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魏瑪共和國的十點教訓

1933年,希特勒上臺之前,德國曾經誕生過一個以「民主」著稱的短命共和國,它的壽命僅比納粹德國長一些,是德國曆史上執政時間第二短的政權,它便是「魏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1919-1933)。

在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後,德國國內爆發革命,德意志帝國(也稱德意志第二帝國,納粹將神聖羅馬帝國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被推翻,德皇威廉二世被趕下王位。1919年,國民議會在小城魏瑪召開,通過了歷史上有名的《魏瑪憲法》,而「魏瑪共和國」也成為新國家德意志國的非官方稱呼。

就這樣,德國從一個君主制國家轉變為共和國。

今年是《魏瑪憲法》(Weimar Constitution,Weimarer Verfassung)頒佈一百週年,明白特邀著名法學學者、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蕭瀚老師為明白知識圈的學友講解「魏瑪共和國的死與生」,分析《魏瑪憲法》對德國現代化轉型的影響。

在蕭瀚老師看來,《魏瑪憲法》的制定,實際上是一場「功虧一簣的『政治化療』」。醫學上,「化療」對於癌症治療有顯著功效,但同時病人也承擔著巨大的治療風險,魏瑪共和國對於德國曆史發展的作用也是如此:一方面,它是20世紀初全球範圍內的重要民主實踐;另一方面,因為制憲失誤和德國在一戰後所遭遇的兩次經濟危機,導致納粹上臺這一災難性後果。


魏瑪共和國的十點教訓

▲蕭瀚老師在明白直播間


01.

魏瑪共和國病歷之一:先天殘疾

蕭瀚老師將新興的魏瑪共和國所面臨的境況,形象地比喻為「先天殘疾」,這與德國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806年,拿破崙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使得包含普魯士與奧地利在內的邦國分崩離析,德意志人失去了國家與身份認同。

直到窮兵黷武的普魯士崛起,使得德意志的統一成為現實問題。

此時,有兩種方案擺在了法蘭克福民間議會的會議桌上,第一種是踢走奧地利,建立以普魯士為領袖的「小德意志」;第二則是建立以德意志文化傳統的象徵——奧地利為中心的「大德意志」。

由於奧地利國家實力不斷下降,而普魯士的強勢給人更多希望,議會選擇了第一種方案,奧地利被劃出德意志版圖之外。

蕭瀚老師指出,「小德意志」方案被採納之後,神聖羅馬帝國變成了侏儒的德意志,失去了奧地利的德意志國土面積大大萎縮。而作為「錯誤的領袖」,普魯士更將整個德意志拉入了地緣政治的沼澤。

從地理位置上看,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國土處在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法國等國家的包圍之中,與英國隔海相望。原本就複雜的地理政治,加上普魯士對武力的崇尚,使得德意志的周邊國家恐慌不已。


魏瑪共和國的十點教訓

▲1919年歐洲的政治版圖

這種地緣政治的沼澤,讓德國在一戰後吃盡苦頭。作為戰爭挑事國以及戰後替罪羊,德國被迫簽訂了《凡爾賽和約》。蕭瀚老師認為,《凡爾賽和約》要求德國割地、賠款,其代價不僅大大超出了德國的經濟承受能力,而且對德國國民造成了嚴重的精神羞辱。

在條約簽訂時,後來成為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理的菲利普·謝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甚至放言:

「誰要簽署這樣的合約,誰的手就會爛掉。」


魏瑪共和國的十點教訓

▲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之一,魏瑪共和國第一屆政府總理。©德國聯邦檔案局


但是,德國最終還是簽訂了《凡爾賽和約》,這為戰後國家重建的艱難局勢埋下了伏筆。德國不僅在國際會議上喪失了話語權,國內也紛爭不斷。

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後,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極左、極右翼政黨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幾乎將國家撕裂。

蕭瀚老師引用德國曆史學家克勞斯·費舍爾(Klaus Fischer)的預言:

「德國肯定會被集權力量所掌控,不是極左就是極右。」

但是相對於右翼,左翼更為普通民眾所恐懼,後來,納粹的掌權驗證了這一預言。

02.

魏瑪共和國的病歷之二:後天困境

在先天不足的前提下,為了解決德國國內外的種種問題,國民議會制定了一部「看上去很好」的《魏瑪憲法》,成立魏瑪共和國。蕭瀚老師研究認為,《魏瑪憲法》犯了三個重要的制憲失誤:半總統制的憲政體制、比例代表制和福利國家。

魏瑪共和國沒有采取英國的議會制或美國的總統制,而是折中選擇了半總統制的憲政體制。在議會制中,首相或總理擁有實權,在總統制中,權力握在總統手中。而在半總統制下,實權有時在總理,有時在總統,權力分配比較妥協,聽上去半總統制規避了議會制和半總統制的缺陷,在實施上更加靈活。但實際上,半總統制的運轉體系非常複雜,由此導致的結果,要麼是總統權力過大,要麼是總理權力過大,這取決於總統或總理本身的政治操作能力。

在具體的政策制定與實施中,新的政府嚴重依賴於領導人的個人素質。比如,魏瑪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艾伯特(Friedrich Ebert)擁抱民主精神,而第二任總統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則擴張了總統權威,將共和國引向了極權。

半總統制還導致了總理的權責問題。在半總統制下,總理既要向總統負責,又要向議會負責,而當總統和議會的意見發生分歧時,總理該如何選擇呢?這就導致總理的權利和責任不明晰,影響了政策落實的效率。

除此之外,半總統制還容易引起無謂的衝突,導致政治滯礙。人人都想要在議會上訴說自己的政治理念,議會的工作保障了各方意見得到發表,而有效的政治策略卻無法實施。

比例代表制則體現了魏瑪共和國的美好願望:儘可能公平,儘可能民主。但在實際操作中,比例代表制造成了另外一番結果,議會內小黨派林立,人人秉持著自己的政治立場,卻無法組成強有力的政府將各項計劃付諸行動。

《魏瑪憲法》的頒佈與共和國的建立,並沒有將德國挽救於狂瀾之中,制憲過程中的理想化設計,讓德國出現政治危機。

雪上加霜的是,德國還遭遇兩次經濟危機。

蕭瀚老師指出,一戰後,德國背上了鉅額債款,為了還款,德國政府採取了消極的還款策略,大量發行鈔票,馬克匯率狂跌,導致1918年-1924年間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引發第一次經濟危機。受通脹影響最大的當屬德國的中產階級,他們積蓄的財富一夜之間變成了廢紙,而缺少了中產階級的支持,魏瑪共和國的執政合法性大大削弱。

魏瑪共和國的十點教訓

▲《凡爾賽和約》簽訂時的德國代表團。《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約國對同盟國的和約,對戰後秩序重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德國聯邦檔案局

為了償還債務,德國與美、英兩國開啟了「道威斯計劃」,由美國和英國貸款給德國,德國取得經濟收益後,將受益返還給其他國家。不幸的是,1929年紐約股市大崩盤之後,經濟危機立刻波及到德國,德國的經濟狀況遭受了嚴重打擊,魏瑪共和國內憂外患。

魏瑪共和國曾在建國之初許諾給民眾眾多福利承諾,但是福利的保障依賴於經濟的平穩增長。一戰後,為了讓更多民眾支持剛剛成立的共和國,政府硬著頭皮履行各項福利,造成了嚴重的財政赤字,兩次經濟危機使得政府行使權力更加艱難,也使得德國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03.

病歷總結:魏瑪共和國崩潰的歷史教訓

先天殘疾加上後天困境,讓魏瑪共和國成立14年後迅速崩潰。

蕭瀚老師為明白知識圈學友總結了魏瑪共和國的十點教訓,分別是:

♦劣勢地緣政治格局陷阱;

♦隨意更改國體陷阱;

♦絕對民主制陷阱;

♦選舉-政黨制度陷阱;

♦總統權過大陷阱;

♦福利國家陷阱;

♦國家資本主義陷阱;

♦通貨膨脹陷阱;

♦極端意識形態陷阱;

♦司法不公陷阱。

其中,地緣政治格局陷阱是德國曆史遺留的問題,由於邊境與眾多國家接壤,如何與周邊國家處理好關係是德國外交政治的重要課題,而好戰的普魯士並沒有將德國引入積極的道路。

隨意更改國體陷阱則是指,在建立共和國之初,德國的國體選擇非常「兒戲」。社會民主黨主席本欲效仿英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而謝德曼先他一步演講說「我們的共和國馬上成立了」,在他演講完兩個小時之後,共產黨人卡爾·李卜克內西宣佈將「在德國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

國家體制的變更並不僅僅是稱謂的變化,它會導致了一系列政策施行上的問題,共和制並只是名稱上的共和,共和國的國民素質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顯然,魏瑪共和國的民主被濫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國民素質培養不足。

而絕對民主制、選舉-政黨制度、總統權過大陷阱和福利國家陷阱都是《魏瑪憲法》的衍生物。該憲法的目標是絕對的平等,絕對的民主,而這種追求往往走向民主的反面——民粹主義。

選舉和總統陷阱也同樣由民主訴求產生,但在實際運行中,權力運行往往脫離了民眾的期望,而取決於總統的個人行為。


魏瑪共和國的十點教訓

▲當選總理後的希特勒和總統興登堡

福利國家陷阱則進一步體現了《魏瑪憲法》的初衷與現實境遇的巨大差距。本欲建立一個保障民眾各項權利的國家,但是內憂外患的實際情況和嚴重違背經濟發展的政策,使得福利國家的美好圖景只能成為空中樓閣。

通貨膨脹陷阱是外債和國內經濟發展混亂雙重合力的結果,德國沒有出臺穩定的貨幣政策,為了還款大量印刷貨幣,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影響國家經濟正常運行。

極端意識形態陷阱與司法不公陷阱則具體表現在政府對於左、右翼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左翼過於嚴苛,而對右翼非常縱容,這直接導致了司法權威的喪失和右翼納粹的上臺。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資本主義陷阱,蕭瀚老師認為,今天的德國仍然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自由經濟國家,在房地產等領域政府依舊插手管制,與德國現代化轉型道路類似的日本,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自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退潮以來,民主崩潰的國家,通常是源於制憲失誤,這值得讀者警惕。蕭瀚老師將魏瑪共和國的建立及其憲法的頒佈視作過度的「政治化療」,探討其民主原則與民主實踐間的落差,讓讀者能夠讀懂德國人留下的血與淚的教訓。

《魏瑪憲法》百年,瞭解歷史,也即明白了當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