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郎平在世界杯利用副攻接应频频跑位穿插进攻战术只给主攻喂饼,这战术能推广发扬光大吗?

hanchengli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议论奇兵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此次世界杯上郎指导用的就是奇兵,是出奇制胜。郎指导的“奇”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在强力接应打法大行其道的情况下,郎指导反其道而行之,让龚翔宇主要执行保障任务。也正是这一改变,让中国队的一传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保证了球队战术的顺利实施,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2.通过改变主,副攻的进攻方式,既改变了中国队传统的攻击位置,又增加了攻击点。这让对手们有针对性的部署无的放矢,让她们措手不及。

这种打法的本质就是量才用人,以强补弱。既充分利用了龚翔宇,张常宁一传保障能力上的优势,也让张常宁擅于战术攻的特点得到了发挥。同时,还通过朱婷,袁心玥等攻手的强势表现,掩盖了张常宁,龚翔宇强攻能力不足的弱点。我们必须为郎指导的睿智点赞!



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战术不能推广并发扬光大。原因有二:


1.正如题主所说,这种战术需要频繁的穿插跑位。这会让中国队的战术复杂化,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集训。但长时间集训的做法显然和职业化的需要相违背,无法持久。

2.这种战术过于依赖一传质量,而发和接本身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我们无法做到始终接好一传,也就无法保证这种战术总能得到实施。


综上,面对奥运会的挑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相信郎指导也一定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Star说


其实中国男女排球队,是世界上对快攻战术贡献最多的球队之一,中国队历史上是最擅长快攻的球队。特别是81年世界杯开始实现五连冠及陈忠和时期的国家队,常常打出精彩的战术配合:除去现在还经常出现的近体快球、短平快、背飞外,还有:双快球、双背飞、双快一游动、双快掩护一加塞、快球掩护平拉开、时间差等、背围绕、交叉换位等。

那时中国球员在身高、力量上与欧美强队有较大差距,完全靠战术配合的优势与之周旋,战而胜之。

战术配合,是调动对方拦网,撕开对方防线的有效手段,目前世界各个强队,都在开发战术配合套路,要想立足于强队之林,必须在战术组合上下功夫。


年青的心1961


兵法云:“兵不厌诈”、“以正合,以奇胜”,郎导在指挥女排比赛的过程中,把这一套战略战术运用到了极致!

就拿快攻跑位与主攻重炮的关系来说吧,二传一起球,副攻迅速跑位、频频动作,这就让对方的前排拦网队员有点不知所措:你不起跳拦网吧,说不定,中国队就真枪实弹,立刻就给你来一记快攻!你起跳拦网吧,中国队却虚晃一枪,副攻手举了举手,却没有扣,球越升越高,后面的重炮手朱婷跳了起来,“快攻”变成了“重炮”!而此时,对方被骗起跳的拦网队员,己经处于下落期,而朱婷的重炮就恰到好处的轰响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光有战略眼光还不够,仅此一例,就足以说明中国女排已经把具体的战术,运用到了炉火纯青,成为一支常胜不败之劲旅!



临时客


朗导对毛泽东战略研究好透彻,运用运动战,左右穿叉,前后包围,全场跳动,每个运动员到了纯火纯青的地步,四俩拔千斤。每一场比赛之后,总结经验,分析敌我,到自身原因,同时,分析别人,以致全体人员为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国旗升起,唱国歌而奋斗。


康生写书


其实任何战术都是根据当时对手的人员和打法的实际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而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小湖82


我觉得这战术可以,例如像进攻乏力扣球匀速老给对方送防反挖坑的,体力没储备的,一打球小脸涨的红噗噗(紧张)的主攻特别适合,不至于挖坑填坑。总之人尽其用还是不错的战术打法。诸位!提问不易,不喜勿喷。


hanchengli


女排的战术没有先进落后之说,只有合适不合适

中国女排没有艾格努,博斯科维奇这样的强力接应,但是我们有主攻朱婷这个强点,所以接应位置需要一个保障环节出色的球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