活中,她感受到了不舒适,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她不在乎外界反对的声音。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后来经过青城山下的街子古镇,于夫只问了一句:"你喜欢这里吗?""喜欢啊。""那我们留下吧。"两个人便决定在这里开一家客栈,也在这里结了婚、生了孩子。

丈夫曾问她:"那有一天你不会后悔吧?"顾少强回答:"那你还是不够了解我,如果觉得不好的话,再走就是了。"

我不要被标签为"安稳的人民教师",我同样不要被标签为"辞职走世界的勇士",我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我永远忠于当下的自己。这位顾老师,活得够明白。她说"每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去过完自己的一生。"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曾经,奥数天才付云皓"坠落"的新闻满天飞,付云皓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2和2003连续两年的满分金牌得主。中国国家队三十余年的参赛史上,取得这一成绩的选手只有三个。

在世俗观念里,他该继续驰骋在世界奥数比拼的赛场上;但让人"失望"的是,他现在只是一名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大众指责他不争气、自甘堕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付云皓说:"我没有坠落,我正在脚踏实地。我虽然是一个"不成功"的例子,却活得很快乐很充实。"他认为,他给师范生教数学,将他们培养成才,为社会输出更多合格的教室,这就足够了。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难道只有学术研究是上品,给二本师范生讲课就低级?难道只有大众认可的成功才算成功,选择平凡而踏实地活着就是堕落?

不,那些选择忠于自己内心的人,活得都爽爆了,反而是那些被外界标准牵着走的人,活得拧巴又辛苦。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而不是活成他人眼中的标签。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5、愿你摆脱标签束缚,活出"自主人格"的人生

被标签束缚,受困于外界的标准和眼光,最终的结果是丧失真实的自我,那与之相反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那就是拥有"自主人格"的人生。

拥有自主人格意味着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我们一直生活在真实中,我们的生命里是饱满的,创造力是蓬勃的,我们既能深入理解世界,又能真实地看到自己。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那么到底该如何做,马斯洛曾经提出过三条建议,与你分享。

01. 重建你的内部评价体系。

在决定自己的事情时,考虑一下你权衡的到底是外界的声音,还是你内心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标准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请教别人的意见,但是最终做决定的只能是你。

不人云亦云,不盲目听从权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你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拥有自主人格,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02. 倾听并接受你内心的声音。

马斯洛说,"自主者对自己的体验彻底敞开",他认为,直觉、感觉等体验性的东西是我们认识自己、别人和世界最可靠的部分。

所以,请相信你内心的声音,只有你不断听见和采纳你内心的声音,它才会在你之后的人生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准确,且从不欺骗你。

《长安道》:说尽人性善恶之道,不被标签控制的人生才能真正自由

03. 把每个别人都当做独一无二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每个人都有他的特殊性,所以,不要让别人轻易给你贴标签,也不要给别人贴标签。不拿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不以自己的标准去强迫别人,只有这样,你我才自由。

结语:

有一则广告,其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Labels and designs are only for cans ,not for people. "罐子才该有标签和设计,人不该有。

愿我们不被别人贴标签,也不给别人贴标签,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回蓬勃丰盈的自我,拥有"自主人格"的人生。

【原创文章,盗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闻学硕士,多年媒体记者经验,500强集团品牌公关经理,心理咨询师。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并关注,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