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的大爆炸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从太平洋战争主要参战国日本与美国的实力对比来看,日本打美国几乎没有一点胜算:1939年,美国的工业占世界39%,而日本仅占4%;1941年,美国将近两倍于日本的人口;5倍于日本的钢铁产量;7倍于日本的煤炭产量;80倍于日本的汽车产量。

而且美国早早就确定了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可以在没有外部条件的情况下正常运作,一旦开战,战争机器全力运转,生产武器装备就如同下饺子一般;日本工业体系却缺乏完整产业链,物资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一旦开战,工业体系必受冲击,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崩溃。

这种差距当时的日本同样清楚。

既然日本明知道两国差距巨大,打不过美国,为什么还敢押上身家性命偷袭珍珠港,与美国赌国运呢?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西奥多·罗斯福

美日之间终有一战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亚洲不断崛起,尤其是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所展现出来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那种非凡的隐忍、团结和疯狂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此时正好也是美国太平洋扩张战略出笼和实践的时候,鉴于日本的疯狂扩张以及在中日、日俄条约谈判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吃惊的“好胃口”,美国对这个大洋彼岸的岛国开始警示起来。

1897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所拟定的一项对日作战计划将日本列为竞争对象。

1900年4月,美国提出了菲律宾及其附近的作战计划:“该计划视日本为其菲律宾领地的最大威胁,如果日本在太平洋进攻美国,将首先进攻菲律宾,建议美国应在菲律宾建立足够的军事基地,以防‘潜在对手’日本或俄国染指。”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成为了美国在远东的主要竞争对手,原本支持日本的罗斯福斩钉截铁地改口说:战争初期我同情日本,但现在我更同情沙俄。沙俄的失败是文明的损失,强俄是一个威胁,强日同样是一个威胁。

1904年4月,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阿德纳·罗曼扎·查菲中将即根据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总统的指示,于“陆海军联合委员会”中重新修订了在1897年的对日作战计划,并扩大制定为《橙色战争计划》,这是美国首次将日本视为“假想敌”。

而且当时美国主张中国“门户开放”,但是日本却希望独占,导致美国插手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的“哈里曼计划”搁浅;而随着“诺克斯计划”的破产,日美矛盾开始激化。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舰队

日本方面,日本早就垂涎东南亚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除了列强之外,美国占领的菲律宾成为了日本南下最大的阻碍。

1901年,日本就主张建立一支比在东洋常驻舰队更大的海军,矛头直指美国。

1902年5月,日本制定《日英联合军大作战计划》,视美国为可能的假想敌。

1907年,日本出台《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军队之用兵纲领》,第一次把美国列为仅次于俄国的第二号假想敌国,主张海军在“东洋对美国海军取攻势”“在东亚对美俄兵力取攻势”,还制定了具体的对美作战计划:“海军在开战之初,迅速压制远东之敌舰队,同时以陆军协同破坏吕宋岛及关岛之敌海军基地。当敌舰队之主力开到远东海面及其在途中,则努力依次削弱其实力,并伺机以我主力舰队歼之。”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现场

随着中国辛亥革命爆发与一战爆发,国际局势发生重大改变,美日两国对远东的争夺也日渐公开化。

在一战分赃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代表卫理声称:“在远东要想正义获得胜利、自由幸存,就必须遏制日本。”并希望通过巴黎和会来取消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从而遏制日本。

日本则力图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双方在巴黎和会上再次展开激烈交锋。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同意日本接收山东,并且得到了日本对德属北太平洋岛屿的接管。

为了遏制日本海军的发展,美国又利用《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日本海军的吨位,双方对比为5.25:3.15。尽管日本颇有不满,但是碍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只能接受。

双方的关系此后进入一个缓和期,但是矛盾与对立并未因此解除,反而愈演愈烈,美日双方终有一战。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日本街头的海军

美国绥靖助长了日本的扩张气焰,也让日本认识到美国禁运的威胁

1929年日本外贸输出为22.16亿日元,其中9.14亿美元的货物出口到美国;日本进口总额为21.8亿日本,其中6.54亿日元来自美国,美国掌握日本外资的大概30%;1931年美国在华投资仅2亿美元。

尽管美国不承认“伪满”,却大搞贸易。1931-1936年,美国输往“伪满”的军事物资价值1.89亿美元,1937年为1.6亿美元,1938年为1.7亿美元。

1937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89亿美元,1938年对日输出2.4亿美元,到1940年5月,美国在日投资总额据估计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另外美国资本还持有1亿美元日本政府公债。

同时美国对日本的出口货物中62%是军需品,1932年以后,日本每年从美国进口的货物中,石油和石油制品占65%,废钢铁占90%,铅占46%,铜占90%,铝占18%,车床等工业设备占70%,并且还在每年递增。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二战日本坦克工厂

1937年美国出口日本的废钢价值3741万美元,占日本废钢总进口的90%以上;即便1938年6月11日美国宣布“道义禁运”,但是1940年,美国出口日本总价3530万美元的石油,占日本石油进口一半以上;到1940年10月份,日本还在使用进口自美国的物资所生产的飞机侵略中国。

此外,美国还给日本提供大量设备改进武器装备以及资金支持。美国国际机器制造公司帮助日本发展军事工业,甚至包括“伪满”的重工业;洛克菲勒除了出口石油,还为日本扩大石油工业提供最新技术设备。

1938年,摩根财团贷款给日本7500万美元,同年福特日本分厂经理认购29万美元的日本军事债券。

明知日本在不断扩张,美国还执行绥靖政策,可以说极大助长了日本的扩张气焰。

而且随着道义禁运开始,日本深刻得意识到,如果那天美国真的断掉这些贸易,日本就会陷入困境甚至是崩溃。而且美日终有一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日军攻占菲律宾,投降的美军

日本军国主义骑虎难下,维持战争必须南下,必然与美国爆发战争

在中国大陆,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日军虽然攻占武汉,但并未让中国政府和中国军民屈服,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民的抗战遍地开花,日军战线不断拉长,即便是以战养战,以中国当时的状况,也维持不了太久。

1939年,诺门坎战役日本失败,日本陆军制定的北上策略遭到重大打击,谋夺苏联西伯利亚资源的企图失败。

此后双方缔结停战协议,而苏联依然没有放松对日本的警惕,继续增兵远东。日本意识到北上不仅无法有效击败苏联,反而会消耗日本仅有的国力和资源,而且在中国拖的越久,形势对日本越不利。

更重要的是,此时美国开始催促日本无条件从中国撤军,并且以断绝贸易来往、资源补给为威胁。

在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之后,却为了石油废铁灰溜溜得龟缩回原有地盘,这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来说绝对无法接受,陷入狂热的日本国内也无法接受。

日本军国主义此时已经是骑虎难下。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武汉会战中的中国军人

为了获得足够资源维持战争,维持军国主义扩张,日军将目光投向垂涎已久的东南亚,除了东南亚资源丰富,也因为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东南亚可以切断美英等国援华的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向西进入印度洋威胁印度,与德军在中东会师;向南则可以攻占澳大利亚,称霸西太平洋。

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不过美国在菲律宾附件维持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军队,在夏威夷还有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以及陆军和海军的机场,驻扎有强大的陆海军,只要日军在东南亚进行夺岛作战,与美国的战争也将难以避免。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德意日三国轴心

德意日同盟给日本壮胆

尽管美国对日本绥靖,日本又好赌成性,但是日本人也不傻,知道寻找盟友的重要性。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得到了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的半公开支持以及美、德、法、俄四国的默认;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与英国结为同盟,美国支持日本,法国、德国等都在不同场合跟俄国人使坏。

到了二战前期,日本想要图谋的地区恰恰都是英美等国的势力范围,英美列强自然不可能与日本结盟。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同样与英美不对付的德国就成了日本的盟友。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德意日三国

怀有共同目标的德日双方于1940年9月在东京举行谈判,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谈判。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通称《三国轴心协定》,又称《柏林公约》。

不过这个盟友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毕竟德日之间隔着欧亚大陆,就算海路还隔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援助有限。不过有了盟友的帮助,至少日本不是孤立无援,而且在日本南下的过程中还需要德国在欧洲的配合,大家多点开花,使得英美列强顾头不顾腚。

作为条约的补充,1941年12月11日,三国又签署了《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轴心国法西斯军事同盟正式成立,日本底气自然更足。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遭受袭击的珍珠港

日本对美国军事情报工作奠定基础

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情报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使日本得以取胜。而随着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争夺不断展开,美日之间终有一战,日本对美情报工作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除了增加情报机构、加强自身保密工作,1937年,日本特高课海军军官守川秀谷潜入美国驻神户领事馆,获得了最新式的美国密码机,并且借此得到了大量美国海军情报。

日本还派遣各种船只进行谍报收集工作,大量日本“渔船”打着捕鱼的旗号穿梭于夏威夷、巴拿马、阿拉斯加等地,搜集美军的战略情报,分析美军从大西洋增援的时间与速度;日本侨民也为情报搜集提供了大量便利;日德同盟也使得日本可以从德国那里得到许多情报;通过收买美国人来获取情报也是主要来源之一。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飞越夏威夷的日本战机

日本设在火奴鲁鲁的总领事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日本的间谍总部,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分布在夏威夷岛的间谍达到了239人,整个太平洋舰队基地被日本摸了个透彻。

当然气候也是重要情报。为了搜集攻击夏威夷的机动部队的航线上各种水文、气候情况,日本派遣“撤侨”邮船航行在北太平洋,获得大量一手资料。

为了迷惑美国,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在美国的9个月内同科德尔·赫尔举行了45次会谈,同罗斯福举行了9次会谈,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就这样,日本为袭击珍珠港做好了情报方面的准备,参谋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尽的夏威夷作战计划,并且将时间定在了12月7日,正好是周日,美军惯例休息的时候。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海军

上身家性命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在对中国的甲午战争前后,1890年后,日本拿出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2月为了解决海军经费问题,明治天皇拿出皇室开支充作军费,各级官员捐出十分之一的俸禄建造舰船,民间捐款亦十分的积极和踊跃。

可以说日本是以举国之力与当时的中国作战,押上全部身家进行豪赌,而且获利丰厚,让日本成功建立金本位制,建立起了强大的陆海军,成为亚洲一霸。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再次押上身家性命进行豪赌,尽管所获不如甲午战争丰厚,而且日本本身也损失惨重,但是依然获得了不少利益,迫使俄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接管了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所有利益。

也因为日俄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成功跻身世界列强之列,拥有参与瓜分世界的话语权,得以参与一战分赃,参与国际联盟的成立,成为国联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所获得的政治利益是无法用金钱来形容的。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日俄战争

两次豪赌的胜利,使得日本即便面对美国这个当时的超级工业大国也依然毫不胆怯,自信能够博得万中无一的概率。

尽管当时日本军队尤其是海军中有不少将领都有留美或者赴美考察的经验,对美国的战争潜力相当清楚。

但是他们依然决定像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一样赌一把,押上身家性命集中力量借助袭击珍珠港来击败太平洋舰队,打击美国的战争信心,利用美国人的厌战情绪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前做出让步,避免与美国过早的全面开战。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河内(现在的越南)市内行军的日军第21师团

美国对日本的制裁,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德国攻占法国、荷兰等国之后,日本加紧了在这些地区的扩张,美国再次试图用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撤军。

但是此时的日本已经没有退路也不愿意退,不愿向美国服软,最终美国于1940年9月26日发布命令,宣布除西半球和英国外,管制所有等级的废钢铁的出口,这对日本来说是个重大打击,但还不够致命,因为日本在此前已经囤积了大量的铁矿和废钢铁。

迫在眉睫的石油禁运才是致命打击。日本海陆军一致认为一定要夺取东南亚丰富的石油和原料。1941年7月2日,日本召开御前会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南下印度支那。

1941年7月24日,日本出兵占领印度支那南部。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作为应对,1941年7月26日,美国宣布冻结所有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将所有金融、进出口产品等置于美国政府管制之下,希望借此迫使日本妥协,退出印度支那。

1941年7月27日,荷印当局宣布冻结所有日本资产,28日又废除了1940年11月签署的石油协议,停止向日本提供石油。

这对日本是一个致命打击。日本90%以上的石油依靠进口,当时日本每年石油产量仅为400万升,仅够海军一个月消耗;库存为9400万升,仅能维持两年,没有了石油,战争机器将会停止前进,国民经济陷入崩溃。

1941年7月31日,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觐见天皇时说:“有了三国同盟,就不可能调整对美邦交,从而石油来源断绝,这样下去,眼前仅有两年的贮藏量,倘若打起仗来,一年半就消耗罄尽,与其这样,不如马上动手,舍此别无他途。”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出发轰炸珍珠港前,日军飞行员接受任务指示

1941年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批准了陆海军部制定的《帝国国策施行要领》,规定:以10月下旬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如果外交谈判到10月上旬尚未达到日本要求时,立即下决心对美开战。

1941年11月18日,日本谈判代表提醒美国政府,除非放弃制裁,否则战争无法避免;11月20日又提出“绝对的最后建议”,而美国亦于11月26日向日本递交了备忘录,表明立场,该备忘录也被日本视为最后通牒。

美日之间的战争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日本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为何还敢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赌国运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进行

也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当时的日本认为自己不得不打、也必须要打美国,不敢也得敢,除此之外没有第二选择,因此也就有了偷袭珍珠港的那一幕。

可惜日本人打错了算盘,尽管确实取得了对珍珠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却输的一塌糊涂,美国不仅没有就此屈服,与日本人回到谈判桌前,反而激发了美国民间参战的热情,全力发动战争机器开启了对日本的全面战争,太平洋舰队在修复后重新出征,将日本彻底击败。

日本的这场豪赌,不仅没有达成目的,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典范,带给我们的思考和警示,也依然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不断提醒我们:好战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