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宋高宗趙構為何一定要殺岳飛?岳飛自己有什麼責任?

宋高宗趙構(公元1107年—1187),南宋開國皇帝,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的異母弟弟。他在位35年,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他建立的南宋王朝南宋(1127年―1279年)歷經九位帝王,延續了一百五十二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

北宋末年,金軍南下攻擊北宋,攻陷首都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被擄掠一空。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恥”。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僥倖逃脫此難,之後,他受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帶領宋朝軍民抗擊金軍。

宋高宗趙構為何一定要殺岳飛?岳飛自己有什麼責任?

不久,岳飛帶領的抗金隊伍歸到趙構手下,一開始,趙構對於岳飛的英勇善戰非常欣賞。有一次岳飛立下大功後,前往臨安覲見趙構,龍顏大悅的趙構給予嶽將軍以極高的禮遇,欣然親筆手書“精忠岳飛”四字,並制旗以賜之,這時,趙構對於岳飛的忠誠得還是十分認可的。岳飛之後屢建戰功,憑藉輝煌的戰績升到戰區司令和國防部副部長(“樞密副使”)。

但是,在此過程中,趙構和岳飛逐漸發生了較大的矛盾,主要便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岳飛建立私家軍隊“岳家軍”,好幾次不聽趙構的調遣;二是岳飛阻撓議和;三是岳飛擅議立皇儲的事,犯了高宗的大忌。 下面一一介紹一下。

第一是岳飛建立私家軍隊“岳家軍”(其他幾位高級將領都沒有私家軍隊),而且好幾次不聽趙構的調遣軍事部署,消極應付,保存實力,不配合其他將領的軍事行動,導致戰爭失利。尤其是最後一次,趙構下了十二道金牌的軍令,命令岳飛撤軍。為何岳飛需要皇帝下十二個命令才肯執行?沒有聽說其他哪位將領需要皇帝下這麼多命令的。從此可知岳飛的抗命是出了名的。在此之前宋高宗已經有手下的禁軍將領造反,逼迫他退位,這就是有名的"苗劉兵變"。禁軍是負責保護他的,如果連禁軍都能造反,你覺得趙構還能相信誰嗎?

況且,平時岳飛比較任性,幾次在與皇帝意見不同時,不能剋制自己。如1136年,這時岳飛因母親去世,未等朝廷批覆,就自行解職,離開軍隊回家,處理母親喪事,後來在朝廷多次派人勸解的情況,才在7月迴歸。

這也是宋高宗不放心他的原因之一。宋朝對武將是特別防範的,像岳飛這樣屢次犯規的將領,宋高宗先下手為強,最終拿他開了刀。

宋高宗趙構為何一定要殺岳飛?岳飛自己有什麼責任?

第二是因為岳飛阻撓議和。紹興八年(1138年)十一月,金國派出江南詔諭使張通古、蕭哲,攜帶詔書,來同南宋“講和”。秦檜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趙構,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並每年納貢,南宋與金國的第一次和議達成。

第二年正月,宋廷宣佈大赦天下,以慶賀"和議"的成功。岳飛接到赦書之後,讓幕僚張節夫起草了一份《謝講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趨附和議,誓要"唾手燕雲,復仇報國"。岳飛對朝廷加封的開府儀同三司官銜,堅決不受,他在辭書中說:"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夷狄。 "趙構特下“溫詔”,岳飛才不得已受之。再後,岳飛又上書,要求解除自己的軍職,字裡行間對和議之事不無諷剌之意,趙構、秦檜先未予理睬,後批示不允所請。就這樣,岳飛以自己的任性多次挑戰趙構的權威。

第三是是岳飛擅議立皇儲的事,犯了趙構的大忌。無論那個朝代,議立皇儲之事都是禁止一般大臣參與的,何況是手握兵權的大將。瞭解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趙構唯一的兒子在幼時便驚悸而死,而他本人更是因為受到驚嚇而無法生育,這已成了公開的秘密。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岳飛向宋高宗提了立儲一事,甚至強逼他放棄立某太子的決議。岳飛建議立儲本來是出於對國家的忠心。但此舉卻激怒了趙構,並當場受到了警告:“卿言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就這樣,岳飛就糊里糊塗的犯了趙構的忌諱。岳飛當著宋高宗的面說他沒有子嗣,要他另選個接班人。換個普通人的話也能和岳飛翻臉,更何況是皇帝。岳飛算個好的軍事家,但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有些話是不能說的,或者是不能明說的。

宋高宗趙構為何一定要殺岳飛?岳飛自己有什麼責任?

此外,有一個小故事可以看出岳飛很冷血和心狠手辣:

有回岳家軍出征,他舅舅被百姓檢舉擾民。本來不是很大的事,但是岳飛非覺得“舅所為如此,有累于飛”,隔天就殺了他母舅,而且還是“自取佩刀破其心,然後碎割之歸”。也就是親手破他舅舅的腹取出心來,表現得實在沒有人性,令人恐懼之至。

客觀地講,宋高宗趙構作為南宋的開國君主,治國安邦還是有一套的,他開創的南宋又持續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他對待大多數高級將領還是仁義寬厚的。其他的幾位大將,如韓世忠、劉琦、張俊等人都能善終和無恙。這樣說來,趙構下決心除掉“危險分子”岳飛,要多從岳飛自身的缺點找原因,不能全怪趙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